王正林
摘 要:現代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當前社會的主要發展趨勢呈現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該趨勢下開展物理課堂的教學活動,教師也應當將現代教育手段,與物理課堂的教學相整合,從而逐步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基于此,筆者從自身高中物理課堂中應用現代教育手段的實踐經驗出發,提出媒體技術、微課技術,以及虛擬實驗視頻在物理課堂中的應用策略,淺談如何在信息化視域下進行物理知識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高中物理;媒體;微課;虛擬實驗
教育技術的發展不斷地帶動了教學形式的變革,在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借助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能夠促進物理課堂教學結構的豐富,實現物理常識的有效滲透,同時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效果,促進高品質物理課堂的構建。那么在實際開展物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如何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促進信息技術手段的價值最大化呢?
一、利用媒體技術,豐富講解結構
多媒體是較早的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相結合的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具備操作簡便、形式多樣等特點,在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促進物理知識的多樣化展示,從而豐富課堂教學的結構,讓學生在多變的課堂教學樣式中,維持對物理課堂的關注度,從而逐步提高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天體運動》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課堂教學結構的豐富。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先使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影像功能,向學生播放介紹行星運動的視頻,讓學生在動態、直觀的視頻中,初步認知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隨后,教師使用框架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本節課中“地心說”“日心說”“開普勒第三定律”等知識點,讓學生從整體上認知本節課的主要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的節奏。緊接著,教師使用不同行星運動的圖片,結合本節課的基礎物理知識,展開細致的教學,讓學生在多變的課堂教學場景中,維持對本節課的關注度;最后,教師使用word軟件,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進行總結,讓學生在純文字的知識展示形式中,鞏固自己的認知,提高學習的效果。
顯而易見,在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中知識的講解結構,讓學生在多變的課堂教學形式中,保持對課堂的注意力,逐步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借助微課技術,滲透物理常識
物理常識是物理課堂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對發展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深化學生對基礎物理知識的認知中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從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講述了教材當中的物理知識后,很少有充足的時間,對學生講述有關物理常識的內容,以至于限制了學生對物理常識的認知效果,制約了學生綜合物理素養的發展。而微課技術的發展,則能有效緩解這一問題。微課是“微型視頻課程”的簡稱,能夠將原本復雜多樣的物理常識知識,以短視頻的形式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觀看微課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對物理常識的認知效果。
例如,在《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的教學中,除了教材中對牛頓第一定律相關知識的解說之外,牛頓的生平經歷,也是教師應當向學生補充的物理常識,對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進行物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下,將有關牛頓生平簡介的內容,以微課的形式進行講解,并結合當前高中生的物理知識注意力維持程度,將微課的時長控制在15分鐘作用。隨后,在教師課堂教學《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后,教師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彌補課堂教學的缺憾,讓學生在對該視頻進行觀看中,進一步感知科學家進行實驗創新的精神,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同時,學生對牛頓生平的認知,也能夠強化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不難看出,在開展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借助微課技術的特點,創建物理常識教學的路徑,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高對物理常識的認知效果,逐步實現高品質物理課堂的構建。
三、使用虛擬實驗,提高教學效果
“實驗”是物理課堂中的教學特色,與傳統課堂教學形式相比,以實驗的形式進行物理知識的講解,能夠讓學生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與具體的現象相結合,從而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但是,在實際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存在部分實驗由于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或學校不具備操作的條件等問題,造成教師采用傳統口述式的形式來教學的現象,以至于學生學習實驗的興趣不高,降低實驗教學的效果。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使得數字技術生成,在進行這類實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網絡中的實驗視頻引入課堂之中,并通過投影播放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在直觀的視頻之中,認知實驗的現象,從而構建抽象物理知識與具體實驗之間的關系,提高物理實驗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平拋運動》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虛擬實驗的形式,促進學生進行實驗的學習。在課下,教師利用網絡檢索的形式,從網絡中找到“探究平拋運動的實驗”,并進行下載。隨后,在課堂中,教師先對學生講述平拋運動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從理論上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知。緊接著,教師將提前下載好的實驗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該視頻,進一步認知平拋運動中的特點,以及改變速度和高度等,平拋運動的變化,使學生在直觀的視頻之中,提高對實驗的理解效果,同時,進一步提高對平拋運動的認識。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對學生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虛擬實驗的形式,彌補部分實驗的缺點,促進學生在觀看實驗視頻中,提高對物理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認知效果,實現高品質物理課堂的生成。
總而言之,借助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能夠優化物理課堂的教學形式,促進物理知識的有效講解,但是這些卻不是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在當前高中物理課堂中,教師應當繼續分析教材當中的物理知識,結合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特點,創新物理課堂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形式,并進行實踐教學經驗的積累,從而逐步實現現代化、高效物理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王興國.網絡環境下高中物理教學探究[J].甘肅教育,2017(23):84.
[2]朱笑利.對高中物理實驗課堂信息化的探索[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34(0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