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源
摘要:小學體育是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讓學生形成鍛煉意識的主陣地。為此,教師應注重將體育教學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相結合,以優(yōu)化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施教策略的方式,提升教學效率。為此,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立足于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對提高小學體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探析。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教學;實效性;策略
體育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是一門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增進中小學生身體素養(yǎng)的課程,更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途徑。為滿足新時期對人才培養(yǎng)的高要求,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意識,教師應注重提升體育教學的實效性,突出學生的體育學習主體地位,為其構建生動而富有活力的體育課堂,促進其形成良好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
一、提高小學體育教學實效性意義
教育現(xiàn)代化更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教育教學面向人人,以便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故此,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意識,使其接觸多樣性體育運動、更好地掌握運動方法與技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需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效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讓他們充分感受運動的樂趣、體育學科的魅力。這不僅有助于師生問的關系更緊密、教學氛圍更融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使他們感受體育精神、學會團結協(xié)作,更將促進學生形成堅毅的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其未來發(fā)展夯實基礎。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教學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求,只有升級育人理念、促進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
二、簡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問題
(一)教師教學理念陳舊
隨著新課改深入推進,更重視將以往學生的被動、等待學習向主動、獨立學習轉變,使其具有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感受學習的樂趣。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還存在教師授課理念陳舊的問題。部分教師依照教材,進行教學方案的設置,在體育課堂中依照一概而論、以教定學的施教模式。
(二)課堂教學方式單一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將其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中,便是應重視班級中學生興趣愛好的差異性,以多元化施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但很多教師一味地將關注目光局限于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運動量是否符合要求中,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忽視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
(三)教師存在偏愛心理
小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而存在,其在體育學習中體能素質、興趣愛好多有不同。有的教師多關注那些體育素質好、反應敏捷、運動能力強的學生,教學進度也多是依照中等學生能力水平以上而設置,這便讓學困生或身體存在一定殘疾的學生因缺乏有效的指導與關注,越發(fā)沒有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進而造成班級中體育教學的兩極分化,體育課成為那些運動能力強學生的“主場”,其他同學則沒有存在感。
三、提高小學體育教學實效性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施教氛圍
小學生心智單純,仍以具象認知為主。以往很多教師習慣在體育教學中秉持著嚴肅施教的方式,這雖然有助于保持課堂秩序,但是在教師與學生問筑起無形的墻,不利于師生互動,而且教師也不能及時知曉學生的學習進度與真實情況。為此,教師應優(yōu)化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與其形成新型師生關系。例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以信息化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觀看分解運動,以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的方式促進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在課堂中設置“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提醒學生注意運動安全,促進學生相互鼓勵、分享經驗。教師在此過程中也應注重對學生的適時點撥,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二)積極引入游戲化教學
為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教師還可以引入游戲教學的方式,增強教學趣味性。例如:在《接力跑》的教學中,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快速救援”游戲。促進體育教學與情境創(chuàng)設、競賽比拼相互滲透,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勝心、增強其榮譽感,使其不僅關注力更集中,在游戲練習中掌握動作要領的速度也更快,進而提升體育教學實效性。
(三)促進教學活動的分層
針對班級中學生面對體育運動的不同態(tài)度,有的學生認為體育有趣,樂于參與課堂活動;有的學生認為體育課無聊,太累了、跟不上,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施教的方式,促進學生不斷向著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高。例如:在《投擲》教學中,可以依據學生的整體情況,將其劃分為三個等級,設置提高小組、練習小組和興趣小組。讓運動能力強、體能素質好的學生在提高小組學習“在跑跳中進行投擲”,通過教師點撥,使其投擲能力不斷提升;在練習小組,讓學生展開“投擲輕物”游戲,以寓教于樂的方式促進學生練習基本投擲動作;在興趣小組,對學生施以鼓勵教育,加強對他們的動作指導,使其更具學習的獲得感,感受到被重視。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提升教學實效性。
(四)適當地引入拓展運動
為使師生問的關系更緊密,提升體育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還可以適當地在教學中引入拓展運動。一方面拓展運動具有一定的競技性,有助于全員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使其在挑戰(zhàn)自我中具有成就感;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融人教學活動,以“隊友”的身份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運動喜好、指導其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
綜上所述,構建小學體育高效課堂,提升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小學體育教師應重視學生體育技能、情感態(tài)度、創(chuàng)新意識等共同發(fā)展,一方面應注重與學生的對話、溝通,為其營造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注重教學調整與反思;另一方面應突出學生的課堂中心地位,在促進體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分層施教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進而讓學生接觸多樣性體育運動,發(fā)展其體育愛好,使他們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意識。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