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紅


【摘要】目的? 探究柔性管理理論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2016年我院護理管理未采用柔性管理理論的200例患者為對照組,選擇2016年~2017年護理管理采用柔性管理理論的200例患者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及對護理質量的評價情況。結果?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在基礎護理、護理操作、病房管理、文件書寫各項護理質量是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將柔性管理理論應用于護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提升護理水平及護理質量,降低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良事件,值得臨床推薦使用。
【關鍵詞】柔性管理理論;護理管理;應用效果;不良事件;滿意度
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升、醫療模式的不斷轉變、物質生活與精神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服務質量要求也日益提升,再加上護理工作量越來越大,一旦護理不當,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治療,同時還會引發醫患糾紛[1]。如何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是各醫院面對的焦點。傳統的常規護理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所以,需要尋找更適宜的護理管理理論應用到日常工作中,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降低醫患糾紛的發生率。柔性管理是指將人的行為與心理規律通過研究總結后,采用非強制性的手段,對患者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以意志力的轉移變成患者個人行為的一種管理模式[2]。我院自2016年起開始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實施柔性管理理論,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其報道如下,為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016年我院護理管理未采用柔性管理理論的200例患者為對照組,選擇2016年~2017年護理管理采用柔性管理理論的200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男123例,女77例;年齡22~76歲,平均(54.2±4.7)歲;受教育水平:初中以下46例,初高中54例,大專及本科78例,研究生及以上22例。觀察組男120例,女80例;年齡19~75歲,平均(53.9±4.8)歲;受教育水平:初中以下50例,初高中60例,大專及本科75例,研究生及以上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受教育程度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定期為護理人員開展相關培訓,提升護理水平、護理技巧及與患者的溝通方式等,由此提升服務質量與服務意識。觀察組給予柔性管理,具體包括:①為護理人員建立柔性管理的思維,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培訓,強化護理人員對柔性管理的認知,建立定向思維,確保院內工作都是在“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下開展[3]。②強化護理人員的各項操作,護理工作需要護理人員掌握豐富的護理知識、護理技能,同時奠定豐富的護理經驗,由此才能在護理工作中消除患者的不信任感,為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供可靠保障。③日常護理時,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為患者做好心理疏導工作,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當多尊重、多關心、多鼓勵患者,在患者產生不良情緒時,悉心指導,鼓勵患者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治療。④制定完善的獎勵機制,對日常工作積極認真的護理人員,除了進行口頭鼓勵外,還應當多給予護理人員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嚴格參照護理方案對各項工作落實執行;針對工作中出現紕漏的護理人員,要口頭警告、扣除獎金等,做到獎懲合力,充分體現柔性管理以人為本的宗旨及理念。
1.3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效果,按照滿分100分為最大分值,其中評分≥80分為高度滿意,60-80分為一般滿意,評分<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高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0%[4]。對兩組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采用滿分制100分對護理工作的基礎護理、護理操作、病房管理、文件書寫進行評價,分數越高,代表護理質量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檢驗;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患者滿意度比較
2.2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3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對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也越來越多元化,這就直接造成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而患者的身心恢復與護理工作的質量又有直接的聯系,所以患者一旦出現負性情緒,而護理工作又未另其滿意,容易對其病情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加重護患關系的惡化[5]。所以,護理人員不僅需要豐富的護理知識、護理技能、綜合能力,同時還需要掌握一定的護理技巧。在護理管理過程中融入柔性管理,不僅能積極調動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時,還會強化與患者的溝通,幫助患者走出病痛及不良情緒的困擾。此外,柔性管理還能增強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讓護理工作的安排更彈性、更人性,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得到了提升,護理效果自然上升。
本次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在采用柔性管理理論后,其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提升,各項護理工作的護理質量評分也得到了顯著提升(P<0.01)。另外,我們還發現,柔性護理管理的實施不僅增強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使得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身心恢復更注重、也更全面,讓患者從身體和心理上逐漸擺脫病痛的折磨,對疾病的康復更有利,同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也獲得了認可,收獲了效果,與患者的關系形成良好的閉環,良性循環使得護理工作開展更有利[6]。所以,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對待患者要有同理心和包容心,以認真負責的態度為患者服務,提升護理質量的同時,達到護理的目的與效果。此外,還應當尊重患者的隱私與需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以平等的角度對待患者,不給患者造成任何的心理負擔。
綜上所述,將柔性管理理論應用于護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提升護理水平及護理質量,降低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良事件,值得臨床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孫芳珍.柔性管理理論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23(9):1258-1260.
[2]沈福瓊.柔性管理理論優化急診護理管理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7,16(7):64-65.
[3]黃天花,汪琰彥,李特奇, 等.柔性管理理論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6 (5):693-695.
[4]吳紅敏,虞敏,鄭紅菊.體檢護理管理中應用柔性管理理論的效果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8 (13):2543-2544.
[5]徐金玉.柔性管理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0(14):1983-1985.
[6]肖影,張潔,沈靖.柔性管理在血管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17(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