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京華 劉倩 周莉
摘? ?要:研究初中生玩手機游戲的整體情況,通過樣本數據的對比分析可發現,初中生沉迷手機游戲會對其身心健康帶來諸多不利影響。認真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應多方發力,疏管結合,創新思路,將手機游戲與教育相結合,為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創設良好氛圍。
關鍵詞:手機游戲;初中生;身心健康;負面影響;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19)33-0027-03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網絡游戲的高速發展,手機游戲成為了全民娛樂的首選。網絡游戲憑借其娛樂性、虛擬性、體驗性、交互性及社會性等特點已經滲透到大眾生活,并受到了眾多用戶的喜愛。初中生處于青少年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他們渴望冒險與新奇,追求新鮮與刺激,但又敏感多疑、自制力較差,如若缺少正確教育和引導管控,他們就會因不良因素的誘惑而誤入歧途,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基于此,課題組以石家莊市2所學校初中生群體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對石家莊市初中生玩手機游戲的現狀進行調查,并進一步探析手機游戲對初中生身心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
一、手機游戲對初中生身心健康影響的調查
課題組對石家莊市2所學校200名初中生(主要是初一、初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每張問卷設計問題47條,根據問卷統計,初中生經常玩手機游戲的占22.3%(以下稱1類樣本),從不玩手機游戲或者偶爾玩手機游戲的占76%(以下稱2類樣本)。
(一)1類樣本存在沉迷手機游戲的風險
在調查中發現,1類樣本人群的手機主要是用來玩競技類游戲,每天的游戲時間為1~2小時,周末的游戲時間則更長,而且在好奇心和好勝心的驅使下,這類學生為了能夠沖刺排行榜,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他們會給游戲充值,購買更好的武器裝備,以獲取游戲帶來的快感和滿足感,這部分學生沉迷游戲的風險凸顯。
(二)手機游戲對初中生身體健康的影響
通過以上這組數據對比分析發現,經常玩手機游戲的學生比不經常玩手機游戲的學生身體問題更為明顯,除游戲本身對學生視力、頸椎、注意力等方面的直接影響外,游戲占用大量時間導致其戶外活動及睡眠時間不足,長期積累間接導致身體出現了種種問題,表現有失眠、健忘、視疲勞等。
(三)手機游戲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通過對初中生問卷調查、深入學校與教師交流發現,手機游戲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表現為:經常焦慮郁悶、不愿與人交流、容易煩燥發脾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通過1類樣本和2類樣本的數據對比分析可以發現,造成初中生產生上述心理問題的除了過重的學業壓力以外,還包括過度沉迷手機游戲。
二、初中生沉迷手機游戲的原因分析
(一)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殊性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這一時期是青少年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生理及心理上的顯著變化,使他們既充滿生機與活力,又伴有各種心理矛盾和沖突。一是他們希望擺脫家長的管制和束縛,凡事追求自主和獨立。但由于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發展尚不穩定,其情感意志、個性發展還不成熟,遇到問題容易緊張、迷茫、缺乏正確分析判斷的能力,易受社會不良現象的誘惑或影響而出現行為偏差。二是初中生有較強的探究意識,喜歡批判舊事物,崇尚新事物,主張標新立異,對人或事容易理想化并盲從。三是初中生渴望結交朋友,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自尊心較強,爭強好勝的意識更加突出。這些特殊的個性需求都可以在手機游戲中得到滿足,初中生借助這一方式表現自己,可以在虛幻的游戲情境中無障礙、無限制地自由交流,以此滿足心靈的空虛與寂寞,并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以獲得他人的認可。初中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易使他們出現心理偏差及諸多的不良行為,如厭學、沉迷手機游戲不能自拔、離家出走、自殺等等。
(二)緊張的學業壓力
面對緊張的考試與升學壓力,初中生較之小學生,學業壓力倍增。在校學習時間長、作業量大、考試次數頻繁、學校及教師的嚴格管理、家長的希望、他人的評價等等,無形中給初中生造成了巨大的學習壓力,而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還尚未成熟,承受高壓的能力不足,長期保持一種緊張狀態,容易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因此,他們急需尋找一個突破口來釋放自己,但因自制力較弱、缺乏對時間合理分配及對事物正確判斷的能力,受周圍大環境的影響及手機游戲的誘惑,而荒廢學業。
(三)手機游戲本身的特點
手機游戲種類繁多,目前市場上有益智類、角色扮演類、冒險類、體育競技類等等,兼具娛樂性與體驗性,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手機游戲能讓人們擺脫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進入游戲情境中放松自我,因此,相比其他娛樂方式,手機游戲已成為人們目前最主要的放松方式之一。理性對待及合理選擇游戲種類、合理安排游戲時間,手機游戲能發揮娛樂身心、提升修養等積極作用,但初中生喜歡冒險,又一味尋求刺激,使得一些學生更喜歡暴力血腥槍戰類手機游戲,這類游戲較為耗費時間和精力,多數初中生沉迷其中而忘乎所以,嚴重影響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長。
三、解決初中生沉迷手機游戲的對策
(一)家庭方面
家庭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生活組織形式,是孩子成長的心靈港灣。初中生沉迷手機游戲,家長首先要轉變家庭教育方式,切記一味阻止,而是要做好正面引導。一是家長要擺正心態,不要過度關注學習成績而給孩子帶來過重的學業壓力,要正視初中生青春期的特殊性,多關注孩子心理、情緒、情感及思想意識的發展,并積極溝通交流,及時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二是建立民主和諧的親子關系,營造輕松快樂的家庭氛圍。初中生已具有獨立思維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應給予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不要過度管制,而是引導孩子科學地安排學習、娛樂時間,努力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并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讓手機游戲成為娛樂和放松身心的輔助方式,而不是主要方式。
(二)學校方面
學校除采取“禁止手機進校園”等強制措施外,還應加強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培養學生網絡素養上,學校要引導其正確認識手機游戲帶來的正向價值,并利用主題班會、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強調不良手機游戲的危害性,引導學生將手機作為與人溝通交流、獲取有效信息以及學習的輔助工具;其次,將德育和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社團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積極參與到自己感興趣的實踐活動中去,從而幫助初中生遠離手機游戲;再次,加強對初中生的手機游戲心理健康疏導。學校應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及心理教師的作用,利用各種方式,廣泛宣傳心理健康與心理衛生知識,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問題,讓學生擺脫困擾,走出心理誤區,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
(三)社會方面
目前,我國手機游戲市場發展迅速且初具規模,在使用者中以青少年人群居多,手機游戲引領著一大批年輕人的文化潮流。任何事物的出現和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因此,正面引導是關鍵。一是游戲開發商要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人群開發一些學習類、功能類的手機游戲,將中國的文化元素與學科知識或生活實踐相融合,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學習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學探索能力,培育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二是科學設置游戲入口,嚴把用戶入口關。對于一些不適合初中生或容易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游戲,要嚴格用戶注冊環節;三是相關部門要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對手機游戲市場進行有效監管,確保手機游戲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