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燕
摘? ?要:學習共同體是課程綜合化教學的重要途徑,是推進課堂改革的關鍵。為增強師生之間的紐帶,鞏固師生共同體,承德縣教育和體育局大膽實踐,探索出“五雙”教育模式。強調“雙教研”,夯實共同體的基礎,提升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突出“雙讀書”,打造讀書共同體,豐富師生人文情懷;做好“雙書寫”,打造寫好漢字共同體,陶冶師生個人情操;鼓勵“雙誦讀”,打造誦讀共同體,師生互相切磋,共同進步;構建“雙德育”,打造品行共同體,師生互相監督,共建和諧校園。“五雙”教育模式從課堂內外全方面加強師生間的紐帶,促進師生的交流和溝通,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共同體。
關鍵詞:師生共同體;“五雙”模式;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19)33-0052-0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學習共同體是實現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和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的重要途徑。經過探索與實踐,承德縣以“五雙”為切入點,積極打造師生共同體,以提升全方位育人實效。
一、“雙教研”,夯實共同體基礎
“雙教研”是指教師既要研究教學方法,也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認知方法。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備課多關注教材而易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教師在教學之前,要研究學生的知識基礎,了解學生的認知狀態。學生在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時,不是全盤接受,而是有所選擇的,因此,教師備課要注意研究學生的認知學習方法,從而使教育教學更具針對性。
(一)深入研究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研究學生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決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等問題。全面準確地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清晰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明確學生的認知障礙,如此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策略,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為此,教師要做好課下功課,研究學生已有經驗,確定學習的起點;預設學生學習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應對措施,確定學習的重點與難點;了解學生的需求,提供學習空間等必要的服務,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支撐與保障;重點講解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二)深入研讀教材,找準教學起點
教學內容決定教學形式,教學形式服務于教學內容,二者相輔相成,無法分割。研讀教材是進行課程教育的起點,其根本目的是解決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即全面、準確地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難點。具體而言,首先,教師要研讀課程標準,掌握課程標準對知識模塊的要求,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其次,教師要通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確定每個教學內容在知識體系中的經緯。最后,教師應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學生的認知能力,融會貫通,化繁為簡,將知識通俗易懂地傳授給學生。
二、“雙讀書”,打造師生讀書共同體
“雙讀書”指的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閱讀一本書籍。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因此,教師有必要與學生共讀一本書籍,并結合自身的閱歷,領悟書籍的主要精髓,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學生交流的欲望,提升師生共同閱讀的體驗。
(一)保障書籍來源
可通過行政命令要求學校每年按生均經費的3%投入到圖書的補充上,以保證圖書的供給,并且要逐年增加圖書的種類,讓不同種類的圖書在不同年級和不同學校之間漂流,提高圖書的利用率。
(二)提供閱讀平臺
師生讀書是一種積極吸取信息的行為,吸收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傾吐與表達,這是師生讀書的內動力。因此,學校要為師生讀書提供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學校可推行好書推薦課、讀書指導課和讀書匯報課等三種課型,調動師生互動的積極性,鼓勵師生、生生之間交流讀書方法、心得體會和讀書成果等,以實現師生間、生生間的共讀與共享。另外,學校可舉辦各種交流活動,活躍校園文化氛圍。例如,舉辦師生讀書節、開展學生古今優秀詩文綜合素養大賽、組織演講比賽等活動,多方面展示學生讀書成果,激勵學生海量閱讀,收獲更多快樂。
三、“雙書寫”,打造寫好漢字共同體
“雙書寫”是既抓教師寫字,又抓學生寫字,既抓硬筆字,又抓軟筆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智能化辦公已普及,國民的漢字書寫水平普遍不能達標。因此,有必要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練習書寫技能,提高書寫質量。師生共同切磋,互相學習,互相提高,有助于激發師生的習字熱情。
(一)行政推動,有章可循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強化‘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等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的要求,承德縣教育局出臺了《全員抓書寫的制度》,并舉辦軟硬筆書法教育培訓班。另外,承德縣教育局將閱讀和書法作為打造書香校園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以此來推動學校的內涵發展。
(二)營造氛圍,激發師生練字積極性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各學校積極營造濃厚的書寫氛圍。具體言之,各學校專門設立正確坐姿、握姿的宣傳欄和師生書寫作品展示墻,促進學生良好書寫態度和書寫習慣的養成;利用媒體進行全方位宣傳,創設書寫校園文化氛圍,例如,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書寫進步師生的事跡,利用學校門口電子屏滾動播放校園書寫明星師生及班級。
(三)保證時間,建立相應的課程體系
各學校為了保證練字時間,將寫字課列入班級日程表。指導教師遵循書寫教材和視頻的講解要求,按照“雙姿訓練—視頻觀看—學生練習—師生評價—教師糾錯—學生鞏固—家庭作業”的教學流程,確保學生寫有所獲。
(四)利用網絡平臺,師生共同習字
承德縣五所縣直小學和七個學區共建12個練字微信群,要求師生每天按時上傳自己的習字作業,同時各學校及時關注群內作業上傳情況并給予指導意見。為此,各學校制定了詳細的練字計劃,建立小組微信群,設立組長,要求師生每天定時在群內上傳習字作品,師生根據書寫質量進行線上互相指導和打分,由組長記錄每天組員的得分情況,最終再評選出優秀學生和優秀小組。
(五)跟進評價,保證書寫有效落實
為了提高學生的書寫興趣,保證書寫的有效落實,各學校制定了自己的評價機制。例如,教師利用班級優化大師對學生的雙姿、書寫和家庭作業進行評價積分,積分越多獎勵越豐厚;舉行優秀作業評選,對作業優秀的班級和任課教師進行獎勵,以此激勵學生認真對待作業,為書法能滲透到課堂教學搭建橋梁;期中、期末語文考試將寫字列為其中重要的項目,以此來減少師生書寫的惰性。
四、“雙誦讀”,打造誦讀共同體
“雙誦讀”意在引領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誦讀活動。“雙誦讀”有利于增強教師的指導能力,提升教學指導的針對性;學生則可借助誦讀活動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作品能力。師生在臺上一同展示風采,互相學習,互相欣賞,有助于加強師生的情感紐帶。為此,承德縣教育局組織成立了教師誦讀小組,聘請承德市詩歌朗誦學會專家為每個小組的指導專家,對教師進行專門化輔導。此外,承德縣教育局積極組織師生誦讀年會和師生誦讀大賽,聘請專家全程參與指導。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培養了師生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有助于師生在真善美的情境中陶冶自身情操。
五、“雙德育”,打造品行共同體
“雙德育”是指教師樹師德,學生立品德。對學生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激情勵志教育,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指導學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規范和文明禮貌具有積極作用。同時,“雙德育”有助于學生養成規則意識,培養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使學生形成誠實守信、友愛寬容、自尊自律、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嚴細師德師風考核辦法,落實縣校兩級師德師風考核機制,落實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度。同時,建立師生互相監督機制,強化追責問責,建立師德倒查機制,以此助推教師更新師德觀念,規范師德行為,提升自身的師德水平。
具體而言,一是強化學校文化建設。從外顯文化上,加強校園、樓道、教室、餐廳和廁所等的布置,張貼宣傳標語,布置專欄或櫥窗,懸掛英雄模范人物肖像和事跡介紹,設立學生“光榮榜”“明星榜”等。二是以各種活動為載體,打造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結合讀書和誦讀活動,開展讀英雄模范人物傳記活動;組織觀看勵志影片、視頻等,觀看后開展討論、寫觀后感,舉行征文比賽等;結合書寫活動和藝術教育活動開展書法繪畫、文藝才能等各類展示活動;重視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入隊入團、成人典禮等儀式教育,逐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是結合各項評比使“雙德育”教師常規化、系統化。四是大力培樹師德典型,評選表彰師德標兵、優秀德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組織師德模范報告團開展巡講活動。
“五雙”模式以項目化的活動為抓手,覆蓋了課堂內外,囊括了師生學習技能、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等各個方面,真正加強了師生間的聯系,增進了師生交流,促進了師生共同體的形成和鞏固,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可供嘗試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