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 王淑英


摘要:文章通過對主題學習課程三維育人目標的闡述,以及教學案例的舉析,在不同年級構建了與其相適應的課程育人體系,旨在通過開放、融合的主題學習課程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開放;融合;主題學習;課程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各個環節。河北保定師范附屬學校通過開放、融合的主題學習課程和主題教育,基于真實生活情境,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回歸教育原點,積極回應了“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一、主題學習課程在傳承上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本質內涵
立德樹人作為現階段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與目標,從本質內涵上來看,存在著三個維度、六種性質,即本土性和世界性、歷史性和未來性、價值性和教育性。河北保定師范附屬學校主題學習課程的本土性和世界性,體現在它作為直隸第一所官辦新式學堂,傳承蓮池書院“經世致用”的人才培養方向,主張用學問解決現實社會中的實際問題,這是學校培養目標上向世界發出的“中國聲音”,體現了中國教育在培養目標上的世界性,也是世界教育發展趨勢。其歷史性和未來性體現在它珍視老校訓“盡本分,盡本能,求發達”的思想資源與文化特性,找準了新時期創新生長點——主題課程。其價值性和教育性,體現在主題課程重視價值觀的養成融入,通過整合國家目標、社會理想與個人修養,鮮明地提出了課程應該承擔塑造學生品格與價值的任務——高潔挺立社會,服務國家民族,繪制了主題學習課程的目標與價值圖譜,如下圖所示。
二、主題學習課程的三維育人目標
學校構建主題學習主題教育課程體系,三維落細增強整體育人功能。
(1)一維“國家學科課程主題化、生活化、實踐化”,學習教育融合課程體系重構。
例如,在“走進田園,熱愛家鄉”主題中,每篇文章都體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膀v飛的保定,可愛的家鄉”為項目主題,分為“知保定”“愛保定”“頌保定”三個模塊,設計了“保定歷史知多少”“保定作家我熟悉”“我的家鄉我建設”“騰飛的保定我贊美”等活動線索,學生變身博物館講解員介紹歷史,對保定環境提出改進建議,走進荷花淀派誦瀆美文,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2)二維“主題學習融入六大教育”載體,對接學生品格成長,讓學生享受課程,如表1所示。
(3)三維超跨學科課程,或者說問題化學習,讓課程成就學生。
三、開放、融合主題學習課程的特點
1.一個目標 培養十種態度:正直、創意、同情、同理心、欣賞、好奇心、尊重、自信、合作、寬容,成為責任擔當的行動者、獨立判斷的思想者、終身不渝的學習者。
2.兩個特點
開放與融合:開放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開放的學習任務、開放的研究方式、開放的研究內容、開放的評價體系;實踐與知識的融合,互聯網與現場學習的融合,學習時間和空間的融合,課前與課中、課后融合,課內、課外的融合,學與導、研、創的融合。
3.三個追求
項目有設計感、有故事力、有交響力。有設計感是指設計主題學習課程宏觀、微觀規劃,價值性、教育性統一。學校制定了《九年一貫優秀創新人才核心素養行動綱要》,明確了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素養指標和實施方案。學校還制定了《跨學科主題學習規劃》,明確了各學段跨學項目主題學什么,怎么學,評什么,怎么評,每個主題基于真實生活情境建立課程模塊,每個模塊按照“頂層設計素養目標一課程課堂深度融合一特色環境營造氛圍一主題活動引領深化一社會實踐多元聯動”五個步驟進行。有故事力是指項目主題學習基于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故事。例如,項目主題“我們身處什么時空”,確定的中心思想是探險帶來發現、機會和新的理解,學生參與了中國網教育頻道發起的“一個月餅的歷險”故事征集活動。有交響力是指學科融合將學生項目探究與自身素養提升與生命成長體驗實現共振,這也是立德樹人的要求。例如,項目主題“共享地球”確立的中心思想是生物的多樣性依賴于保持生物系統內部生物相互依存關系的平衡。
四、跨學科項目主題學習“六大探究循環”步驟及案例分析
1.概念引入
確定學生的(學情)已知經驗;積極鼓勵吸引各種學習風格的學生;允許學生參與項目計劃;為下面的探究學習進行鋪墊支持,提供學習支架。
2.搜集資料
使用多樣化的資源;開始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形成深層次的問題;開始幫助學生理解概念主題;為學生提供形成性評價機會。
3.分析整理
給學生提供分析和解釋他們所探究到的信息的機會;為了更好地深入學習要進行及時反饋;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理解。
4.深入探究
提供更多有關單元主題學習的探究資料;允許學生單獨學習或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形成初步的學習成果總結。
5.得出結論
要求學生撰寫學習報告;鼓勵學生使用綜合、對比、分析、評價、批判等高級思維技能;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6.反思行動
學以致用;對學習活動進行形成性評價;做出改進學習的針對性反饋。
案例:初中“信仰的力量——弘揚憲法精神”跨學科項目主題學習。
1.培養目標分析
(1)育人培養目標:責任擔當的行動者、獨立思考的思想者、國際事務的參與者。
(2)態度價值目標:平等法治、民主文明、公平愛國。
(3)技能素養目標:研究技能、溝通技能、社交技能。
2。概念引入
(1)全球背景:公平與發展。
(2)重大概念:發展。
3.探究說明
憲法的變化與國家發展及社會公平之間的聯系,如表2所示。
七年級提出兩條探究線索:我國曾經制定過哪些憲法?我國憲法有哪些內容?如何演變?學生搜集資料,找到新中國憲法發展的歷程。圍繞“人們對我國的憲法演變與發展是否了解”進行線上、線下調查問卷,經過分析整理,采取行動,繪制憲法宣傳的宣傳冊,深入社區進行宣傳。
八年級提出三條探究線索: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憲法的主要內容;英、美、法、日等國憲法對本國的影響;國外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宏觀上進行對比。通過搜集資料、問卷訪談、分析數據可以看出:完全了解憲法的人并不多,大多數公民沒有閱讀過憲法文本。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深入探究,繪制思維導圖,以舞臺劇形式展示美國立憲的關鍵環節,得出結論:增強法制觀念刻不容緩,我們應肩負起宣傳憲法的使命,擔負起宣傳憲法精神的責任。
九年級提出三條探究線索:憲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憲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憲法對生態文明的影響。通過資料搜集、頭腦風暴、調查訪談,小組合作深入探究憲法中對于均衡發展的影響。學生以班會、社會實踐、走進河北省阜平老區對口幫扶等多種形式開展行動。通過本次探究活動,學生運用所學憲法知識,認識、評價、解釋社會生活現象,感受憲法修改后公民生活環境的改變,提升了觀察、感受、體驗、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提高了憲法意識。
開放、融合的主題學習課程育人,實現了由“做題”向“做事”的轉變,由“解題”向“解決問題”的轉變,更實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李洪坤.堅持育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思考[J].新課程(教研),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