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香
摘要: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式。教師要注重問題質量,激發學生思維,設疑拓思,發問培新,讓語文教學更加靈動、高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探究性學習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式,也是預設與生成環節必須面對的事情。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必不可少。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提問,問到學生的心坎里,真正讓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筆者現就白己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做一些總結。
一、設疑新穎,激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能激發大多數學生的問題,一次能引發大部分學生參與的情境是多么難能可貴。課堂上的實施,需要教師的預設:發問的方式是什么?從什么角度發問?如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怎樣才能新穎、巧妙?……這些都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上課伊始,筆者從“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個俗語人手,引導學生理解,然后讓學生去課文中尋找答案。這樣一來,既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明確告訴了學生閱讀指向目標。從問題情境的創設中輕松地把學習任務傳遞給學生,自然而然地引入課堂教學環節中去,順學而導,導之有序。
預設與生成是相輔相成的,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不穩定性、不持久性。解決課堂上的不確定性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導什么?怎么導?導向何方?……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時,學生通過朗讀,對于片段所講的內容都一清二楚。至此,意已明了,言未貫通。雖然學生認為自己對語段內容理解得差不多,但是作為教師,在預設中、在文本解讀中需要落實的“言”還不到位。于是,筆者又追問“雪水匯成小溪”一句中能把“匯成”改為“流入”嗎?這一追問,問出了學生的興致。看他們一個個認真讀書的樣子就知道追問的結果。嶺多山廣,本來到處都是積雪,一下子融化了,漫山遍野融化為水,自然匯流成溪。這一追問,問出了教師的教學智慧,問出了學生對語句的理解,由意到言,言意兼得。
二、打開思路,仿中提升
正如同課異構一樣,對于教師也好,學生也好,對于同一主題的課文不能用單一的思路來思考問題,這就需要多角度思考問題,在仿中思考,在仿中提升。例如,在教學《凡卡》這篇課文時,筆者小結:同學們,大家想一想,凡卡的夢是真實的嗎?為什么?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明白爺爺是不可能收到信的。然后,筆者讓同學們一起想象:夢醒后的凡卡會做些什么?并寫下來。由新穎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文延伸,拓展他們的思路。由課文內容引路,放緩坡度、降低難度,無論是討論也好,續寫也好,學生都是興趣盎然。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創造想象性提問,給學生指引一個明確的方向,讓學生在實際訓練中逐漸得到發展。
三、抓住契機,激活思維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解讀每篇課文,抓住切入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文本閱讀和言語訓練,做到有效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真正落實閱讀教學的目標。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伊始,筆者出示課題。學生齊讀后,筆者提問學生:通過預習,你們認為諸葛亮是“借”箭,還是“騙”箭?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說:課文中的借箭沒征得主人的同意就拿走了,應該不叫借吧。話音剛落,課堂討論的更熱烈了,甚至有的學生站起來搶著回答:不是說感謝了嗎?應該叫借箭。有的學生說:是呀,雙方交戰時不是還了對方了嗎?還有的學生說:這是智慧的體現,是諸葛亮神機妙算的體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學生討論熱烈,從意入言,體現了課堂上學生個性的多元化。接著,筆者讓學生深入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閱讀、感悟、討論,學生思維活躍、積極發言,富有個性化,諸葛亮一“借”,教師一“引”,草船借箭水到渠成。
四、分層設計,化難為易
對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教師要精心預設。分層設計,化難為易,才能讓學生克服畏難心理,易于接受。例如,在教學《爭吵》這篇課文時,筆者提問學生:通過預習,誰來說一說文中主要講誰跟誰爭吵?為什么爭吵?怎樣爭吵?爭吵的結果是什么?又如,在教學《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時,筆者對課題進行了梳理:誰沉默了?因為什么而沉默?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筆者在新課伊始從課題人手,分層設計,深題淺問,化難為易,學生易于接受。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深入品悟,問題迎刃而解。
五、發散提問,培植創新
發散是一種分析,因此選擇發散點至關重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發散提問,引發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去思考問題,培養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西門豹》這篇課文時,在討論西門豹對官紳懲治的內容時,筆者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內容。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了一個問題:西門豹的懲治方式是否恰當?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問題一出,學生各自發表看法。有的學生說:作為鄴地的大官,西門豹有權指揮部下兵士把巫婆、官紳抓起來;有的學生說:巫婆、官紳的所作所為本來就是為了害人的,結果害了自己是報應;有的學生說:西門豹假戲真做,既懲罰了壞人,又戳穿了他們的騙局……筆者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只是靜靜地作為一位旁觀者。最后,筆者總結:你們都很棒,能從一個問題中去思考,把自己的見解大膽地展示出來,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長此以往,你們的發散思維會進一步發展,創新意識會得以提高。
提問是一種藝術,對于服務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和核心素養的提升都是必須的。當有效提問成為課堂上的一種常態時,能夠起到設疑拓思的作用,發問培新自然就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儲燕.政治課教學需注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師版),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