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珍

【摘要】目的:研究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疾病,通過對比,總結其臨床特征,并分析相關的治療效果。方法:對于這136名患兒,根據其不同的臨床反應,進行針對性的治療。結果:觀察組的患者中,有54名患者在門診得到治愈,占觀察組總人數的71%;對照組的患者中,有55名患者在門診得到治愈,占總人數的92%。結論:統計可得,對于患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兒童,更容易出現一些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兩歲以下兒童,其免疫系統尚不完善,免疫能力較低,更容易患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患病的概率也逐漸下降;對于患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兒童,更容易出現咳嗽的癥狀,這可能是因為,患有此病,容易引發下呼吸道感染。通過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對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疾病,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臨床特點;治療
在臨床診斷中,反復呼吸道感染在兒童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患病類型,有較高的致病發生率。經相關檢查,若患者被確診出,患有反復呼吸道感染,則首先會進行門診治療,但若患者在這種情況下,仍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或者出現下呼吸道的感染,則患者應該立即住院,及時的進行相關科學、有效的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病程較長、復發率較高、患病癥狀嚴重等特點,一般,門診的治愈率較低,甚至出現遷延難愈,對于患此類疾病的兒童,其身體發育、生活質量等都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為提高對于反復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療水平,現我院對136名患有此類病癥的患兒進行臨床研究、分析,相關總結、歸納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兒60名,選取患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患兒76名。為便于闡述,我們將患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記為觀察組,將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記為對照組。對照組中包括女性患兒28名,男性患兒32名,平均年齡為4歲左右,年齡區間為1歲至10歲。觀察組中包括女性患兒36名,男性患兒40名,平均年齡為4歲左右,年齡區間為7個月至11歲。在對患者進行選取的過程中,保證患者的患病資料及相關資料齊全,同時,患者年齡不小于七個月。
在本次分析、研究中,患者及其家屬,均屬于自愿參加調查、探究,并保證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全部的治療過程及有可能的治療結果。
1.2治療方法
對于這136名患兒,根據其不同的臨床反應,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患兒若出現發熱癥狀,可以進行酒精擦浴、冷敷等常規的降溫手段,嚴重者可服用布洛芬混懸液5-10mg/kg;進行靜脈滴注利巴韋林注射液,每日10mg/kg,分兩次給藥,這一過程可以實現抗病毒的治療效果;進行靜脈滴注青霉素,每日5-15萬u/k g,分兩次給藥,這一過程可以實現抗感染的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期間,患兒若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或者出現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應立即對患者進行住院治療。
1.3觀察指標
分析、記錄這136名患兒的發病原因、患病臨床表現、治療效果及復發情況等等。
1.4統計學處理
在本次探究中,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的相關分析、研究,其中對于收集的資料,可以采用t檢驗進行對比的分析,用卡方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對比,對于統計結果,若出現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信息統計
2.2治療過程資料統計
同時,在統計中,可以發現,對于年齡為兩歲以下的兒童,其患病的概率最高。
2.3治療效果對比
對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得到:
觀察組的患者中,有54名患者在門診得到治愈,占觀察組總人數的71%。剩余22名患兒中,有3名患重癥肺炎、3名患急性心肌炎,進行住院治療,占觀察組總人數的7.8%。7名患兒因為反復出現呼吸道的感染,使得患兒身體損耗較大,營養不良。5名患兒持續咳嗽,治療無明顯效果的情況下,轉入中醫科進行治療,3名患兒在進行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并發中耳炎,轉入耳鼻喉科進行治療,轉科人數占觀察組人數的11%。
對照組的患者中,有55名患者在門診得到治愈,占總人數的91.6%。剩余5名患者中,1名患者出現急性心肌炎,1名患者出現重癥肺炎,均進行住院治療,住院人數占對照組總人數的3.3%。1名患兒持續發熱,之后反復出鼻血,轉入耳鼻喉科,轉科人數占對照組總人數的1.7%。
兩組患者的門診治愈率、住院率、轉科率,均有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在近幾年的臨床診斷中,經統計分析,可以發現,反復呼吸道感染這一疾病的發生率在兒童中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一方面,該病癥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患兒身體的健康發育,不利于兒童的正常成長,另一方面,該病癥嚴重影響了患兒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增加了家屬的心理負擔和家庭整體的經濟負擔。
(1)對于患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兒童,其大多數都存在缺乏維生素A、患有佝僂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患有營養不良性貧血等病癥,這說明,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若缺乏微量元素,很容易導致患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疾病。相關微量元素缺乏及其影響如下:維生素A缺乏,導致呼吸道內膜角質化,使得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增加;維生素D的缺乏,降低身體對鈣和磷的吸收能力,降低兒童的免疫力,兒童容易患反復呼吸道感染。
(2)兩歲以下兒童,其免疫系統尚不完善,免疫能力較低,在兩組共136名患病兒童中,兩歲以下的兒童更容易患病,出現較高的患病率,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患病的概率也逐漸下降。
(3)在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兒童中,出現鼻塞、流涕的癥狀的人數相對較多;在患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兒童中,出現咳嗽癥狀的人數相對較多,分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以簡單概述為:反復呼吸道感染更加容易引起下呼吸道的感染。
在本研究中,對患兒均采取常規治療的方法,該方法主要優點是這種治療方法的優點是對因對癥,進行綜合的調理和治療,很好的滿足了當下的治療原則。臨床研究中可發現,此方法對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對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存在諸多的缺點,療效不明顯。
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兒童由于其免疫力相對較低,容易患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疾病,該病程長、復發率高、癥狀嚴重,同時容易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很大程度的影響了兒童及其家屬的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通過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對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疾病,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