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云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內容很多,學業壓力很大,這一點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得非常明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努力改進教學模式,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樂趣。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讓學生“消化”一堂課的知識,是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及時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動態。在課前、課中、課后,教師都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溝通學生的想法,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數學,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借助多種教學資源創設輕松、活潑的情境,消除學生對于學習的厭學情緒。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明白,數學并不是只有字母、數字和運算符號,而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利用數學知識可以架橋修路,可以計算盈虧,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離不了數學。這樣就消除了學生與知識間的距離感,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概念教學是一個重要環節,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加上數學知識較為枯燥,學生在學習上有一定難度。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知識由“靜”變“動”,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一方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突破了書本的限制,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總之,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結合教學資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例如,在學習“探索勾股定理”一節時,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如將“趙爽弦圖”引入課程。這樣,既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又使學生對勾股定理有了初步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示多媒體課件,演示勾股定理的證明過程,圖形與文字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的內容。教師還可以展示其他有趣的現象,從側面證明勾股定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給學生分組,讓小組內的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不限定形式和方法,證明勾股定理。
二、精心設計導學案,提高課堂效率
在初中階段,學生提前預習可以熟悉教材內容,課上聽教師講解時難度會小很多。不過,大部分學生在預習時很難把握重點,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課堂上,學生會因為跟不上教師的思路,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合理利用導學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預習的效果。教師設計預習的內容和流程,可以突出重點和難點,有效地指導學生預習。在課前,教師應收回導學案,根據時間安排,全部或部分批閱,了解學生的情況,為課上教學做準備。在課堂上,由于教師在導學案中設置了學習環節和談論的問題,可以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學習“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一節時,教師設計的導學案應包括幾個主要環節,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和課上探究。這幾個環節為知識復習、合作探究、課堂檢測、布置作業等。知識復習部分幫助學生回憶三角形全等的相關知識,可以適當加入練習題,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可以了解學生還有哪些不足,在課上及時補充。在合作探究部分,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上的例子設置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學生清晰完整地說明其中原理的過程中,很好地鍛煉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運用能力。在這一部分,教師應加入一些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例子,既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又能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課堂檢測部分,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情況,設置適量的練習題,既要鞏固基礎,又能拓展提升。在布置作業部分,應設置探究性的問題,指導學生在課后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活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
在初中數學中,教材上的知識大多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事實上,如果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時就把那個階段的知識掌握了,那么隨著學業水平的提升,在學習新知識時也不會有難度。所以,教師應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學,幫助學生打好基礎。而利用思維導圖教學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教材上的知識點非常多,但它們并不是一個個獨立的知識,而是互相聯系的,既有相似知識的對比,又有同一知識的不斷深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并記憶知識。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問題,不會有遺漏。而利用思維導圖復習,可以使學生快速定位到自己不會的內容,有重點地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例如,在“相交線與平行線”一章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繪制這一章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學習這一章的內容,掌握這一章的概念、定理等。在教材上,這一章共四部分內容,由于初中階段對尺規做圖并沒有太高要求,所以在思維導圖上,這一章的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即相交線和平行線,這兩部分各自包含很多內容,可以進一步細分。相交線這部分內容涉及多個角的概念,可以一一列舉;平行線這部分內容主要分為定義、公理、判定、性質等四個方面,每個方面也有各自的內容。這樣一來,這一章的內容就清晰地呈現在紙面上,幫助學生梳理其中的脈絡,大大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在復習時,學生會練習大量的習題鞏固知識,可以通過分析錯題,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標記在對應的位置,這就是重點復習的內容。而教師可以定期查閱,了解學生的情況,發現大部分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及時指正。
四、合理搭配例題,熟悉知識運用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講解例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在學生熟悉基礎知識之后,教師講解典型例題,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方法,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同時規范解題步驟。在選擇例題時,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不能一味強調難度和技巧,而應該重視基礎和基本方法。在學生達到一定水平之后,可以適當提高難度,同時增加變式和一題多解的訓練。在選題時還要保證全面性,既要保證題型全面,又要保證考查角度全面。精選例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是高效課堂的必然要求。在講解例題時,也應循序漸進,全面到位,讓學生抓住精髓,達到例題教學的目的,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學習“解直角三角形”一節時,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如常見角度的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勾股定理等。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是已知的,那么再知道一條邊和另外任意一個元素,就可以解這個三角形。教師在講解例題時,應根據題中的條件,使學生了解不同關系式的適用條件,如已知兩邊的情況下,可以選用勾股定理。教師應適當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比如把梯子斜靠在墻邊,在一定情況可以讓人安全攀爬,求人能攀爬的最大高度。通過這些例題的講解,幫助學生快速地熟悉知識的運用。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教材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并能夠靈活運用,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是一項重大課題,教師應提起足夠的重視,以積極的心態與科學的策略,從容面對挑戰。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教師可以將更多優質的資源和先進的方法整合到教學活動中,為構建高效課堂服務。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