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向艷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漢語拼音是重點內容之一,是學生學習字詞和語句的基礎。因此采取有效策略提升漢語拼音教學質量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中的漢語拼音教學策略展開詳細的探析,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策略
一、教學方法選用的策略
拼音教學,應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了解拼音教學的總目標與每一個課時目標,了解拼音教學的所有內容與每節課的具體內容,了解初入學兒童學習拼音可能產生的特殊心理。因此,教學方法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下面,我談談拼音教學策略的選擇。
(一)根據拼音教學的目標選擇教學策略
這里的拼音教學是指每一節課,每一個拼音教學活動的目標。目標具有導向性,拼音教學目標不同,教學方法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
(二)根據拼音知識的特點選擇教學策略
中國各種方言千奇百怪,這一特點要求應在與方言的對照中進行拼音教學。具體要求做好以下幾點:
1.教師要先弄清本地方言有何特征。
在教學中要設法凸顯方言特征,其中,常用的方法有:
第一,演示法:教師運用手勢,教具做必要的演示,表示發音部位的動作或發音特點。如:用小汽車教具做上坡、下坡動作演示四個聲調的區別: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汽車平走aaa,汽車上坡aaa,下坡上坡aaa,汽車下坡aaa。
第二,夸張法:為了突出發音的特點,有時有意將口、唇、舌的動作適當夸張,有時有意將聲音拖長,加重。如:iU-i,ao-a。
第三,局限法:練習發音時,設法使發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受到限制,以便正確發音。如:捏鼻子發n。
2.要以方言特征為教學測評重點。
對拼音能力的測評,應從生活正音開始,如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自我介紹,演唱歌曲等,讓孩子們帶著任務學拼音,在綿延而平常的日子里去掉方音,掌握并自如運用漢語拼音知識。
(三)根據剛入學兒童的特征選擇教學策略
剛入學兒童形象思維占優勢,而且,相對于識字教學,閱讀教學而言,拼音教學又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所以,《語文課程標準》特意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以下方法來增加趣味。如,唱歌謠就是一種很好的激趣方式,“右上半網ppp,右下半網bbb,左上半圓qqq,左下半圓ddd”等,好讀好玩,念著念著就學會了。又如,聽故事,這是低年級孩子最感興趣的事。舉個例子,學生在初學標調時,總是記不住要標在哪個單韻母的頭上,這是個教學難點。有的教師把它們編進了拼音王國的小故事里:有一天,拼音媽媽有一項要“扛聲調”的任務要分配給大家去完成。拼音寶寶們知道了,都趕來向媽媽要任務。單韻母六兄弟最積極,媽媽想把任務交給他們,但又不放心啊,就問:“單韻母六兄弟,你們能扛好聲調嗎?”單韻母六兄弟的大哥a拍著胸脯說:“媽媽,你放心,我是大哥,我先扛。請您告訴大家,只要有我a在,就不要再找別人啦!”大哥a的話音一落,二哥o也趕緊說:“媽媽,請告訴大家,大哥a要是不在,就找我o吧,我保證扛好!”“媽媽,大哥、二哥都不在,就找我老三e,我也扛得好!”老三e也不示弱。老四i說:“大哥、二哥、三哥要是都不在,就找我i。”老五u說:“大哥、二哥、三哥、四哥要是都不在,就找我u。”只剩下六弟u了,他也大聲說:“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五哥要是都不在,就找我u,我也能扛得動!”
二、教學過程優化的策略
(一)處理教材
教學過程的優化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追尋過程。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編寫依據,教材以書面語零起點為設計起點,平緩起步,穩步推進。一年級具有特殊性,因為初入學兒童需要一個過渡期和適應期,教學常規的養成需要一定時間,所以,一年級上冊教材設計了恰當的學習梯度,容量適中,難度適宜,內容合理有序。教材重視學好拼音,但并不是單一學習拼音,而是將拼音與識字學詞、口頭表達整合設計,同步進行,聽說讀寫齊頭并進,綜合發展各方面能力。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面對教材時,就必須冥思苦想“教什么”和“如何教”,這里依靠的還是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
(二)創設情境
情境對應教學的重要性,人們早就有所認識并且付諸實踐,如《ai ei ui》-課的情境圖,描繪的是一群小朋友放學后圍坐在一起聽老奶奶講故事的場景。圖中的小朋友“一個挨著一個”,桌上放著“杯子”,老奶奶戴著“圍巾”,其中的“挨”“杯”“圍”提示了本課復韻母的音。除此之外,圖中老奶奶的頭發是“白(bai)”的,小朋友的頭發是“黑(hei)”的;最左邊的小女孩雙手放在“腿(tui)”上聽得多專注;右邊的兩個小朋友“背(bei)”著書包;杯子里有“水(shui)”……圖畫中暗藏著許多拼音學習元素,等待著學生去發現。同時,圖畫還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老奶奶和孩子們沉浸在閱讀中,十分陶醉,畫面營造出的濃厚的閱讀氛圍,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觀念和行為。這樣編排的目的是讓師生一看到這幅情境圖,就能自然利用生活情境展開與字母讀音的聯系。還可以讓學生做游戲,因為讓剛入學的孩子乖乖地在課堂上坐40分鐘,會導致他們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應采用多種多樣的游戲,可以讓他們“動”起來。常用的游戲方式有“開火車”“找朋友”“火眼金睛”等。
三、結語
作為幫助學習漢字、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工具——漢語拼音,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以上策略,以不斷降低學習難度為目標,使拼音的學習直接指向運用,學生學以致用,體會知識的價值,從中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
(責編 侯芳)
參考文獻:
[1]王苑.基于工具性原則探究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9(12).
[2]付艷琴.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優化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冤,2019(7).
[3]徐蘇紅.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