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玲
【摘要】在小學教育中,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而且實踐應用性比較強,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但是由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接觸數學,對數學還不是很熟悉,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必要進行生活化教學,以此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創新思維,從而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基于此,本文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在小學低年級段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和途徑。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意義和途徑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并進入了全新的發展局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且對數學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在低年級數學教師紛紛進行了生活化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是結合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和數學知識進行教學的,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可見,在小學低年級段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低年級段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教育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逐漸向生活化教學模式轉變。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影響學生的后續學習與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生活化教學,通過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但是從目前的小學教育現狀來看,大多數小學生的學習只是針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缺乏一定的生活實踐。
比如,在小學低年級段的數學教學中,在講授階段的加法運算“1+1=2”時,有的教師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告訴學生“1+1=2”,而不能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告訴學生“1+1”如何等于“2”,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只是簡單地記住了數學概念和知識,但是并不能充分地應用到生活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而且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不高,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段數學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尤其重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新課標的基本要求
在小學低年級段的數學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重要的改革方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當注重實際生活的引入,添加生活中的素材,開展生活化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設計加法運算的內容時,結合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愛好,讓小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物品,通過物品增加的方法進行加法運算,這樣直觀的教學方式更能被學生接受,教學效果也會大大提高。
(三)教學效果的重要要求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大多數教學在講授的過程中只是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講授,如在講授加法計算時,直接告訴學生要從左到右進行計算,而且所得出的計算結果是唯一的正確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也不能夠真正地理解和感受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學生的興趣逐漸失去,最終的教學效果也是差強人意。而生活化教學模式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教學工作,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和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并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積極性。可見,在小學低年級段的數學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二、小學低年級段數學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方法
在小學低年級段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最關鍵的就是要妥善處理教學內容與生活的關系。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妥善處理教學內容與生活的關系,那么就會影響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段數學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現有的生活經歷、知識,合理處置教學內容和生活的關系,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及體驗數學知識的使用價值,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目的。以下具體探討小學低年級段的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途徑。
(一)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
小學低年級段的數學教學最主要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數學教材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在教材內容中融入了許多生活化的元素,降低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和掌握的難度。對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深入了解和分析教材內容,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元素,并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提出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比如,小學生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與金錢相關的問題,如購物,教師在對低年級段學生講授一位數的加法計算時,可以設置類似于“小明想去商店買一包餅干和一瓶礦泉水,餅干5元,礦泉水2元,那么小明要帶多少錢才可以買到餅干和礦泉水?”的問題,這些問題都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貼近,若教師積極引用生活實例,便能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場景相結合,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知識。因此,小學低年級段的數學教學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進行,讓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之中更好地掌握相關數學知識,同時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學生也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比如,在學習“人民幣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準備好人民幣學具,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讓一個學生扮演文具店的售貨員,文具店的貨架上擺放著鉛筆、橡皮擦、尺子等,而且這些商品上都標明了價格,教師將這些文具都擺在桌子上,讓其他學生扮演顧客來購買。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出一個文具店購物的情境,學生積極參與,而且在購物的過程中認識了人民幣。可見,在小學低年級段的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表現和學習欲望,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掌握和學習數學知識。
(三)布置生活化的課堂作業
作業布置的目的是檢測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教師所布置的作業都是讓學生課后回家做,這樣的作業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真正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四)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而且好奇心非常強烈,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創新教學方式,打破以往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空間的局限性,開展豐富的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在學習“認識方向”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當中,以教學樓為參照物,為學生講解關于方向的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并不局限于教室,學生也就能更好地參與知識學習,而且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獲得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將會大大提高。可見,在小學低年級段的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不僅符合低年級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結語
總之,要想在小學低年級段的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師首先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和分析教材內容,然后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最后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效滲透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形式,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菊萍.簡析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9(9).
[2]劉如意.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
[3]陳淼.小學低年級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9).
(責任編輯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