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新詞是指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基于互聯網交互性強、傳播速度快等特點而出現的熱門新詞語,近年來網絡新詞頻繁被引用的情況也數見不鮮。那么,蓬勃發展的網絡新詞是基于何種背景與社會大眾需求下產生的呢?本文將推動網絡新詞發展的背景及條件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其次通過數據分析與歸納對網絡新詞背后所展現的大眾心態進行了總結,最后對如何使用以及正確看待網絡新詞提出相應的觀點與看法,旨在為網絡新詞的合理使用以及推動網絡新詞的良性發展提供參考與建議。
關鍵詞:網絡新詞;社會背景;大眾心態
一、網絡新詞形成的社會背景
(一)互聯網的普及與社交媒體軟件的發展
根據2018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可知,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9.6%,其中,手機網民規模已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高速發展化的互聯網規模與大眾普及化的互聯網應用為網絡新詞的孵化提供了無可比擬的條件。相比于傳統媒體,具有傳播及時、覆蓋面廣及交互性強等特點的互聯網新媒體為五花八門的網絡信息和新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迅速席卷整個網絡。與此同時,一些主流社交媒體軟件就如同網絡新詞的助推器,讓層出不窮的網絡新詞得到更大范圍以及更高頻率的傳播與更替。2019年底,微信與微博的月活躍用戶分別達到11.5億及4.86億;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中央官方媒體進駐微博,在為群眾數量排憂解難的同時也漸漸地開始引用一些網絡新詞,推動了一些正能量的網絡新詞噴發式地傳播。因此,互聯網的普及與社交媒體軟件的發展為網絡新詞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先決條件。
(二)多元包容的文化環境
網絡文化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多元包容的本土文化,就像貧瘠的土壤中無法生長出婀娜多姿的鮮花。同樣,網絡新詞也是根植在包羅萬象的漢語文化之上的。就像2019年《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網絡新詞之一“融?!敝械墓W直銇碓从凇斑纭?,原意是指藝術作品中所包含的一些笑點,創意與片段等。而現在的融梗則是指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別人的一些創意或片段。類似的還有“檸檬精”一詞。檸檬精的字面意思是“檸檬成精”。檸檬帶有酸味,有“吃醋”(妒忌)時所指的“酸”的意思。因此,“檸檬精”開始多用來嘲諷他人妒忌心重,后來慢慢地演變為羨慕別人以及自我嘲諷時所用的詞語。而這些網絡新詞中的“哽”字的意思和“酸”字所帶有的妒忌含義都是漢語中的原有詞語,而網絡新詞將土生土長的漢語重新改編與創造,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漢語的創造力與多元性。此外,像譯自英語的“hardcore”——硬核一詞經過不斷的發展,也引申出厲害、強悍等含義。這種源自外來文化最終卻慢慢演變為具有漢語特色的網絡新詞,不僅體現了當下包容性十足的文化環境,還體現了深深扎根在傳統漢語言文化中的大眾思想。
(三)社會變遷和發展
語言就像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我們可以聚焦社會的變遷和發展。從近三年《咬文嚼字》發布的十大網絡新詞來看,近七成的網絡新詞都與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方面有關。隨著經濟與政治的發展,中國網民們的視野越來越廣闊,小到公共民生大到國際政治與經濟都成為了網絡使用者們的關注點。像網絡新詞中的“區塊鏈”、“命運共同體”無一不是時代發展的一個縮影,透過大家喜愛的網絡新詞,我們不僅可以感知當代人的情緒與訴求,更能從身邊大小事中體會到時代與社會發展的腳步。
二、網絡新詞展現的大眾心態
(一)從眾心理與好奇心
截至2018年底,互聯網網民年齡占比中10歲到39歲的比重為67.9%,其中20至29歲的比重最高,為26.8%。因此當下互聯網主要用戶還是年輕群體。而年輕人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更愿意去嘗試和追求新奇事物,對網絡新詞的追捧也會更加地熱烈,他們對網絡新詞的使用更多是出于是感興趣與好奇?!冻聊穆菪分杏兄@樣一個假設:人都有一種害怕被孤立的恐懼。事實上,人類作為群體動物或多或少都想尋求個人或者群體的認同,在大家都使用網絡新詞與熱詞的背景下,如果只有自己不用就會顯得不合群,于是,在從眾心理的推動下,網絡新詞越來越高頻次地被使用,而得到廣泛應用的網絡熱詞反過來又促進了大家對網絡新詞的追捧。
(二)情感宣泄與自身訴求的表達
當前作為網絡主要使用者的80后與90后絕大部分都已經進入社會與職場,或多或少都面臨著生活與現實的壓力。而互聯網正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情感宣泄的窗口,像“996”(工作時間為早上9點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我太難/南了”等網絡新詞中就可以感受到普通網民希望釋放壓力的心聲與無奈的心情。此外,網絡新詞還代表了使用者的自主意識與自身訴求。在新時代下成長的年青一代不再局限于書本,他們更注重自身的需求與個性化的表達,更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力。
(三)用全球化的視野看世界
全球化時代下資本、貿易與技術的跨國界流動把世界壓縮成一個整體,每一個國際政治與經濟形勢的變化都與我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互聯網則讓世界跨越了時空的限制更全面、立體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能看到的不再是也不僅僅是自己生活的空間范圍。而網絡熱詞正是網民們視野更加廣闊,對世界發展關注度更高的體現。
三、如何正確看待網絡新詞的發展
網絡新詞就像大大小小的標記,它反映了當下年輕人的訴求與心聲,也呈現了時代的變遷與發展。盡管有一些網絡新詞得到官方使用和認可,但網絡新詞仍然是泥沙俱下,并非所有的網絡新詞都彰顯了積極向上的心態,部分含有惡俗與粗鄙成分的網絡新詞容易引發濫用、影響語言的純潔性。但是我們也不必過分擔心。語言這條河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凈化功能,一些缺乏時代特性與實際意義、內容粗鄙消極的網絡新詞注定不會擁有長久的生命力。透過網絡新詞感知時代變化的趨勢與公眾的訴求,讓富有正能量的熱詞鼓舞人們不斷發展與追求自我,才能讓社會與文化具有更大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李軒騫.網絡新詞的產生與消亡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7):85-86.
[2]王思齊.淺析流行詞的產生及發展[J].文學教育(上),2018(07):136-137.
作者簡介:
莫凱悅,出生日期:(1998.10.26),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廣東省,學歷:本科,專業:朝鮮語專業,在校生: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