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學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重中之重。數學試題要求精準、準確,那么就對學生擁有計算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師要培養與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教學方法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當中,計算能力的教學與培養貫穿著數學學習的始終,教師必須將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重視起來,對學生學習當中的困惑與不解進行反思與總結。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進行簡要分析。
一、結合生活實際
所謂“學以致用”,小學數學學習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運用于生活實際,對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如果能將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積極運用到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進行數學計算的鍛煉,數學計算能力將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如教師在進行小學三年級“面積”這一章的教學時,可以將生活中一些簡單的面積計算帶到教學中,提出一些在學生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進行解答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學到的知識從“理解”到實際運用中的“會”,加深對數學計算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增加了數學計算的鍛煉機會。比如教室里的國旗面積是多少,黑板,講臺的面積是多少,課本與課桌的面積又是多少?在課程結束后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家里進行書桌、電視和房間面積的估算,讓孩子們在學習里結合生活,讓數學計算真正融人生活中,解答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養成良好計算習慣
數學計算能力的高低與計算花費的時間,得出結果的正確率緊密相關,想要計算好,必須做到“又快又準”。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總是容易馬虎大意,在計算途中往往容易犯下忘記加或者減一位,不借位或是在寫出計算結果的時候又常常寫錯的錯誤,導致計算的正確率大大下降。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效率,必須養成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只有讓學生平時計算時做到不馬虎,減少錯誤的發生,才能有效地對計算能力進行提高。
三、鍛煉口算與心算能力
上文已經提到,判斷計算能力兩個標準中“準”的培養與提高,現在來談一下關于“快”的鍛煉。再復雜的數學計算,一層層分析下來仍然是回歸到基礎的運算當中。快速寫出答案的關鍵在于心中有“數”,即使是豎式的筆算,當我們能在心中進行簡單的快速計算,也可以大大提高計算的效率。如果是計算是解答數學問題的必要條件,那么口算與心算便是計算里的基礎。想要提高計算效率,首先是讓學生熟練掌握運算法則,在腦海中就可以浮現出整個運算的順序規則,筆隨心動即可。在教導學生學習“四則運算”時,首先讓學生對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思考,教師也可列出:6+6+6和3×6,從橫向對比明白加法與乘法的意思,熟練運用運算法則進行運算,做到理解并能運用;限時進行運算練習。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計算題目的比賽或活動,通過限定時間的方法讓學生在運算時擁有緊迫感,珍惜時間,從而逐漸改掉拖拖拉拉的習慣,在利用時間上提高效率,占據時間上的優勢。
總之,擁有較高數學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的一個良好開端。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擁有計算能力方面的優勢,對于數學學習一定會感到愉快而富有趣味的。這樣,學生自己既能有內生動機去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樂于解答數學問題,又能在不斷鍛煉中使數學綜合能力得到一個更大的提升,由此在學習數學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和快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教師只有對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這個問題重視起來,才能有機會尋找到學生對數學“怕”“不喜歡”這些痛點的破解之法。教師通過理論去指導教育實踐,用教學實踐去豐富理論的知識,讓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學生也在課堂中受益良多,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責編: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