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精神、生活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可以逐漸成長為具有良好的品德情操的心理素質的人。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恰好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在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方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合作學習;運用
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將自主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入小學語文課堂中,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上,使學生真真正正成為語文課堂學習的主人。本文結合我的實踐經驗,對于小學語文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運用進行了以下幾點分析和探究:
一、引導學生自主求知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的自主閱讀、探究和感受為主,讓學生可以在科學、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中收獲語文知識。學生所掌握的學習技能并不是依靠教師的講授,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生的實踐操作中通過反復的練習而獲得的。要想保障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有效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教師首先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也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讀書,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可以自主參與語文學習活動。
比如: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課文《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童話故事對高尚友情的贊美,明白與人相處要互幫互助,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進行剖析式的講解和價值觀的宣講,而是將時間留給了學生。首先,讓學生進行朗讀,并表達自己在朗讀完課文之后的感受。接著,引導學生分享課文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這樣,學生就對課文內容和結構就有了一個基礎的認知和了解。然后,在給予一定提示,讓學生描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此外,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借助文本進行了分角色朗讀和課文劇表演。學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時,就能夠深刻地體驗到朋友之間互助互愛的感情。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自然會更加深刻。這就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來體會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要教給學生正確學習的方法,包括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這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多方面的訓練。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和使用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比如:在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古詩《小池》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寫景類的古詩詞教學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為了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古詩詞的方法,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查詢古詩詞中的生字詞,了解了難懂的字詞的含義。這時,學生就可以借助配圖、結合難懂字的解釋來自主理解詩意,也自然就可以掌握和理解古詩詞的含義。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舉網以綱、千目皆張,初步掌握了學習古詩詞的方法。
二、創建合作探究活動
所謂合作探究,實際上指的就是學生在學習群體當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動性質的學習活動,它是實現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重要渠道。
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科學地組織合作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小組合作、交流與討論的環節,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小組成員的合作和競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可以在合作和探究中共同提高,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際學習能力。
比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霧在哪里》的學習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讀體會霧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的朦朧奇妙景象。我在將學生分成了不同小組,要求學生逐段朗讀課文,討論霧給不同地方帶來的變化。學生要想完成這項任務,就需要深入閱讀和理解課文內容。學生經過分析、交流和討論就能夠明確:霧都把什么藏了起來?學生先畫出霧孩子說的話,然后引導學生發現獲取信息的方法。學文結束,我出示云霧彌漫的山川、樹林、學校等圖片,指導學生仿照課后第二題中的句式進行口頭表達,進而拓展延伸。
三、鼓勵學生質疑提問
要想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建探究性學習的活動。所謂探究性學習實際上指的就是以學生自主性的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的生活、社會生活和語文學習內容中選擇和確定探究的主題,以小組或者個體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探究學習活動。而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來自充滿問題的情境。只有提出了有效問題,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擁有學習的動機,進而萌發學習和閱讀的欲望。所以,創建探究活動具有非常大的實際意義。
比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花的學校》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靈性、童真童趣。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然后,我讓學生閱讀了課文內容,并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根據課文內容畫出一幅有花的學校。緊接著,我提出核心問題和連鎖問題:什么時候花孩子會從無人知道的地方跑出來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樣子呢?你在學校里最開心、最快樂是什么時候?說說花孩子的媽媽是誰?學生分析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會對課文內容產生一個深入的了解和認知。而且,這些問題是依靠學生自己的力量解決和完成的。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就感受到了閱讀的快樂。同時,學生自主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和發展。所以說,學生探究活動的創建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和提問。小學階段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他們對未知的事物或者身邊的生活常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索語文知識的開端。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為學生創建輕松愉悅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敢于提問并掌握提問的方法。而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和觀念,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教師就應該給予學生肯定,從而培養和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欲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問題意識,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比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學習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到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麗,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閱讀了課文的題目,讓學生提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有的學生就提出了:水泥道為什么鋪滿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么回事?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引導學生閱讀了全文,并為學生介紹了法國的梧桐樹。在學生完成課文的閱讀和分析之后,我又提起上課學生提的問題,讓同學能給大家解釋為什么水泥道上鋪滿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這時,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為大家解釋。本節課是從學生的問題開始,以學生的問題作為結束的。學生在提問和質疑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總而言之,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能力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并且,教師要大膽創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欲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問和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