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繪本對孩子的教育性意義重大,我們嘗試把繪本教學融入小學美術常規課堂,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學案例的方式進行試驗,并記錄。為之后的美術課程和兒童繪本相結合做更好的鋪墊。
關鍵詞:美術課;繪本;教學案例
課程主題:小學三年級學生應用觀察寫生繪畫創作一本班級自畫像繪本的課程
課程載體:
主備人:劉笑彤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學課時:2課時
課程設計依據背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興趣教學與素質教育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在這一背景下,繪本讀物以其精彩的故事情節、豐富的圖畫內容、獨特的表達形式,受到了美術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其在美術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也在教學實踐中逐漸體現出來。
教材分析:
《我的自畫像》選自嶺南版小學美術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8課,本教材以學生和實踐為主,提供了作品的欣賞感受,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理解感受繪畫藝術的樂趣和文化內涵表現,并讓學生嘗試去表現自己所學所感所表達的情感畫面。
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孩子正處于小學階段的關鍵期,他們的思維能力既有低年級的活躍性又有高年級的廣泛性,面對三年級的孩子們愛畫、好動、思維活躍、自制力較弱的情況,培養他們觀察能力,在觀察自己以及他人的同時,指導學生進行各種美術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并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臉型、發型、五官),能夠用簡單的線條表現自己的面部形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學習、研究、創作和分段教學等方法完成自畫像的創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觀察比較中感受自己,更好的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獨特的一面。
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了解自己的面部特征,說出自己的面部形象。能分清不同的臉型、發型、五官,畫出自畫像。
2.了解繪本的基本概念,粘貼完成自畫冊繪本。
教學難點:
運用線條畫出自己的面部形象,能準確的抓住自己的面部特征并且精準表現。
教學用具:
課件、游戲教具、視頻微課、鏡子、卡紙、空白繪本、雙面膠、鉛筆、馬克筆工具等。
課程流程:
一、引入新課
1.圖片欣賞導入,引出課題之一:自畫像
2.給學生做一個3分鐘練習,拿出小鏡子照一照自己,畫一畫自己。
3.讓學生說出在畫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具體的問題進入今天的課程(先學后講)
二、講授新課(闖關游戲)
第一關:①認出四種不同的臉型,并說出哪一種屬于自己;②講解構圖、觀看教師示范微課視頻;③讓學生觀察自己并在紙上畫出自己的臉型(限時1分鐘)。
第二關:①下面有四種發型,你能正確選出和自己相接近的發型嗎?如果都不是你能形容出自己的發型嗎;②請學生在黑板上擺出自己的臉型+發型;③觀看教師示范微課視頻;④讓學生觀察自己并在剛才臉型的基礎上畫出自己的發型(限時3分鐘)。
第三關:①讓學生認識五官,討論通過圖片找出自己的五官并形容;②請學生在黑板上擺出自己的臉型+發型+五官;③觀看教師示范微課視頻;④讓學生觀察自己并在剛才的基礎上畫出自己的五官(限時5分鐘)。
第四關:①給自己加上脖子和衣服;②觀看教師示范微課視頻;③讓學生觀察自己并在剛才的基礎上添加(限時3分鐘)。
三、分析評價(完成自畫像)
1.請學生對比兩次自畫像,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2.欣賞梵高的自畫像
四、講授新課(完成繪本)
1.出示家人照片引出主題:我們的自畫相冊繪本
2.介紹什么是繪本,繪畫+文字=繪本。引導讓學生在自畫像上添加文字內容(自我介紹、喜好等)限時5分鐘
五、課堂展示
1.展示繪本
2.學生評價作品(猜猜他是誰?說說為什么?他評+自評)
六、課后延伸
舉辦一次“我的自畫像冊繪本”的小展覽,相互了解同學朋友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更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
七、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用美術的語言更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外貌特征。在觀察比較中感受自己,更好的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和他人獨特的一面。
板書設計:
我們的自畫像冊繪本
臉型 ?發型 ?五官
教學反思與心得: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學觀念不斷更新,面對低年級教材,我們更應該注重用什么樣的創新教學手段。在美術活動中,學生的興趣激發和創造性思維開發非常重要。
一、分段式教學的問題
一件作品的創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讓小學生“埋頭苦干”地完成一個作品是很難的。我將這漫長的過程分解成段落式,將學習內容分層,一個一個知識點進行學習和訓練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將課堂進行合理“分段”,教學內容分成具體多個模塊,有利于課堂教學與學生情況的無縫對接,通過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發現分段式教學可提高課堂的實效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課堂展示的問題
學生課堂作品展示是美術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之一,是及時反饋美術課堂的各種信息的載體,是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提供學生展示自我、肯定自我的平臺。
作者簡介
劉笑彤(1993—),女,漢族,陜西省西安市,現就職業于深圳市龍華區同勝學校,主要研究方向:美術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