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毅
關鍵詞:芭蕾舞;訓練方法;藝術體操
一、芭蕾舞訓練階段及內容分析
(一)芭蕾舞訓練階段的分析
芭蕾舞的訓練方法非常科學和系統,分為三個階段:從地面訓練階段讓學習者從最初無基礎時依靠地面進行練習,到把桿訓練階段讓學生可以靠手扶把桿加大難度練習,最后是中間部分訓練階段讓學生脫離把桿依靠自身力量訓練。這種難度遞增的科學訓練方法,讓學生有一個適應期,其實降低了芭蕾舞學習的入門難度,同時能提高訓練效果。
(二)芭蕾舞的訓練內容及方法分析
芭蕾舞中有個為人熟知的動作是小踢腿,目的是提高腿部靈活性;地面劃圈目的是訓練髖關節的開度,鍛煉松弛性和對身體的控制力;空中劃圈的效果主要作用于小腿上面;包腿的動作是為了增強小腿的機動性。在中間訓練的階段,芭蕾舞的訓練內容是對地面訓練和把桿訓練的內容有效結合,進行綜合練習。從芭蕾舞具體的訓練內容來看,絕大程度上是為了優美練習者的體態、鍛煉練習者的柔韌度。眾所周知,學習芭蕾舞不只是可以學習到舞蹈,更吸引人的是能優美體態、提高學習者的氣質,還有對提高音樂的感知和適應能力。顯然芭蕾舞和藝術體操的訓練有著相同的需求即追求美,訓練的內容也有相似性,并且在對練習者的柔韌性、身體素質等訓練要求是相同的。所以若能將芭蕾舞的訓練方法應用在藝術體操教學中,那么對于提升學生的動作姿態、動作控制等技術以及身體素質、內外氣質都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二、藝術體操教學方法對芭蕾舞訓練方法的借鑒
(一)對芭蕾舞地面訓練階段的方法的借鑒
芭蕾舞在地面的訓練極端的內容,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的身體軟下來,即提高柔韌度,鍛煉腿部和后背肌群的彈性和力量,增強學生的節奏感,保證動作質量,所以地面部分是后期訓練階段的基石,打下扎實的基礎才能讓技術有質的飛躍。芭蕾舞地面階段的訓練內容主要有:勾腳背、盤腳壓胯、仰臥吸腿、側臥旁吸腿、俯臥后吸腿、腰部訓練、仰臥前大踢腿等動作。可以看出主要是一些腿部動作,比如繃腳和外開練習。藝術體操教學的內容中也有專門針對腿腳部的練習,這部分練習可以采用芭蕾舞繃腳的練習方法。藝術體操為了提高大腿柔韌度也有腿部的外開練習內容,這部分可以運用芭蕾舞的正側后吸腿、盤腿壓垮方法。相信對于腿部的外開度和韌帶的柔韌性提升一定非常有效果。
(二)對把桿訓練階段的方法的借鑒
芭蕾舞把桿訓練是指學生以站立并手扶桿進行身體姿態和身體控制的訓練。這一階段的訓練內容主要是一些穩定和伸展的訓練,比如空中劃圈、擦地動作。藝術體操離不開翻轉、定格的動作,這要求學生穩定動作過程中和完成時刻的姿態,我們可以運用芭蕾舞的把桿訓練方法來進行藝術體操的訓練。比如為了鍛煉身體控制能力,可以借鑒空中劃圈訓練;在藝術體操關于旋轉的內容訓練中,要求學生腳尖立直,重心穩定,那么可以借鑒芭蕾舞訓練中的小彈腿方法,把桿小彈腿訓練中的動作可以增強藝術體操學生在旋轉過程中支撐腿和軀干的穩定性;芭蕾舞通過把桿訓練方法來鍛煉舞者的腿部肌肉,我們可以將這些內容添加進藝術體操的教學中,這對提升學生的腿形美感和跳躍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將芭蕾舞的把桿訓練階段中的方法運用到藝術體操的教學中,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穩定性、身體伸展性等。
(三)對中間部分訓練階段的方法的借鑒
芭蕾舞中間部分階段訓練的主要內容有揮鞭組合、大踢腿、旋轉等動作,訓練目的是使學生不依賴扶桿依然能夠保持身體的穩定性。藝術體操中的高難度動作、定格動作都對運動員的身體控制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動作的難度與所需能力的水平成正比。所以芭蕾舞對身體控制力的動作可以應用在藝術體操中來。在藝術體操的踢腿訓練過程中,經常看到有學生會聳肩,給人一種身體蜷縮的感覺,非常地沒有氣質,而有的學生會沉肩,則會給人挺拔的感覺。一個表現完美的藝術體操表演,不僅僅需要技術、難度到位,還需要身體形態和姿勢的優美。所以在藝術體操教學過程中,可以借鑒芭蕾舞中間部分訓練階段的方法,對于提升學生動作的協調性和身體控制能力十分有利,還能使學生的動作更加規范、優美。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索將芭蕾舞的訓練方法時運用到藝術體操的教學過程中時,要根據學生個人情況來判斷使用,進行合理的選擇和及時的調整非常重要。
三、總結
芭蕾舞的“美”符合藝術體操對美的需求,而芭蕾舞演員的優雅美與芭蕾舞科學成熟的訓練體系分不開,那么完全可以借鑒芭蕾舞的訓練方法將之應用到藝術體操教學中去,進而改善藝術體操學習者的內外氣質和形象,所以關于具體如何借鑒的研究將對藝術體操的教學產生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齡允.芭蕾舞訓練在藝術體操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4(2):65-68.
[2]侯穎.舞蹈訓練對藝術體操運動員運動技能影響的實驗性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0.
[3]張雪晶.芭蕾舞與藝術體操的關聯[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