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 賈曉
[摘 要]企業要做好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首先要確保稅務工作在會計準則范圍內開展。最新頒布的會計準則,使企業的稅務管理和籌劃發生了重大改變。因此,企業的會計工作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深入研究新會計準則的內容,讓新會計準則促進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的開展,從而促使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文章圍繞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和特點,分析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的影響。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 可持續發展 稅務管理與籌劃 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想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謀求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注重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企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引導者,而會計準則是衡量企業發展和保障企業穩固的重要工具,因此企業能否在新會計準則(本文所指的“新會計準則”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頒發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會計準則”)的影響下,突破并創新傳統的發展模式,成為影響市場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重要因素。在新會計準則要求下,企業必須積極分析新政策對自身發展產生的各種影響,及時調整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實現企業納稅行為的規范化發展,從而規避新會計準則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1]。
一、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新會計準則對債務重組進行重新規定,具體來說就是要求企業降低自身的營銷風險,從而將債務重組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納入營業外的收入范圍,不再將其歸納于企業的資本公積范圍。這就使得債務重組收益可被計入企業的當期損益中,企業在此基礎上開展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就能夠降低企業成本核算的風險。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廣泛應用,債務重組的準則發生重大變動,新會計準則統一了企業損益確定的口徑,使得企業在稅務管理和籌劃過程中對納稅流程進行了調整和優化,這樣就能夠使復雜的納稅流程變得更為簡單,從而縮減納稅的周期,有效規避稅務風險,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2]。
其次,新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的費用進行了精細的劃分,提出了新的規定,將其劃分為開發階段支出和研究階段支出。這一新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創新型企業降低了稅負壓力,提高了企業的稅務管理和籌劃能力,從而促進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對于開發階段支出,在新會計準則規定所允許的情況下,可將其進行資本化處理,進而實現攤銷;針對研究階段支出,其產生的費用則被計入企業當期損益中;針對一部分無形資產,其壽命得不到有效判斷和確定,企業就可不遵循新會計準則中的攤銷原則,先不將這部分資產納入攤銷中,這樣就能夠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3]。
相較于以往所使用的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在借款費用方面提出了新規定,擴大了可資本化處理的資產范圍,將房地產、飛機和輪船等資產納入其中,這就使得以往屬于專項借款的可資本化處理款項轉變成了一般借款,增加了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的空間和范圍,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4]。
以往,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所遵循的會計準則中所采取的貨存管理辦法是后進先出的原則,給企業提供了自行調整利潤的空間和機會,這就難以避免部分企業出現弄虛作假的現象。新會計準則突破了這一局限,取消了后進先出的原則,而采取先進先出的貨存管理辦法,這樣就能夠增加稅務管理和籌劃的空間,保障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而提高稅務管理與籌劃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5]。
(二)消極影響
新會計準則中的部分規劃要求在解決稅務問題方面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我國目前的稅法和部分相關制度之間缺乏統一性,這就導致企業在納稅時間、任務和法則方面存在著不確定性,增加了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的風險,從而體現出新會計準則中的部分要求與我國企業當前的部分發展現狀不相符合[6]。
其次,新會計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這一概念,這就使得部分采取舊計量方法進行納稅的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必須要革新計量方法。新舊計量方法在內容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企業貿然改變計量方法就會使成本計量法不承認公允價值變動而帶來的損益,從而產生大量的變動損益,不僅增加了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還加大了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的成本,造成人力資源、時間和資金等方面的浪費。特別是投資型企業,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法就會增加企業的稅務管理和籌劃壓力,極易造成嚴重的資金浪費,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7]。
由于新會計準則的出臺,其涉及的諸多內容和法律法規均發生了變動,與以往的內容存在著較大差異,這就使得企業的稅務管理與籌劃工作人員必須要對新會計準則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將其中的內容變動進行整理和歸納,并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的稅務管理情況和相關規定對稅務籌劃方案進行合理調整。根據稅務計算公式可知,企業的實際稅負與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稅負和營業現金流入稅務有著密切聯系,具體表現為企業營業現金量和主營業務收入均降低時,就會增加企業的實際稅負,這樣就增大了企業的稅負壓力,加劇了企業潛在的稅務風險[8]。
二、新會計準則下企業開展稅務管理與籌劃工作的策略
(一)提高整體素質
在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背景下,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工作的任務量和難度均加大,要求企業在了解自身盈虧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出能夠反映企業實際財務狀況的負債表。同時還要求企業在注重自身運營效果的基礎上,提高對企業運營效率和構建盈利模式的重視程度,并高度關注企業的稅務風險。加上新會計準則的內容發生了重大改變,這就需要企業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促使工作人員能夠快速有效解決企業所存在的財務問題和稅務問題,從而滿足新會計準則的具體需求。除此之外,企業還要結合自身的生產、運營和管理情況,提高稅務工作人員對自身工作的重視程度,強化工作人員的稅務意識,讓工作人員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從而降低稅務風險,促進稅務管理與籌劃水平的提升[9]。
(二)分析成本效益
在現階段的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工作中,工作人員要對企業的成本利益進行分析和評估,從而幫助企業獲取更多經濟利益。因此,企業必須要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工作。首先要開展高質量的效益分析,確保企業稅收的管理成本低于企業所獲取的經濟效益;對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并在此基礎上選擇最適宜企業發展的稅務管理和籌劃方案,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除此之外,企業還要引導工作人員對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進行正確的認識,稅務管理和籌劃雖然被規定為財務部門的基礎工作,但是更需要全體員工的主動參與,從而強化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和決策,提高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的實際效果[10]。
(三)聯系稅務機關
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謀求發展,就必須要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與稅務機關取得聯系,加強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的溝通,獲取稅務機關的信任,進而增強企業的財務籌劃效果。除此之外,企業要全面分析新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向相關稅務機關咨詢有關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和問題,促進企業對新會計準則的深入掌握,從而提高企業的稅務管理和籌劃水平。
(四)籌劃增值稅
企業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可采取多元化方式降低企業稅負壓力,例如多種結算方式、贈送促銷商品或創新購貨方等,強化企業對所得稅的管理和籌劃工作,提升稅務管理和籌劃效果,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
綜上所述,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人員要密切關注新會計準則的各種新內容,分析企業的運營狀況和目標,采取多種管理與規劃措施,減少企業的稅負壓力,促使企業的稅務管理和籌劃工作滿足新會計準則的要求,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俞錦平.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影響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9(30):5- 6.
[2]劉金鳳.分析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影響[J].中外企業家,2019(28):51.
[3]趙敏,陳蔓茜.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影響探討[J].納稅,2019,13(20):64.
[4]董潤寶.淺談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9(12):320.
[5]熱依漢古麗·熱合木圖拉.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影響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9(12):161.
[6]葉枝陰.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9(12):163- 164.
[7]侯建偉.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影響探討[J].時代金融,2018(35):211- 212.
[8]陳明霞.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影響分析[J].納稅,2018,12(28):56.
[9]翟麗麗.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影響探討[J].納稅,2018,12(28):46.
[10]張友芳.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影響探討[J].科技經濟市場,2017(02):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