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慶燎
【摘要】?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需要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生命觀念、科學探究、理性思維、社會責任”等素養。而讓學生積極參加基于癌癥知識的探討,并對癌癥進行理性解釋,同時判斷癌癥發病特征、致病原因以及癌癥的預防措施,使得學生足夠重視癌癥這個社會問題,呼吁人們健康文明生活,可以通過開展利于預防癌癥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更多的人知道人類與癌癥斗爭的成果,這就是高中生物學科素養中的社會責任素養,讓人類可以遠離癌癥帶來的痛楚,最終達到戰勝癌癥。
【關鍵詞】? 生物教學 社會責任 培養
引言
高中生物課程《細胞的癌變》一節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描述癌癥的主要特征;簡單敘述細胞癌變的原因;交流惡性腫瘤帶來的危害以及防治知識,同時關注惡性腫瘤對人們的影響,使得腫瘤遠離人們。本節課程主要是了解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病原因,本節課的難點在于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差別,同時還要重點突出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
1.社會責任素材的收集
1.1細胞癌變的原因
細胞癌變是指有的細胞受到致癌因子的攻擊,導致細胞內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細胞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且具有連續進行細胞分裂能力的惡性增殖細胞。其外因是致癌因子,內因是細胞本身遺傳物質發生改變,使其具有物質性。
1.2癌細胞的基本特征
一般來說,癌細胞可以無限增殖,同時細胞形態結構會發生顯著變化,其細胞表面也隨之發生改變,導致細胞膜上的糖蛋白逐漸減少,細胞間黏著性大大降低,變得容易轉移,同時具有客觀性。
1.3致癌因子
致癌因子有三大類,分別為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各種輻射引起的;化學致癌因子有成千上萬種,例如鉻化物、砷化物、聯苯胺、亞硝胺、黃曲霉素等;病毒致癌因子主要是一些致癌病毒。以上的致癌因子都具有普遍性。
1.4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在細胞中同時存在,在沒有外部影響下都是各司其職,它們共同控制細胞的生長、分裂,基本保持平衡不變,但是如果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導致細胞失控,細胞將會發生癌變,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相互制約。
1.5癌癥的預防
癌癥這個病使得幾乎所有談到它的人都臉色蒼白,癌癥導致的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二,而且早期的發病癥狀不明顯,即使現在已經有大量數據參考,但是仍舊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法。雖然癌癥前期發現難,但是可以預防,比如遠離致癌因子,這可以規避患癌癥的幾率,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相信會有研究成果不斷公開,將人類因癌癥死亡的幾率降到最低。
2.社會責任的內化課堂
通過鼓勵學生,讓其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同學習,使得他們可以掌握細胞癌變的內因和外因、癌細胞的基本特征、致癌因子的種類與分布、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關系以及癌癥的預防等,并且要明確指出生物教學中學生的社會責任與其應盡的義務。
2.1社會責任的確認
首先是細胞癌變的原因,內因、外因都在起作用,導致遺傳物質發生改變。這個社會責任是要科學地認識和了解癌癥,消除封建思想,明確指出癌癥疾病的普遍性,向人民群眾正確地宣傳癌癥致病原因。其次是癌細胞的特征,其可以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改變、具有游離性。這個社會責任是讓人們了解癌細胞致病的機理,讓民眾形成正確的癌癥治病觀點。接下來是致癌因子,其主要分為三大類,同時具有普遍性。這個社會責任是收集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對其進行科學分類,并評估出其影響范圍。然后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兩者處于動態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細胞就會發生癌變。這個社會責任就是確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將不同的觀點進行對立與統一。接下來是關于癌癥的預防,最有效的辦法是遠離致癌因子。這個社會責任就是宣揚致癌因子的危害,讓人民群眾盡可能遠離致癌因子,同時對人們積極建言,做到消除致病隱患,做到防范于未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關愛癌癥患者。癌癥患者因為身患癌癥,本身的生存信心已經受挫,機體的防御功能逐漸降低,各種并發癥也愈加嚴重,我們不應雪上加霜。這個社會責任就是肯定客觀存在性,同時盡我們所能幫助癌癥患者,讓他們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2.2社會責任的實踐提升
運用多媒體。教師可以根據《細胞癌變》這一章節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的培養,達成目標是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實踐。因此,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五組,讓他們分別調查癌癥是否傳染、遺傳,癌癥的病發率及其并發原因,我國的癌癥分布圖,我市主要的癌癥種類及其發病原因以及收集防癌癥健康生活的措施。
開展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利用課外實踐活動時間,積極參與關愛癌癥患者的主題活動。這個可以分為三方面進行,一方面是整合全國的癌癥宣傳主題,然后開展為期一周的科學防癌社會實踐活動,向周邊民眾普及抗癌知識,提倡遠離致癌因子,健康生活。另一方面是走進社區,給癌癥病患送溫暖,為癌癥患者盡一份力,同時了解相關的癌癥癥狀、治療等知識。還有一方面是開展癌癥患者公益募捐,讓周邊的人為癌癥患者出一份力,同時也達到了宣傳癌癥防治的目的。
召開主題班會。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以及課堂講述后了解到的知識開展一次主題班會,讓學生以“健康生活,遠離癌癥”為主題。
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物教學中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并探索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在不斷引導學生了解認識生物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不斷講解,同時有效利用身邊資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可以將不同學科聯系起來進行教學以達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還要注意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
[ 參? 考? 文? 獻 ]
[1]烏瑤.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2]魯文慧.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社會責任意識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