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濤
【摘要】 地理作為初中基礎學科,在初中生的學習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在以往的地理教學中,學生都是作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要改變這種落后的學習模式,必須開展研究性學習。
【關鍵詞】 初中地理 研究性學習 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130-01
0
研究性學習是教師用科學探究的方式把社會生活和教材的內容結合起來,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選擇特定的教學主題進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研究性學習中,通常都是學生自己去完成整個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得出結論的過程,老師給以指導和幫助,整個探究過程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優點和缺點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優點
(1)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的探究過程,自主的學習和對學習的體驗感,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從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完成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
(2)培養了老師的能力
教師通過初中地理教學研究性學習,也適應了自身的發展需求。學生在地理研究性學習中,尋找資料、探究問題都是自己決定,需要教師有充分的指導水平,才能夠使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向發展。所以,研究性學習也是對老師能力的培養。
(3)促進了地理學科的發展
初中地理教學知識跨度大、范圍廣,僅僅靠傳統的學習方法無法起到學習的作用,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地理的這種特點進行擴展,使學生在研究問題中不斷擴展知識、探究知識。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缺點
(1)不適合大班級教學
研究性學習不適合在大班級下開展,因為研究性學習需要照顧到每個學生,只要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研究性學習的進展之中,班級越小,開展效果越好。當前學校都是大班設置,不利于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所以,研究性學習不能在這任何條件下都有效開展,只能在較小的班級規模中實行。
(2)與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的沖突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尚未被完全取代,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同傳統地理模式產生了沖突。比如在對地理概念的講解上,傳統學習方式可能只需要十幾分鐘講完,而研究性學習則需要進行很長時間的探究問題過程,受傳統教學中安排研究性學習,勢必會出現不適應的局面。
二、初中地理教學研究性學習的策略
(一)在學科教學中適時穿插專題研究單元
可以把研究性學習作為地理學習過程中的專題活動穿插在對地理知識的系統學習中,這是目前嘗試開展初中地理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方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在研究教材過程中酌定研究課題
教材中的很多基本原理都可以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對象,因為雖然這些知識都是早已被探究了的具體結論,但是對于學生而言,這些都是全新的知識,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探究過程進行設計,可以使學生培養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選擇研究課題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那些題材適合學生進行研究,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起不到研究作用。
(2)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與學科內容有關的問題。
很多科學問題都是從生活中發現的,研究性學習可以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過程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科中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查找資料,進行社會訪談調查,以及開展科學實驗等方式獲得問題的結論。學生可以與身邊的同學,社會上的相關人士一起交流合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嘗試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把地理研究性學習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增大了研究的開放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二)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
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中,教師不僅僅要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形式,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學習思想,而不是急于把結論告訴學生,使研究性學習形同虛設。具體可采取如下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第一,教師在開展研究性學習前要做好相關的準備,不能盲目的開展,明確學生探究過程中的目標表和方向,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加強探究過程的趣味性,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其二,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提示,主動進行地理方面的閱讀、觀察和思考工作,把地理方面的原則、方法進行概括,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找到問題的解決途徑。學生在發現知識的同時,教師要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促進學生的學習。
(2)在教學內容中增加一些科學探索史,啟發學生思辨的內容。
以往的學習,更加看重的是對地理知識的記憶,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而不是尋求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如對于地理中的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的學習中,很少有學生去探討這些現象形成的原因,深入分析地理定律和法規的形成前提和依據,探討所學地理知識的價值。而這些內容都是研究性學習需要探討的內容。21世紀是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必須具備研究性學習的思維方法,學會通過科學的方法去探究學習內容,才能夠不至于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自己,難辨真假。在地理教學中加入地理探索的歷史,使學生們能夠發現了解那些偉大的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激發自己對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總結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主要以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得出結論為主,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地理課堂的開放性和創造性,使“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與地理課堂充分結合,給了學生廣闊的發揮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對促進學生的地理學習有著重要作用。教師應該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教育方法,探索研究性教學的途徑,打造更好的課堂教育。
[ 參 考 文 獻 ]
[1]郭改娣.初中地理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7).
[2]王平金.初中地理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9):00135-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