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斌 王梅鳳
摘要: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媒介,通過互聯網、計算機、移動終端等高科技設備建立起一個人機互動的虛擬世界,使兒童投入虛擬環境中,實現兒童與環境的直接互動,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和仿真性的特點。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以無意注意為主,生動、形象、新穎、動態的刺激是引起他們無意注意的主要原因,虛擬現實技術的使用符合學前兒童具體形象性思維的特點。兒童對外界事物的認知,需要借助大量感性材料,對抽象的事物很難接受,而虛擬現實技術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能呈現出鮮艷的色彩、多變的動態畫面、身臨其境的三維立體情境。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呈現形象逼真、豐富多樣的仿真環境,能夠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多方位地認識事物,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在學習過程中實時反饋兒童的行為表現,形成互動,從而推動兒童認知的發展,能提高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學前教育;應用研究
一、激發興趣,提高互動性
學前兒童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這就意味著幼兒園的教育教學離不開大量感性的玩具。虛擬現實技術能以逼真的圖像、鮮艷的色彩,加上聲音效果,引發幼兒多感官共同參與人機互動,能有效地激發幼兒學習參與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當我們在引導幼兒認識海洋生物時,可以讓幼兒戴上VR眼鏡,仿佛置身于海洋深處,五彩斑斕的熱帶魚、張牙舞爪的螃蟹、兇猛的鯊魚就在身邊游動,孩子們想認識哪種海洋生物就可以點擊放大,與海洋生物來個“親密”接觸;當引導幼兒認識京劇臉譜時,可利用抖音APP,孩子們只要對著平板電腦,就可以看到屏幕中自己的臉上戴著京劇臉譜,當他們搖一搖小腦袋,就會像川劇變臉的演員一樣切換各種各樣的臉譜,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會發現京劇臉譜各種圖案、顏色的變化,感受傳統國粹的魅力……如此神奇的虛擬現實技術能迅速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進行有效的互動式學習。
二、創設情境,提升有效性
虛擬現實技術是創設教學情境最有效的手段,它可以利用聲、光、形、色的效果,創設豐富、有趣、多變、逼真的情境;它可以將生活情境再現,還可以呈現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如:“馬路上的標志”用FLASH動畫制作出馬路上堵車的問題情境,請幼兒找找為什么會堵車。原來行人、自行車、汽車沒有按照標識走自己的車道,馬路上一片混亂……將虛擬現實技術運用于社會領域,真實再現生活情境,拓展幼兒的視野.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虛擬現實技術運用于語言領域中創設了優美的意境,為幼兒創設了想說、敢說、喜歡說的互動氛圍;“小鳥”“老鼠畫貓”等將虛擬現實技術運用于藝術領域,帶來了超強的視聽效果,豐富了他們的審美想象,提高了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巧用環境,實現自主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環境是幼兒園的重要教育資源,幼兒園要創設并利用環境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虛擬現代化技術不僅能在集中教學中發揮無可比擬的優勢,還可以用于環境創設中,讓環境會“說話”。
例如,幼兒園的大環境和班級的小環境中都有很多植物,幼兒可以用平板電腦或手機,用微信小程序的“識花君”,對著植物拍一拍,“識花君”就會告訴幼兒植物的名字、習性等,幼兒就可以根據這些知識制定養護計劃等;又如,我們在布置環境中經常會展示一些幼兒的繪畫作品,我們可以讓幼兒拿著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用手機錄制成小視頻,然后用微信小程序中的“微軟聽聽”生成二維碼,家長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看到這個小視頻,幼兒也可以用平板電腦掃一掃,看其他幼兒的介紹。虛擬現實技術用于環境創設能幫助幼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展示,真正成為環境的小主人。
四、人機互動,解決有效
學前兒童的思維特點,要求幼兒園教學把教學內容盡可能直觀、形象、生動、具體地呈現出來,虛擬現實技術就可以做到,它能將深奧的、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具體地展現出來,彌補幼兒生活經驗不足。如“認識昆蟲”“種子的旅行”“有趣的指紋”等將虛擬現實技術運用于科學領域,將深奧的科學知識變得形象化、直觀化、簡明化。此外,利用人機互動,還能使幼兒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在數學活動“認識5以內的序數”,孩子們操作平板電腦中的賽車,讓賽車跑動起來,并找出前三名的賽車送上領獎臺,當孩子們找錯時或找對時系統都會有提示音,及時的互動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式學習。
五、虛擬再現,彌補局限性
學前兒童由于生活經驗貧乏,思維具體形象,這就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但是現實生活中有一些材料是有局限性的,無法真實地呈現給幼兒,如海底世界、宇宙太空;也有一些材料本身具有攻擊性,如蜜蜂、蚊子等昆蟲。而虛擬現實技術通過高科技手段創設生動形象的虛擬情境可以彌補現實材料的局限性。例如,在“認識昆蟲”這一課程中,老師們經常會放棄這個活動,原因有兩點:一是實物昆蟲捕捉難度很大,有的昆蟲還存在安全隱患,如蜜蜂會蜇人等;二是有的教師只是用平面的圖片進行講授式教學,活動顯得索然無味。然而借助多媒體虛擬技術,可以以立體效果展示各種昆蟲,讓幼兒通過使用平板電腦中放大、縮小、旋轉等功能,360度自由觀察昆蟲,幫助幼兒形成昆蟲的初步概念。
虛擬現實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媒介,說到底只是一種教學手段,不是教學目的。在選擇虛擬技術輔助教學時,我們要思考的是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軟件,將虛擬現實技術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對象等各要素有機結合起來,虛擬現實技術的使用要注重科學性,提高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服務。
(責編 吳娟)
參考文獻:
[1]閆彬彬.虛擬現實技術在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應用現狀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15).
[2]李士明,何海龍.虛擬現實技術在發動機拆裝教學中的應用[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