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霞
【摘 ?要】近幾年我國信息技術逐步發展,多媒體教學憑借技術優勢逐漸受到師生的喜愛,但是在具體的教學應用過程中,由于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導致多媒體輔助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由于多媒體技術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知識探索欲望。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借助多媒體技術優勢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能夠確保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效融合,通過多重刺激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我在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多媒體技術教學優點,以及如何與傳統媒體有效融合,并提出具體的融合教學策略,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傳統教學;融合
基于信息化時代下初中地理教學應用多媒體教學現象屢見不鮮,多媒體教學在部分學校成了優質課評選的必備條件,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突破計算機與各類教學媒體間的界限,能夠集聲音和視聽、圖像于一體,實現圖文并茂的教學特色。但是當前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并未掌握科學合理的應用技巧,對于多媒體教學設備過分應用,難以發揮多媒體技術教學優勢,反而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與質量。雖然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各類的弊端與不足之處,但是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在新時期必須加強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的有效融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索,這也是當前初中地理教師亟待探究的重點課題。
一、多媒體技術教學優勢
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新技術與新鮮事物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引領學生學習黃土高原時,便可以在課程開始講解的前半部分導入黃土高原的視頻,引導學生領略黃土高原的風土人情,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程的學習興趣。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知識點較為抽象枯燥,如果只憑借傳統教學中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進行講解,難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但是應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與音頻等各項技術有效融合,將復雜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能夠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習影響天氣的主要因素——鋒、氣旋、反氣旋及其形成的各類天氣現象和對天氣的影響,如果只是通過版圖繪制或者語言描述,難以讓學生理解和認知,教師便可以將各項因素制作成動畫,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呈現,體現出不同性質大氣相遇時形成的鋒面雨天氣現象,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輕松掌握該項知識點?;诮逃睦韺W角度分析,人類接受的知識主要是由聽覺視覺與味覺嗅覺等多種渠道獲取,視覺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將知識點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增強學生的理解認知程度。例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講解洋流,可以進行動態洋流分布圖展示,運用箭頭標明洋流的流動方向,以不同的顏色標明流經區域以及洋流性質,也可以將世界上著名的漁場融入其中,能夠將相關的地理問題變得簡單清晰,幫助學生構建科學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
二、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融合的必要性
雖然多媒體技術教學有眾多的優勢,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需要應用傳統模式予以彌補和完善。
(一)豐富教學形式
由于大部分教師過于追趕潮流,并未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為了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而進行教學,導致多媒體教學形式過于花哨內容,無法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融合,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由于傳統模式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灌輸,多媒體技術能夠進行圖片輔助講解,兩者結合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既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提高教學靈活度
由于多媒體技術教學需要教師事先將教學過程與方法與板書設計詳細,但是大部分教師通常是機械地進行課件設計,或者套用網上優秀的電子課件,并未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置靈活多元的電子課件。應用傳統教學模式輔助,能夠將多媒體難以展示的內容,通過口頭講述,師生互動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能夠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進一步提高教學靈活度。
(三)豐富課堂內容
在部分學校由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教師的電子課件制作水平較低,所以應用的高質量電子課件數量較少。低質量教學課件通常是難以進行教學內容篩選,也無法進行課程優化,將書本上的內容與知識復制上去,學生并不感興趣。電子課件或者插件過于單調,無法重視顏色協調搭配,缺乏人性化設計,容易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蛘叽嬖谶^多修飾,追求感官刺激,干擾了學生的思維。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能夠通過文字與圖片搭配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上講臺,對多媒體內容進行小組探討和交流,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學生也會將書本上的內容以及多媒體內容進行串聯結合,從而提高知識的理解與消化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新課改模式下將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技術有效融合,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能夠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針對性地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講解。
三、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融合策略
(一)充分重視學習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教學內容與任務選取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手段。例如對于一些微觀現象與宏觀現象,可以應用多媒體知識進行立體動態呈現,便于學生理解,如降水過程或者地球公轉運動與地球的斷層和褶皺等。也有的知識點較容易理解,可以運用板書或者版圖的形式予以呈現,通過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技術的有效融合,幫助學生打下夯實的基礎,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繪圖記憶與筆記整理,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充分發揮教師特長
由于教師的性格不同,教學風格也有所差距,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式,雖然部分教師難以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但有較高的傳統教學技術。所以學校應當對于教師進行專業教育培訓同時要鼓勵教師發揮特長。例如部分教師在電子課件制作上具備優勢與特長,能夠彌補傳統教學中的經驗不足情況。所以應當鼓勵教師秉持進取創新的原則,汲取多元教學方法之精華,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滿足學生實際需求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是存在差異的個體,再加之學生數量較多,教師無法對每個學生進行一一兼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如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便可以加強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力度,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知識吸收率;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便可以重視多媒體課件的新穎性創設,同時要適當減少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加強知識互動,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并且以板書提醒學生,記下重難點。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初中地理能夠增強學生對于自然和世界等基礎認知,所以必須正確對待。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既不要盲目進行追趕,也不要全盤否定現代化教學技術或者傳統教學手段。教師必須提高信息技術操作水平,能夠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效融合,力爭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初中地理教師應當秉持為學生服務的教學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