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隨著新課改政策的逐步推進,高中地理教師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為了切實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認知水平,需要教師能夠從學生的日常學習習慣和偏好入手,探尋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所在,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理性分析的思維能力。通過教師精心創編的地理問題研究方案,使得學生能夠獲得學習和思考的雙重收獲。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培養;思維能力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教導學生正確的地理問題研究方法,并以此為教學基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科學,需要教師通過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夠使學生構架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為此,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在學生對地理問題進行分析時,需要其具備縝密的思維,精確的語言和大膽的聯想,從而有效解決相應的地理問題。
一、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和理解地理知識的時候,需要重點培養高中生的地理綜合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會驅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夠真正了解地理知識的內涵,從中獲得知識的滿足感。地理是基于理論和實際融合的科學,需要教師為學生展示其內涵的知識性和實踐性,通過多樣化的內容展示,切實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故而,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們強調“學習地理知識絕對不可紙上談兵”的道理,因為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所以,教師需要摒棄夸夸其談的紙面說教,為學生展示地理世界的豐富知識內容,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并以此為基礎提高學生的知識認知水平。
教師結合當前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為其篩選最佳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精心教學內容創編,能夠為學生呈現最佳的知識內容,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在自己喜歡的學習環境下學習地理知識,對于其思維能力的提升有明顯的幫助作用。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教授地理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發現了相關地理知識內容,能夠吸引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入手,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指導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方式,并針對學生實際學習的內容進行形式多樣的地理教學。通過教師的多樣化教學演示,能夠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也是教師在指導地理學科教學時的獨特體會。
教師在教導學生相關地理知識的時候,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熟悉程度。當教師向學生提問時,學生能夠對我國的特有地勢和問題中的各國國情侃侃而談,便會令身邊的同學為之贊嘆。同學們對于回答問題對答如流的學生十分羨慕,以此為基礎形成有效的正向反饋機制,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強。當學生能夠熟練解釋冷暖流的走向和來源時,當學生可以針對魯爾區發展問題給出實際建議時,當學生對教師的問題有更加獨到的思考時,教師都能夠從中發現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內在驅動力。通過教師細致的教學引導,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強化學生對于相關地理問題的思考,從而改善學生的地理學習狀況。
二、培養高中生綜合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化繁為簡,總結提高
教師在指導學生地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分析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不能夠單純將知識點一股腦硬塞給學生,而應當尊重學生的學習狀況,要讓學生具有學習的獨立性,充分分析教師教授的知識內容,并獨立概括和歸納知識要點。此時,教師能夠做的就是引導學生的思維,使之更加縝密和細致。教師在為學生選擇地理教學素材內容時,需要緊密貼合地理教材知識內容,選取的地理教學素材需要和對應的考點重點具有內在的知識關聯。通過教師課前的細致籌劃和重點分析,能夠將兩者的知識聯系,以及不同點進行整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將原本復雜的知識內容進行剝離,通過抽絲剝繭般的分析,使自己能夠理清楚相關知識的內涵,構建自己完整的學習思路。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關于“我國不同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研究”時,可以結合需要講解的內容,為學生篩選合適的實際資料和授課內容。通過細致篩選教師決定從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生態環境問題,為學生呈現較為全面的中國各地區生態現狀問題,并指導其思考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切實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思考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地理特征、人文聚落狀況以及相應的氣候條件和生態穩定性進行分析,最終能夠得到實際的問題分析狀況。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將實際的問題刪繁就簡,進行簡單的總結,最終有效提升了自己的思維水平,強化了自己的總結能力。
(二)時間空間,提綱挈領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過程,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時候,可以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教師能夠借助地理知識內容中的不同時空關系,以及控制某一變量分析結果異同的變化,從而指導學生展開綜合性的分析,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當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研究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從時間的維度進行分析,指導學生分析各個不同階段,各個國家的人口發展趨勢,從中尋找共同性和不同性。而后控制時間的變量,指導學生研究不同國家和地區,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不同措施。教師指導學生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分析相關地理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解決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
例如,教師要求學生思考“如何借鑒魯爾區的發展經驗”時,學生就可以按照教師教授的時間和空間兩個方法進行問題的分析。從時間角度分析魯爾區的發展,迎合了當時工業化革命的需求,并且對戰后復蘇的德國經濟至關重要。同時,在魯爾區建立之后,大量的高效建立,使得魯爾區能夠一直保持人才優勢。從空間上進行分析,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能偶帶來巨大的收益,方便各種資源的匯集和開發。借助這樣的問題分析和思考方式,教師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把握原則,因地制宜
在教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經常需要學生根據具體的地理狀況,分析最佳的決策方案,以及解決相關地理問題的方法。此時,學生需要把握好解決問題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地理研究的過程中會涉及到不同地方和國家,它們具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自然景觀,其組合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解決相關問題時,需要秉持“因地制宜”的解決問題根本。學生通過掌握問題分析的核心,進而有效的遷移使用,針對性解決問題。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思考“西北地區農業特色發展”時,可以指導學生從西北地區的社會經濟條件、自然地理條件等進行分析,有效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同時,教師需要借鑒其他區域的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引導學生養成綜合分析的習慣,并具備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通過對應的問題思考策略教學,指導學生有效提升自己的問題分析能力,進而充分提升其思維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鄭文良.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課堂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4):80.
[2]劉冬花.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等級考綜合思維能力培養[J].地理教學,2017(18):19-22.
[3]林華.基于空間思維能力培養的高中地理活動教學設計——以“地球與地圖”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0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