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紅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課堂充滿靈性、充滿生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實現自主建構?這是廣大數學教師潛心探討的熱點問題。其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和建構的有效途徑。本文探討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關鍵詞:課堂教學;問題情境;思維;創新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的過程并非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應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問題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主動建構,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引領學生的思維。
一、借助已有認知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以既有的認知為基礎的,因此在引入新的知識點時,需要與其原本的認知相符,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建構有效的知識體系。換言之,新知識的學習需要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因此,教師在教學新的知識內容時,需要依托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料,展示知識內容的實際背景,進而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啟發學生進行新知識和舊知識的對比,讓學生知道知識產生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比如,在講授分式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顧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學習相似三角形時,可以先回顧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定理,對比學習。
二、制造認知沖突
在數學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創設與學生已有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制造懸念,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在講授“平方根”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我們可以求出它的面積;那么相反,已知正方形的面積,我們能不能求出它的邊長呢?假設有一個正方形,它的面積分別為9、16、7cm2,那么它的邊長各是多少?當正方形的面積為9cm2和16cm2時,學生很容易就說出了答案,但是如果正方形的面積為7cm2,學生就無法說出答案。學生顯然被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難住了,這和他們已有的認知不符,進而激發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探究欲,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引出課題,學生自然會參與其中。
三、創設啟發問題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當中設置問題情境,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種啟發性的問題情境,有效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問題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問題設置的啟發性,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思維的活躍,從而能夠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更好地增強學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還應該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加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融合,更好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基礎,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而能夠保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相似的圖形”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兩張不同大小、內容相同的圖片,兩個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尺,然后向學生進行提問,“這些圖形具有什么樣的共同點?”這時,學生通過接觸之后很容易總結出這些圖形所具有的規律:形狀相同、大小不同。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僅能夠引入新課,還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
四、貼近生活實際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當中設置問題情境,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問題的內容應該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都會去尋找新舊知識之間存在的連接點,實際上就是希望現實的生活實例反映數學知識。因此,在實際的問題創設過程中,教師應該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絕對值”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劉老師下班后從學校出發去超市購買生活用品,向東行駛了22千米,購買完物品之后又向西行駛了24千米,假如劉老師的家、超市以及學校都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假設向東行駛為正,向西行駛為負,請學生嘗試使用有理數來表示劉老師的兩次行程,同時,自己畫出數軸,并且能夠在數軸當中充分表明劉教師在不同的時間所處的不同位置,通過這些引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思考,這樣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絕對值相關知識的概念,更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五、操作式問題情境
學生在一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規律并提出猜想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更好體現,學生的投入狀態也會在有意義的操作過程中展現出令人欣喜的狀態,繼而有更多的收獲。筆者在“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教學中首先請學生提前準備了4根小木棒,這4根小木棒的長度分別是2cm、5cm、7cm、8cm。
教學設計如下。
操作:請學生在4根小木棒中任意挑出3根并組成一個三角形。
提出問題:問題1:你在上述操作中可有什么發現?問題2:長度分別是2cm、5cm、7cm、8cm的4根小木棒一共可以組成多少個不一樣的三角形呢?請你將可能搭建的三角形的三邊長度一一寫下來。問題3:構成三角形的這3根小木棒應該滿足怎樣的條件呢?
設計意圖貼合學習內容的操作式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學生在趣味橫生的操作探索中展現出更加積極的學習情感。不過,這種操作式問題情境的設計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達成的目標是教師在設計時需要好好思考與設計的,目標明確的問題情境設計才能更好地轉換和實現。
綜上所述,在初中課堂教學當中設置問題情境應該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加具有趣味性,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充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陳連生.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的問題情境創設[J].考試周刊,2018(71).
[2]何欣.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探微[J].神州,2017(09):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