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曉玲
摘 要:《綱要》指出“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的游戲,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它對幼兒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等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然而,由于幼兒性格不同,發展存在差異,以及教育者在教育引導方式上的誤區,使得不同幼兒在游戲中的發展緩慢甚至滯后。本文通過分析兩種不同性格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不同行為表現,并進行因材施教,即教師通過因人而異地運用多樣有效的指導支持策略,以此促進幼兒和諧、全面地發展。
關鍵詞:不同性格幼兒 角色游戲 指導策略
一、察言觀色,分析不同性格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表現
瑞士心理學家容格把人的性格分為兩類,即內向和外向。內向型表現為好靜不好動,不善交往、言談,但他們好思考,做事仔細,持之以恒;外向型表現為對外部世界感興趣,善于交往,思維活躍,情緒開朗,但情感不穩定,不善于自控。角色游戲中,通過教師深入細致地觀察,發現由于性格不同,幼兒表現各異:
二、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性格幼兒提供不同支持策略
(一)樂于交往、活潑好動外向型幼兒——助穩定角色,持續游戲
1.設難挑戰法,“引”幼兒發揮優勢
外向型的幼兒喜歡賦予挑戰性的任務,當他們完成了任務,一來會充滿自豪感,不斷地去創新;二來在集體面前樹立威信,可以讓他們帶動其他幼兒更好地游戲。
個案:“小餐廳”里客人不多,“廚師”樂樂招待完一位顧客后,開始關注旁邊的“奶茶店”,跑進跑出了2次。(我觀察發現后,開始扮演顧客去飯店吃飯,故意點了店里沒有的菜)“老板,我要點一盤螺螄。”“對不起,我們店沒有這個菜,你點別的吧!”“可是我就想吃圓溜溜的螺螄!”樂樂有些為難,環顧周圍,接著說道“那你等一下。”接著樂樂四處尋找,終于他在建構區找到筐木珠,興奮地說“螺螄買來了。”在品嘗時,我特意吃得津津有味,連連夸獎他,他也很高興。
分析:樂樂是個活潑開朗,聰明能干的幼兒,游戲中由于沒有了顧客,無事可做的他注意力開始轉移,此時,教師及時介入,通過扮演角色,設置難題,一方面,讓孩子重新回到原來游戲主題中,積極動腦解決老師拋出的難題,發揮了自己思維活躍的優勢,讓游戲得以順利推進;另一方面,教師在評價環節,及時表揚,讓其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并以此為契機,引發全體幼兒一起為游戲出謀劃策!
2.任務驅動法,“促”幼兒保持興趣
興趣是幼兒游戲持久的關鍵,性格外向的幼兒,角色的穩定性和游戲的堅持性較弱,教師可以提出要求和希望,讓他帶著任務去游戲,促使目的性更明確。
個案:今天,佳佳扮演了她想要的角色——超市營業員。游戲開始時她情緒高昂,非常積極地大聲叫賣。但隨著時間推移,顧客越來越少,佳佳呆不住了,主動找老師“我不想在超市玩了!”“為什么?”“超市都沒生意的!”“為什么會沒有生意呢?”“不知道!”“為什么我們大潤發超市的生意這么好!” “恩,因為他們的東西價格便宜,還可以抽獎的。”教師笑著點點頭:“對呀,你是不是也應該多想一些辦法讓你們超市生意變得好起來呀?”佳佳想了一下開心地說“嘿嘿!有了。”不一會兒,超市便傳出了各種新的叫喊聲:“大家快來看一看,買東西抽大獎啦!”“今天超市物品半價啦!”“買一送一,大家快來買呀!”……
分析:佳佳面對顧客變少,游戲興趣也隨之下降,提出要換游戲,教師沒有正面回應,而是通過提問,讓孩子自己發現游戲開展不下去的原因,同時通過生活實例引發孩子遷移思考,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切入口,教師更是乘勝追擊,并提出“多想一些辦法讓你們的超市生意也變得好起來”的任務要求,讓孩子積極動腦思考,創設游戲情景,走出游戲瓶頸,找到新的游戲點。
(二)不擅交際,文靜靦腆內向型幼兒——助樂與參與,積極交往
1.角色扮演法,“輔”幼兒參與游戲
角色扮演法是游戲指導中最常見的策略。角色游戲開始后,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總是比較緩慢地尋找游戲區域,晃到這個主題發現人滿了,晃到那個主題發現也滿了,然后就游離在教室中間,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這時,教師要成為幼兒的引導者,可以通過角色扮演,間接指導輔助孩子找到滿意的游戲角色和區域,助推孩子參與游戲。
個案:角色游戲中,其他小朋友都陸續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區域開始游戲了,只有南南不知道要去哪里。我想到之前聽南南說喜歡警察叔叔,于是靈機一動。“最近我們小區好像有小偷出現,我想聘請一位警察來巡邏,你愿意當警察嗎?”南南聽到當警察,眼睛一下子亮了,然后害羞地點了點頭。我找到了表演區的解放軍帽子,給南南帶上,還讓喜歡搭積木的他,自己搭了把手槍和警棍。“好,我們帶好裝備,先去巡邏吧!”教師扮演著“管理員”,把南南推薦到各個游戲區,讓他們有困難可以找“警察”幫忙。南南在游戲中逐漸了解了自己的角色職責,融入到游戲中。
分析:教師通過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南南的興趣點創設新角色,并通過帶著孩子一起游戲,充分發揮教師“推”的作用,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找到游戲中的角色,循序漸進把孩子推向游戲后,讓孩子慢慢找到樂趣,逐漸融入到游戲中。
2.同伴互助法,“領”幼兒大膽交往
游戲中,我們發現同伴間的榜樣或幫助,更能讓幼兒易于接受和模仿。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區域分配時,有意識地將內外性格不同的幼兒混搭在同個游戲主題內,讓能力強的外向型幼兒幫助內向能力較弱的幼兒。
個案:優優能自主地選擇角色,但是往往在游戲中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只是盲目地擺弄材料。一次我請優優當娃娃家的姐姐,只見她站在娃娃家的角落里,一個人長時間自言自語。過了一會兒,開朗的恩恩抱著娃娃走過來對優優說“姐姐,我現在要去上班,你來照顧娃娃吧!”優優點點頭,但是她抱住娃娃后,又不知道干什么了。恩恩又提醒道“等會兒,娃娃肚子餓了,你要燒飯給她吃!”恩恩走了后,優優把娃娃放在小床上,就去“做飯”了,并像模像樣地喂娃娃吃飯,嘴里還說“乖!寶貝多吃點哦!!”
分析:優優因為性格問題,游戲時還是停留在小班的獨自游戲階段,游戲水平也較弱。但在活潑能干,性格外向的恩恩的帶領和幫助下,從無目的到有目的地游戲,同伴的帶領互助,讓優優體驗到了合作游戲的快樂,也讓她的游戲經驗和水平都有了進步。
在角色游戲中,面對不同性格的幼兒,我們經過持續地觀察和實踐研究,針對幼兒的不同情況,采取適宜的指導措施,發現孩子們的進步越來越大:外向的幼兒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更自信,會創造性地游戲;內向的幼兒在游戲中能主動地進行社會交往,游戲水平更是在原有基礎上有了提升。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處處做一個有心人,根據他們的性格、興趣、情緒和需求等,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孩子都充分獲得游戲權和發展權,成為游戲真正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賈靜. 幼兒園大班幼兒角色游戲組織指導策略[J]. 散文百家旬刊, 2017(3).
2、陳媛. 對幼兒角色游戲的指導策略和方法[J]. 考試周刊, 2015(95):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