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彬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建筑施工技術相應地持續發展。在這種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的抗震鑒定及加固工作是必要的。文章主要從建筑結構抗震鑒定的內容入手,對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的若干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加固;若干問題;
1.建筑結構抗震鑒定的概念
1.1震害和建筑物抗震設計原則
地震震害的具體來源是建筑與建筑物遭到破壞后發生的直接或間接的損害。一般對于常規的建筑工程結構,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所設計的抗震作用為 100~500 年才遇到的一次地震。目前我國的抗震設計對中地震與強地震的規定為5O年,超過概率的10%以及2%~3%。我國針對現在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規范提出了以下的抗震設計構想:當建筑物遇到小于設防強度的多發地震影響的時候,建筑物結構沒有受到破壞,可繼續使用;當建筑遇到與設防強度的地震影響的時候,建筑物會有一定損傷,但經過修理后,仍繼續使用。當建筑遇到超過設防烈度預計的特大地震的影響時,即使建筑物未倒塌或是沒有發生人身安全 ,但已經不能正常使用。
1.2抗震鑒定的具體內容
建筑物抗震鑒定的內容主要有 :對細部尺寸、建筑結構布置、構造連接情況以及建筑抗側力系統的布置情況等具體參數進行鑒定;對歷史使用情況 、建筑結構的作用以及建筑物所在位置的環境進行鑒定;對建筑地基基礎、建筑樁和場地類型、建筑地基土、建筑地基變形、結構中的體現以及建筑地基穩定性等基本情況進行鑒定;對建筑結構有關的材料性能、建筑結構的組成成分與建筑結構的連接進行鑒定;對建筑結構構件和結合情況、 建筑結構的動力特點、建筑結構的變化和位移、建筑架構的整體以及建筑結構裂縫的數量與分布進行鑒定。
1.3建筑結構抗震鑒定的具體方案
抗震鑒定方法分為兩個不同的級別 :主要以建筑構造和宏觀控制為主;在鑒定建筑構件抗震性能時,以驗算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為首要。其中在鑒定A類建筑結構的抗震性的過程中,如果被鑒定的建筑結構符合一級鑒定的標準要求,即定義為達標;如果被鑒定的建筑物與一級鑒定的標準要求不符合,進行二級鑒定。對于B類建筑物的抗震鑒定,工作人員詳細檢查建筑的抗震防護措施,并對建筑結構的抗震承載力進行分析,做出相應評估 。
2.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的相關問題制定
2.1設計使用年限及設防目標
建筑結構在震后加固設計使用年限和設計目標,主要包括 :建筑結構從加固設計開始的50年內,結構的設防計劃必須嚴格按照最新規范具體目標進行加固,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倒 ;建筑構件從建成開始的5O年內,結構的設防應嚴格按照建筑竣工后的具體方案,對加固后的建筑進行復核;建筑結構中重要豎向構件設計年限的5O年內和次要的構件從原設計的5O年內,設防標準應按照原抗震規范的要求來鑒定,確保符合要求。
2.2剩余壽命
在《建筑抗震鑒定標準》中明確規定,已有的建筑結構應根據以下規定來選擇對應的后續使用期:在2O世紀80年代或者是更早之前建設的建筑結構,后續使用的壽命為3O年;若條件允許的情況,使用的期限為40~50年;在 9O年所建設的建筑結構,后續使用期限為4O年,若條件允許的情況,可延長到5O年。但是設防烈度超過原設計的建筑設防烈度,建筑使用應限定在3O年以內;在 2001年后所建設的建筑結構后續使用期限為5O年;假設建筑所在地區的設防烈度超過原設計的建筑設防烈度,那么它的使用期限是 40年 。
3.常用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加固方法分析
3.1混凝土構件外部粘鋼加固法
混凝土構件外部粘鋼加固法的使用簡單,詳細處理建筑結構中混凝土與鋼板的表面,通過硬毛刷沾洗滌劑將表面的污垢去掉,并用 091水清洗,然后對粘合面進行打磨,去除厚度 1~ 2 mm,再用丙酮擦拭混凝土與鋼板的表面。最后在處理的基礎上,按照鋼板腐蝕的具體情況,使用砂輪機和紗布進行打磨 ,讓鋼板表面呈現出光澤。但打磨紋路盡可能和受力方向垂直,使用丙酮將表面擦拭干凈。
3.2預應力加固法
在使用預應力加固法對建筑進行加固時,先調整、校對拉桿的尺度,確保拉桿尺寸與安裝位置精準,從而提高拉桿傳力的可靠性與正確性。在使用預應力加固法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觀察撐桿末端位置角鋼和混凝土構件 中焊接的品質問題,只有焊接品質達標后,再將螺栓將撐桿兩端固定,然后使用高強度的水泥砂漿以及環氧砂漿實施無縫填灌 。
3.3外包鋼加固法
加固結合面與鋼板貼合面連接一直以來都是加固施工階段的關鍵內容。因此使用外包鋼加固法處理時,須先處理鋼板貼合面與加固結合面,通過濕式加 固方式對角鋼和混凝土表面的乳膠水泥漿進行加固,并對鋼板表面做生銹處理。此外,為讓角鋼貼緊構件表面,工作人員必須使用干式加固方式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打磨,將表面造物與塵土擦拭干凈,即可下一步工序。
3.4改變結構傳力途徑加固法
改變結構傳力途徑加固法指將建筑結構梁的中間部位增設支點、托梁和多跨筒支梁轉變成連續梁的一種固定方法。改變建筑結構的傳力途徑,能夠降低計算彎矩,提高建筑結構構件的承載力,實現加強建筑原結構的目的。施工人員在改變結構傳力途徑加固法施工的過程中,如果使用型鋼套箍干式來固定,可以利用水泥砂漿座漿填灌型鋼套箍和梁接觸之間的面積,等到型鋼套箍和建筑支柱連接穩定后,再使用干硬砂漿填實全部接觸面積的縫隙。如果使用濕式的連接時,應對建筑結構的接觸點位置梁、支柱和后澆筑的混凝土接觸面積進行鑿毛,將垃圾清除干凈,并做灑水進行濕潤,等到表面開始濕潤后,以微膨脹混凝土澆筑方式進行近一步的加固 ,從而確保建筑結構的加固符合規定的要求 。
4.結論
近幾年我國已經出現了幾次大地震,國家對建筑物的抗震建筑建設問題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對已經建好的建筑物做好建設和加固,做好改建加固的工作,對還在建的建筑物做好抗震建設,對將要建的建筑物做好設計與規劃,那我國的抗震建設一定會邁出一大步。
參考文獻:
[1]姚遠.我國建筑結構抗震鑒定與加固方法的若干問題[J].山西建筑,2012(18).
[2]張冬梅.現有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若干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電子版,2015(34).B07A3443-B1AE-46FA-961A-68D820A5AF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