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禮明
摘要: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也推動了我國財務管理事業的進步,財務共享中心也作為新興的事務應運而生,為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內部財務管理也逐漸信息化,發展起來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但是目前階段我國各高校的財務共享管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須改善。本文針對高校在實施財務共享中心管理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為我國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提升做出一些努力。
關鍵詞:財務共享中心:財務管理水平:信息化:高校
一、引言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源于20世紀的80年代中期,并于21世紀初在我國逐漸發展起來,是一種財務管理的新模式,實現不同地點實體的會計業務在同一個共享服務中心進行記賬和報告,而不需要在每個公司和辦事處都設置會計部門,也能夠保證會計記錄和報告的規范性和統一性。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的發展是建立在日益發展的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之上的,實現財務服務的信息化和專業化。我國在2014年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文件,對各個集團和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做出了指導和鼓勵,這對主體的財務管理活動提供了更加全新、高效的管理方式。財務服務共享中心在高校財務管理系統的引入也具有廣泛的前景。
二、高校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的特點
(一)專業分工性
高校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將信息模塊和高校的財務核算進行有效結合,著重強調技能與服務的專業化,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會根據不同的專業性要求對支出核算進行專業模塊的設置,將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職能分工進行細化分工。例如設置應收賬款、同定資產、盤點等模塊,由不同的部門設置對財務模塊的處理環節進行審核把關,然后歸集所有的財務數據提交給共享服務中心,帶來財務數據處理加T的規模化效應。
(二)數據整合性
高校財務中心具有數據整合性,能夠實現不同地域校區和不同高校之問的數據收集和整合,還可以實現數據的實時傳輸。在發生經濟活動時,形成的每筆憑證和票據都能夠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進行傳輸和糾正,保證每份原始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減少由數據校對帶來的成本增加和資源浪費,大大降低財務數據處理成本,也增強了財務數據的標準和一致性,有利于高校進行財務數據的宏觀分析。
(三)服務高效性
高校的主要職能是進行教學和科研,但是其還具有顯著的社會服務功能,高校內部的財務管理部門是為高校的教學和科研運行服務的重要職能部門,能夠為高校的降低成本,提高科研經費運用效率提供重要保障。實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能夠實現財務管理部門的扁平化運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管理者能夠直接對接各個部門和小組成員,幫助簡化財務管理的流程和功能,降低信息溝通交流的成本和管理中效能的耗散,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
三、高校發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規范高校內部管理
隨著高校發展規模的擴大和實力的增長,高校的運作和發展模式越來越趨近現代企業。對財務共享中心建設是對全體員工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需要各業務模塊在前端按照標準規范化的流程進行,能整合各業務部門人員,有效提高企業內控和運營管理。
(二)有利于高校會計核算的規范化
實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管理模式,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就減少了地域限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建立起統一的規范化平臺和標準,設置專業的模塊和領域,實現專業化分工不同地域校區的會計憑證和數據信息會由專業的管理人員進行處理審核,嚴格制度程序,并且由專業獨立的管理人員進行憑證處理可以減少人情、關系帶來的財務舞弊行為,更加規范了高校財務會計核算的標準和規范。
(三)有利于高校管理成本的降低
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熟練程度提升,帶來規模效應,減少財務管理人員處理重復繁雜事項的時問,適當減少財務工作人員的數量,降低人力成本。隨著財務共享化平臺的建立,跨地區財務信息數據的傳遞更加快捷高效,中間傳遞的層級也大量縮減,降低了信息傳輸的成本。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下,不同采購平臺與財務核算系統對接產生的原始單據和審批都可以實現電子簽名,有同定的流程和標準程序,只需要操作系統就能夠對模式化的財務管理內容進行處理,減少了人為因素對財務信息和管理環節的干擾,降低了尋租行為滋生的可能性,避免了高校內部財務費用的濫用和浪費,降低高校運營成本。
四、改善高校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管理水平的建議措施
(一)整合財務系統進行集中管理
財務共享中心管理模式是依賴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不同地域和部門之問信息的相互交流溝通與資源共享。因此,高校在實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時一定要系統整合全校的部門,加強與招生、人事、后勤、科研、教學、學工等部門的對接溝通工作,做好人事信息變更、資產盤點處理、科研經費結算等數據的收集處理工作,實現財務管理信息的公開和共享,讓每個部門相關負責人能夠便利有效獲取相關信息。將高校各個分校區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進行規劃管理,將校內事務中重復、單一的工作集中到財務共享中心進行統一處理。與此同時需要建立起與財務共享中心職能相匹配的制度對服務中心的職能、具體的業務開展流程和人員培訓及績效考核都做出細致化的規定,方便共享服務中心各個環節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配置模塊,形成智慧化信息校同
高校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根據業務內容將其分為以下模塊:學費、供應鏈、財務、預算、資產、人事、費用報銷、資金、影像,高校須對以上模塊的內容進行明確的劃分并做好授權。高校同時結合業務性并整合各部門需求利用院校信息部或外包開發的軟件集成到財務軟件上外放接口來避開通用規則而不滿足于各院校實際需求弊端,同時將學生各類信息與學生學籍、班級管理、學生欠費、學生宿舍分配、學生食堂就餐、學生物品領用、學生就業、學生圖書館借閱等全部業務數據通過最前端收費將學生信息所涉及的字段全部錄入分配到相應職能部門共享。其中供應鏈模塊涵蓋了購銷存業務,合同管理,低耗、外購物品等各類物資小型實訓工器具的訂單和出入庫管理結合資產管理模塊對院校的各類資產進行分類或專項管理,提高院校評估辦學水平。
要實現各模塊配置并有效運用建設思路。首先,要制定合理,符合院校師生需求的整體信息化建設規劃,對各職能部門要做好前期需求調查分析并做模擬測試。其次,抓好信息化組織隊伍建設,成立項目執行小組和信息技術培訓中心,做到邊建設邊應用,建用結合,以用促建。再次,要做到合理分配利用學校有限資源,要有持續穩定有效的經費投入。
(三)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利用信息化技術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財務管理人員以及相應業務部門的作重復性,解放了崗位人員的時問和精力。但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管理模式是建立在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基礎之上的,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操作,這就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具備熟練的信息化處理技術,對財務管理人員及業務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重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加大對高校財務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根據不同的業務板塊開展分組培訓和集體學習。同時,要在校內建立管理績效考核機制,將崗位技能與年終考評相掛鉤,實現工作的更好勝任。
參考文獻:
[1]陸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人員的轉型與發展[J].財會學習,2018,(30):70-71.
[2]李群.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構建探討[J].財會學習,2018,(25):38-39.
[3]陳翼.“大智移云”時代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會計之友,2018,(16):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