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集體主義意識是一個復雜的研究領域,是公民對國家的認同、認知意識,是社會個體基于對自己祖國的歷史、文化、國情等的認識和理解,而逐漸積淀而成的一種國家主人翁責任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它是一種政治意識,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意識,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公民的責任心和義務感,有利于國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強大,使之在各國各民族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從狹義上認為,集體主義意識包含著愛國主義各個領域的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在跨境雙語經貿試驗區研究集體主義意識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范疇,但是可以從集體主義意識反作用于經貿的效果上看跨境雙語地域性經貿試驗區的戰略發展模式。
關鍵詞:跨境雙語;集體主義意識;維度
集體主義意識對政治、經濟有明顯的作用,這種作用是在短時期雖然不明顯的,但是從一個固定的考察時期,用大數據的方法,可以計算出文化鏈條對經濟的影響作用。科技的進步使感性的認知變成理性的判斷。我們對文化鏈條的數據分析需要一個動態的評價過程,或者一個動態的評價體系。
一、黑河片區發展定位
黑河地處中國北疆區,其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全國水平,再加上人口數量市區也僅僅有50萬人。這樣一個經濟先天不足,人口數量不多的城市,在中國跨境雙語自貿區的建設過程中承擔的角色和戰略定位就不能定位成經濟自主型。再加上對岸是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是遠東地區城市,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經濟也遠遠落后于其他地區。于是我們考慮黑河自貿區,就要考慮它的地域和服務對象問題。對于黑河自貿區的發展,定位不同學者、不同專家和政府部門有不同的研究定位,但是在課題組的前提研究中把黑河跨境自由貿易區定位為服務型自貿區目前看是非常合適的。
二、跨境雙語的積極作用
黑龍江自由貿易區黑河片區作為一個跨境經濟的試驗模式,跨境雙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文化鏈條包括黑河本地的地域經濟文化全部內容,同時又包括俄羅斯文化全部內容,兩者具有跨境交流的屬性,從歷史發展角度上看,黑河地域文化與俄羅斯遠東文化交流是頻繁的,無論從民間語言文化藝術交流,還是官方的文化藝術互訪活動,還包括高校間文化交流活動,都體現了中俄兩國良好的合作關系。文化交流活動,一是使俄羅斯語言文化與中國語言文化相互交融,俄羅斯青少年更了解中國文化,也促進了黑河地域文化的國際化特征。在語言上產生了中國漢語與俄語之間的中介,特別是能用俄語與漢語個別詞匯搭配成的獨有的語言交流方式,這種語言交流方式具有了明顯的跨文化特征。中介語和地域跨界方言雙方互相認同約定俗成,同時在文化交流過程中也完成了商品的交換和有無的互通。于是,我們考察歷史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經濟是決定文化交流的決定性因素,那么經濟的發展,經貿的發展又同時促進了文化鏈條的建設。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很多高校與黑河學院進行合作,目的就是培養既懂俄語又懂經貿的雙語人才;黑河學院也重視來華俄羅斯留學生漢語和經貿的雙語人才的培養。中俄文化大集在形式上和內容上,由于經濟密切相關。
三、集體主義意識的本質力量
集體主義意識是民族獨立、經濟發展的保障,集體主義意識的培養在教育體系中是人才培養的保障,世界經濟一體化,區域發展協同化的大趨勢,集體主義意識是是團結全國各族人們繼續努力的源動力。
在世界發展單邊多變的爭論當中,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集體主義意識是我國教育體系當中,培養青少年集體主義的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集體主義意識是有力量的,這種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它是隱性的存在,但是這種力量是團結發展創新的根本保障。各個國家在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和集體主義意識的培養過程當中都強調了教育的規范。在人才未來競爭的領域當中,經濟趨同化的發展模式,世界一體化的合作方式并沒有影響各個國家培養獨立人才的要求。相反,發達國家都在自己集體主義意識領域當中,加強了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國在人才培養當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及其2019年各個會議的講話,都提到了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意識的培養,這體現了未來人才培養的規格。德才兼備是我國高等人才的培養目標,其中的就包含了集體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意識的全部內容。集體主義意識具體體現在語言、文字、文化等領域,其實就是民族性的表現,一個語言符號一個發音系統都代表了一個民族的地域性特征,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加國情懷的集中體現。在
總之,在跨境雙語人群當中,集體主義意識與民族認同有著天然的區別,利用大數據調查少數民族的民族認同與家國意識的差異,是對邊境安全,國家發展的一種長遠的戰略考慮。傳統文化當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當代青少年的德育培養過程中作用并不明顯,所以我們更應該強調,集體主義意識培養是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問題。國家安全依靠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軍事安全、疆域安全,還包括社會穩定%人口質量提高%網絡安全%國防建設%環境保護%處理好宗教問題等方面的綜合安全,哪一個方面出了問題都會程度不同地危機國家安全事業、安全有賴于人才作保證,人才有賴于教育去培養,培養政治人才、經濟人才、科技人才、網絡人才、環保人才、軍事人才、文化創新文才%國土治理人才等,并發展科學技術和文化$因此,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待國家安全事業就顯得非常必要
參考文獻
[1]劉彥.論雙語教育的集體主義意識培養功能[J]. 黑龍江史志,2010(23):166-167+170.
[2]安豐存.“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境語言活力與雙向式雙語教育研究[J].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3]劉彥.論雙語教育的集體主義意識培養功能[J]. 黑龍江史志,2010(23):166-167+170.
[4]劉彥.論雙語教育的集體主義意識培養功能[J].黑龍江史志,2010(23):166-170.
作者簡介:
祝志春,性別男,民族:漢,1976.5—,籍貫:黑龍江省甘南縣,工作單位:黑河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學歷:碩士,職稱:副教授.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跨境文化文化鏈條研究,項目編號:19JLH05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