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默
摘 要:大青山,位于山東省蒙山主峰的東麓,是費縣、沂南、蒙陰三縣交界處的最高峰,也是沂蒙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區。抗日戰爭時期,人們都稱“沂蒙是山東的小延安”。今天,當我們走進翠微環繞的山間河畔,賞玩著碧玉藍天的美景秀水時,有誰能想到在70多年前,氣壯山河的大青山突圍戰就發生在這山巒疊嶂之間。
關鍵詞:大青山;突圍戰
1941年的那個冬天,對于那些親身經歷過沂蒙山區反掃蕩的人們來說,是記憶中最為黑暗、最為寒冷的一個冬天。就在那個冬天里,爆發了山東抗戰史上空前壯烈的一次戰斗,幾百名戰斗人員,掩護著數千名非戰斗人員,在敵人的包圍圈里,與萬余名敵人進行了一場空前慘烈的殊死搏斗,徹底粉碎了日寇企圖消滅我山東抗戰黨政軍領導機關的陰謀,這,就是氣壯山河的大青山突圍戰。
那是在1941年10月底,侵華日軍總司令官酋畑俊六坐陣臨沂督戰,以5萬兵力分11路向我沂蒙抗日根據地發動了空前殘酷的“鐵壁合圍大掃蕩”。由于戰場狹窄,地形復雜,我陷入敵包圍圈的大都是非戰斗人員,因而形勢瞬間變得極為嚴峻!在這種時刻下,抗大一分校校口周純全擔負起統一指揮的重任,這位久經沙場的戰將,在分析敵情、勘察地形后,立即命令具有戰斗力量的抗大五大隊和山東分局警衛連,要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派出得力戰士掩護領導機關突圍。抗大一分校五大隊二中隊隊口邱則民、政治指導員程克各帶一個區隊跑步進入陣地,阻擊敵人的合圍。邱則民率隊堅守在大頂山658高地的一個咽喉要道陣地上,利用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阻擊敵人,當戰友們一個一個倒下,身負重傷的邱則民抱起機槍,把復仇的子彈猛烈射向敵人,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敵人涌上來了,他誓不當俘虜,跳崖殉國。政治指導員程克率隊40人,堅守在李行溝村南356高地,從凌晨到中午,他們用自己的流血犧牲,掩護被包圍部隊沖出敵人的“鐵壁合圍”,當他們十余人被迫離開365高地,退守到李行溝村西一家庭院時,被追上來的敵人團團包圍,窮兇極惡的敵人嚎叫著要“抓活的”。程克大吼一聲“同志們!和鬼子拼了!”他看準一個日本兵,猛地沖上去抱住他,一口咬下了他的耳朵。日本兵疼得哇哇直叫。另外幾個日本兵,端起刺刀,狠命地朝程克背后刺來,程克壯烈犧牲了!程克指導員的壯舉,鼓舞了戰友們,18位手無寸鐵的抗大學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雙手、腳、牙口與敵人展開了生與死的搏斗,敵人的炮彈雨點般地在戰士們的身邊爆炸,密集的子彈像冰雹一樣射向他們,敵人,一層又一層的圍了上來,打光了子彈的戰士們躍出戰壕和敵人廝殺在一起,刺刀拼斷了,就用槍托砸,最后全部壯烈犧牲在與日寇拼搏的刺刀下。大隊教育處胡柱干事在與敵人拼殺中,身負多處重傷,已無法站立,但他仍拼死抱住敵人的后腿進行肉搏,直到犧牲……人們后來發現,在小院里留下的18位抗大勇士的遺體中,有8名勇士被綁在一起,已是尸、首分家。據當地一位掩護過我軍傷員的大娘說,那是在程克犧牲后,鬼子惱羞成怒,將剩余的8名傷員綁在一起,用東洋刀砍掉了他們的頭顱。
殘陽如血,江河嗚咽。硝煙散盡的戰場上沒有了槍炮聲,沒有了廝殺聲,只有怒號的山脈在嗚咽著,嗚咽著……
我軍勝利突圍了,但許多年輕的戰士永遠倒下了,他們再也不能夠和大家一起學習、工作了,再也不能憧憬著勝利后的歲月。
在這場敵我力量對比懸殊的戰斗中:論人數,我方1萬人要阻擊敵方5.3萬人;論裝備,我方僅有的手榴彈和短槍要與敵軍的數千武器和優良裝備進行抗衡;論戰斗力,我方大都是非戰斗人員,而敵軍卻是正規部隊。雖然最終勝利突圍,但同時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我被圍的黨政軍民近千人犧牲,有300人的掩護部隊犧牲在阻擊陣地上,抗大一分校的干部學員英勇獻身的就有200多名。
戰后,待戰友們歸來打掃戰場,尋找幸存的戰友時,清晰地看到:烈士的遺體遍布山野,殷紅的血跡已被寒冰凝固,戰場上到處都是我們的戰友與敵人搏斗時,蹬出的坑坑洼洼的腳印和扭打的痕跡。有的同志身首異處,有的同志死在石縫中,有的同志被燒死,有的同志的遺體上被敵人的子彈掃射的像蜂窩……
時光荏苒,70多年過去了,蔥蔥郁郁的大青山場景中,珍藏著一部氣壯山河的史詩。泥土下,掩埋著戰士們為革命犧牲的錚錚鐵骨。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民勇于斗爭,敢于犧牲的英雄氣概,誰要是敢侵占我們的一寸土地,我們就要和他血戰到底。
沂蒙的一山一水都浸透著烈士的鮮血,大青山的一草一木鐫刻著英雄們的豐功偉績。今天,我們要牢記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太平盛世,用激情澎湃的滿腔熱情,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建設一個富饒、祥和的國家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