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明

【摘? 要】本文運用了文獻綜述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對大慶市讓胡路區科技園幼兒園3-6歲幼兒體質(身高、體重、力量)等進行半年實驗研究,根據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后對比的實驗結果。研究結果表明:輪滑運動對幼兒的平衡能力、柔韌、下肢力量等均有顯著性的提高。這說明輪滑運動可增強學齡前兒童體質,應加強幼兒學習輪滑的科學性并加以安全指導與防護措施。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輪滑運動;體質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將大慶市讓胡路區科技園幼兒園3-6歲學齡前兒童為研究對象,選取年齡范圍主要在3-6歲,且沒有報名參加其它體育項目的60名學齡前兒童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男、女生各:15人,最終整合60人的數據,進行實驗的前后對比。
1.2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法。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根據本文需要通過中國知網查閱了多部與本文相關的文獻,給論文撰寫提供資料參考。
(2)問卷調查法。通過幼兒園的老師及監護人的問卷調查,對實驗對象進行篩選及確認,在問卷的信度檢驗中皮爾遜系數為R=0.8714,高度相關(P<0.05)。問卷發放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實驗法:①實驗對象:3-6歲學齡前兒童60人,其中男女各30人,將其分為實驗組
與對照組(男、女各15人)。②測試達標標準:《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幼兒部分。
(4)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軟件對問卷調查表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和篩選,建立數據庫。
2結果與分析
2.1身高、體重、腿圍變化分析
身體形態特征指標有:身高、體重、腿圍。本實驗采用身高、體重、腿圍三種數據驗證。
(表1),身高:男P=0.189,P>0.05,女P=0.512,P>0.05均無明顯差異,體重:男P=0.792,P>0.05,女P=0.966,P>0.05無差異,實驗前后對比輪滑對學齡前兒童身高、體重有所提高,但不明顯。腿圍:男P=0.003,P<0.05,女P=0.018,P<0.05均有顯著性差異,實驗前后對比得出輪滑對學齡前兒童腿圍有提高。
2.2身體素質變化分析
在身體中樞神經的調節下,身體綜合表現,如靈敏、力量等。本實驗用30米折返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網球擲遠四種指標驗證。
實驗前后對比:立定跳遠是測量下肢爆發力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男P=0.102,P>0.05,女P=0.460,P>0.05均無明顯差異;網球擲遠能反映出幼兒上肢、腰腹肌肉力量及協調用力的能力,男P=0.003,P<0.05,女P=0.000,P<0.001均有非常明顯的差異;速度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周期性運動中的位移速度。采取10米折返跑測驗輪滑對幼兒素質的影響,男P=0.030,P<0.05,女P=0.033,P<0.05均無明顯差異;坐位體前屈反映幼兒軀干、腰、骸等部位關節的幅度和肌肉韌帶伸展性。男P=0.875,P>0.05,女P=0.542,P>0.05均無明顯差異;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對比實驗的結果與分析以及對數據比較,輪滑對學齡前兒童的體質影響得出幾點結論:
(1)輪滑對學齡前兒童的身高、體重及上肢力量影響不大,但下肢力量有顯著性提高。
(2)輪滑運動對學齡前兒童的平衡能力、柔韌能力、速度耐力等顯著提高。
3.2建議
(1)在幼兒園以及公共場所積極宣傳輪滑的重要意義。豐富幼兒輪滑運動形式,給幼兒更多的選擇,向學齡前兒童提供輪滑場地和技巧培養,積極組織輪滑運動的比賽。
(2)從師資方面應該加強輪滑教學,合理的安排訓練計劃和訓練時間,積極學習相關輪滑知識,根據實際情況改善課程內容。
(3)加強上肢力量在輪滑運動中的比重從而使學齡前兒童體質均衡發展。
(4)同時加強安全防護以及科學的指導,避免造成運動傷害,增強學齡前兒童的體質的同時給予安全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力為.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付進學.輪滑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3).
[3]王永為.影響我國速度輪滑運動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5).
[4]秦吉宏.我國輪滑運動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1)
[5]荊曉偉.輪滑對幼兒體質影響的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
[6]馮紅靜.美國小學體育教學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12):110-113.4E9C2EE4-BAA7-41B0-B7BA-5D8904D03D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