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正值改革開放41周年,中國社會正源源不斷地注入全新活力。習近平主席強調,要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作為對外交流的重要語言,英語教學也必須積極擔負使命,加速中華文化的滲透與汲取過程。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文化交融的過程, 我從國家改革開放創新的任務中領悟到,高中英語責無旁貸,應該積極起到平衡外國文化和中華文化的作用,在國際視角的基礎上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播。因此,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傳達給學生們這樣的思想和學習觀念尤為重要。然而,我們往往注重于應試教育,忽視了中華文化之于基礎學科的重要性。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 在英語走向國際化的同時,我們須正確看待中華文化對英語教學的作用。下面我將從現存的高中英語教學熱點出發,從以下三點闡述中華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中華文化已成高考熱點
高考中多次出現中華文化的各類題型。2016年廣東省教育廳通知,廣東高考直接使用語文、數學、英語筆試、文綜和理綜全國卷,英語聽說部分繼續由廣東自主命題,中華文化從方方面面滲透進大學入學考試之中。
由以下高考真題可見一斑:2015年課程標準第二卷中“李華”邀請外籍教師到養老院陪老人歡度重陽節(傳統文化、敬老文化);2016年全國卷一的語法填空講述了一名英國記者前往成都,并與我國國寶熊貓結下了緣分(中外文化交流);2016年全國卷三的語法填空介紹了筷子的材料和筷子背后長達千年的檀香記憶(傳統文化、飲食文化);2017年全國卷一的書面表達中,“李華”寫email告訴正在學中文的英國朋友,下堂課的內容是唐詩,并提醒他需要事先簡單了解唐代文化(詩歌文化、歷史文化)。
高考此種變革也與高考英語考試大綱的調整相適應:在英語學習上重視和突出中華傳統價值觀,重視語言應用,回歸了英語作為語言功能的本質。高考英語更重視考查學生閱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思維能力。故而,我在此建議:高中英語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傳統文化名詞和背誦一些傳統文化方面的范文,對提高聽力、閱讀理解、作文成績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中華文化與英語教學相輔相成
習近平主席認為,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現如今,我們國家凝聚精力,致力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可能有些人認為英語教學與中華文化相互沖突,但他們有所不知的是,現在的學生對自己的根——傳統文化知之甚少,更有甚者,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缺乏鑒賞能力,卻對外來文化盲目崇拜。混雜著暴力、熱血、風尚的青春文化正深刻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發育,中華傳統文化對于一個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作用此時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在完善教育體制的過程中,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內容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多數人認為,相對于其他學科,語文、政治、歷史等人文學科更有責任擔當起傳播中華文化的任務。但我認為,英語的出現建立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中華文化,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文化的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通過傳統文化語言實踐活動,立足十九大,全面激發高中生崇高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學生內心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言溝通能力,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如何做好高中英語教育在中華文化方面的工作
我認為,這方面的教育工作可以分為課上教學和課外拓展兩個方面。
(一)課上教學
目前英語教學的工具性目的大于人文性目標,我們何不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致力于用英語向世界講好我們中國的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同時賦予英語教學更多的人文情懷?
走進經典古詩詞,我們詠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So let us wish that man, will live long as he can! Though miles apart, we wi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長呼“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miles apart.)
再不妨告訴學生,成語“門當戶對”可以用Perfect Match 來表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譯為not pleased by external gains,not saddened by personal losses。如果有外國友人來,不妨給他們介紹中國的特色:文房四寶(筆墨紙硯)“Brush, Ink-stick, Paper and Ink-stone.”一方語言,一方文化。
(二)課外拓展
我們首先應該先對文化內涵進行基本詮釋,引領學生對此產生興趣。接著,再借助科技,布置以中華文化知識探索為內容的英語課堂課后實踐。如今的電視節目不約而同掀起了一股清流,我們可觀,中國竟有著如此絢爛多姿的文化,如《中華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習其所長,教師應吸取珍貴的經驗,積極鼓勵學生完成中華文化英譯本的閱讀,并敦促其進行寫讀后感等深化過程。再比如,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如舉辦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個人英語演講活動、合力展示英文版的粵劇等等。無論用何種方式,我們都需要引導學生自我發掘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在文化與知識的海洋中并進,這對今后的自主性學習也將有推進作用。
今英語起航,揚我大中華。作為高中英語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將中華傳統文化逐漸深化融入我的英語教育工作中,任重而道遠,責無旁貸。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