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惠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根本目標。教師要借助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生命意識。本文以《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為例,分析了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實驗以及生活來探究生物知識,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
《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提出:以核心素養為宗旨(為什么教)、內容聚焦大概念(教什么)、教學過程重實踐(怎么教)、學業評價促發展(怎么評價)的四大理念。其中將“以核心素養為宗旨”排位第一,充分地說明了教師教學的目的,引導學生通過對生物知識的學習,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需要學生具有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來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這些能力,使學生可以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一、引導觀察主動參與,形成生命觀念
北師大肖川教授認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要為素養而教,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注重對學生在知識和能力兩方面的指導。”為了培養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分析對生命觀念形成深刻認識,提高自己的理解。在《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生物膜的結構模型示意圖”,鼓勵學生借助模型比較生物膜和人工膜,通過親眼所見,親手接觸的方式來思考生物膜的特點以及在生物體內的作用。學生通過觀察,結合已學知識,了解到生物膜的結構特點,形成結構與功能觀。觀察動畫會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小分子或離子的跨膜運輸方式,使學生可以通過觀看的方式了解它們的區別,形成直觀的認識。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跨膜運輸是每一個生命體所具有的一種生命現象,明確生命的存在形式及生命是如何表現的,正是這種有效的物質運輸使得生命可以繼續,呈現出神奇的生命現象。學生通過自己的雙眼主動觀察,親自體會和感悟,通過看到這種神奇的現象來理解生命,促進學生對生命現象產生好奇心,進而主動地探究生命體,形成生命觀念。
二、邏輯分析主動判斷,培養科學思維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推進使教師深深認識到了要讓學生主動在課堂上進行邏輯分析和推理判斷,幫助學生在思考中形成理性認識,鍛煉能力。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用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細胞所需要的離子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運輸的?跨膜運輸的方式有幾種?這幾種方式有什么異同?我們如何判斷?問題的引導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使學生處于亢奮狀態,可以主動思考,結合自己以往的知識對新問題進行邏輯分析,比較與分類,即培養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利用類比法,將自由擴散比喻為小球從高處滾下坡;協助擴散比喻為卡車載球從高處滾下坡;主動運輸則比喻為卡車載球從山腳開到山頂。通過形象而生動的類比,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在瞬間激發,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豁然開朗。學生會通過教材、圖示以及動畫展示等不同的方式來理解“胞吐”和“胞吞”,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思考中主動觀察,辨別,把握本質聯系,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三、設計實驗分析典例,注重科學探究
作為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科學探究是指學生能夠針對有價值的問題、疑問、難題或者想法進行研究,基于好奇與困惑來理解生命世界和建構知識的意圖和能力。在生物學課堂上安排適當的科學探究內容,包括確定自變量,無關變量等。例如,本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探究實驗:1.探究某物質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2.探究某物質是自由擴散還是協助擴散?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參與思考,擁有適度的自主權,動腦、動手相結合,有機會表達和交流。
在探究基礎上,學生獨立完成課堂典例,效果更佳。
例題:檉柳是泌鹽植物,葉子和嫩枝可以將吸收到植物體內的鹽分排出,是強耐鹽植物。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請設計實驗加以證明。
(1)實驗步驟:
①取甲、乙兩組生長發育相同的檉柳幼苗,放入適宜濃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②甲組給予正常的呼吸條件,乙組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結論:
①若兩組植株對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說明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探究,學生會將知識和實踐練習結合起來,自主地建構生物知識框架,完善自己的生物知識系統,進而獲得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與概念理解的深化。
四、聯系生活結合實際,增強社會責任
聯系生活結合實際的課堂,讓學生可以明確生物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而主動地探究其來龍去脈,做到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本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在無氧條件下,為什么植物根細胞對鉀離子的吸收減緩或停止?學生會結合所學的知識來探究影響主動運輸的因素有哪些,進而在分析中理解這些因素的作用,明確主動運輸的意義。教師結合生活實際的問題會鼓勵學生將知識活學活用,達到靈活掌握的程度。有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會認識到生物知識的使用價值以及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地圍繞著生活來探究生物知識,在觀察中了解現象,在分析中明確規律。
總之,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每一節生物課堂教學中堅持滲透,盡可能地通過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回顧知識,使學生可以融入到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來理解知識,提高能力。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會深化認識,逐步提高自己的生物認識和理解,進而崇尚自然,熱愛大自然,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賀華;核心素養視域下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構[J];教學與管理;2017年18期:94
[2]周紅;生物學核心素養在高中生物科學史教學中的實現[J];生物學教學;2017年06期: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