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文
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面對挑戰,實驗中學人應該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魄力,面對問題,實驗中學人應該有破解難題的智慧與決心。實中人要把偉大的奮斗精神、偉大的團結精神、偉大的夢想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吹響提升質量的沖鋒號,穩穩的站立在在全區第二的位置上。
畢業年級的成敗關鍵就在最后沖刺的100天時間里,課堂依然是決定質量的主陣地,復習課與講評課的質量決定著中考的成敗,抓住了課堂也就贏得了中考,所以畢業年級,一定要把課堂管理與教學管理兩條主線齊抓共管、提升效益,才能確保中考贏得先機。
一、基礎分析
1.考試的內容決定著復習走向。當前的中考形勢,已由考知識向知識與能力并重轉變,考試的形式呈現靈活多樣、思維性強的特點,考試的內容需要學生對題意、文本進行分析、判斷,進而用正確的知識進行解答,所以復習目標的確定,復習重難點的選定是復習階段的重要內容。
2.學生的實際決定著復習走向。學生的學習基礎層次不齊,復習既要兼顧整體,又要兼顧優生,學生的基礎決定著復習內容的取舍與復習形式的選擇,取舍與選擇的不當,對各層級學生造成的傷害是不可估量和彌補的,所以復習的過程要以學生的基礎與實際為準繩。
3.不要過渡追求培養狀元。近十多年,好多學校都把培養狀元作為提升學校品牌的重要手段,但實踐經驗是沒有哪所學校把自認為是狀元的人選培養成狀元,狀元往往都是一匹黑馬殺入頭陣,所以,狀元都是自然產生的,過渡關注反而適得其反。所以,復習要走出選擇難題去培養優生的誤區,我們不要去追求那幾個能產生奇跡的極特殊學生,復習的目標還是要以7:2:1的比例篩選試題,還是要以夯實基礎為主。也就是極難的題大部分學生得不了分,而該拿到分我們要做到一分也不能丟。
4.知識內容決定復習走向。畢業復習的內容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但時間跨度較大,學習的記憶已經模糊不清,絕大多數知識已經遺忘,又由于中考命題的不確定性,所以復習內容要實現知識的全覆蓋,以免出現怪、難、偏的大面積失分現象;由于知識的零碎性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整體脈絡不清晰,所以重視知識結構的梳理,瀝清知識脈絡也是復習課的重要內容。
二、復習課指導意見
復習課既要做到知識全覆蓋,又要做到重難突破,既要做到知識的梳理和記憶鞏固,又要實現能力提升.
1.知識構建——基礎知識復習
基礎知識的復習既要實現知識的全覆蓋,又要實現對知識的整體構建。
知識構建有助于學生對零碎知識的系統梳理,有助于理清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脈絡?,F有科目的知識構建走向了兩個極端,一個是不注重知識框架和脈絡的構建,一個是徹底放手讓學生構建,前者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整體認識,后者又用了大量的時間去做,雖效果較好,可時間不等人。
知識構建也要尋求把握的平衡度。課堂上可采用教師引領完成一級、二級主題的知識構建,在短時間內給學生構建一個清晰的大主題式知識脈絡,三級主題采取放手讓學生合作的形式完成,要求背誦記憶的基礎知識讓學生獨立背誦、對子互考、教師抽查、課堂展示等形式開展。由于復習內容的容量大,理科的基礎知識復習要向課前延伸,文科的基礎知識復習在課堂進行,一般的時間分配采用文科15分鐘、理科10分鐘左右的復習結構。
2.能力提升——課堂重難突破
復習課不能上成新授課,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培養學生學科思維和能力,也就是每節復習課都要確定重難點,通過重難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杜絕復習課前半段就知識論知識、后半段就習題論習題的復習結構。
每節課要留15分鐘左右的時間用來突破難點、疑點、易錯點。首先,要準確定位難點和易錯點,每節課不超過3個,每個重難點的突破時間在5分鐘左右,把時間用在刀刃上;其次,要高質量的設計重難點,理科以圖片、問題、習題改編拓展等形式呈現,文科以問題、材料、案例、圖例等形式呈現,重難的設計要解決學生的疑惑,培養學生的思維,通過閱讀、思考、對比、識別、分析、歸納等學習形式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第三,要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解決重難點。畢業年級要更加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判斷的能力培養,要適當減少交流的次數和時間,擴大獨立學習的時間,適當擴大教師和優生精講點撥的時間占比,采取自學+展學+點撥、合學+點撥、自學+合學+點撥等靈活多樣的形式解決疑難,重點問題必須采取走走停停和內化抽查的形式強化落實,以實現真正解決疑難的目的。
3.習題檢測——強化知識應用
習題檢測是復習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論知識容量和難度有多大,每節課必須保證文科8分鐘、理科15分鐘的檢測時間。要改變現有的知識處理后,教師布置10道題或資料上1—10道題加以檢測的模式。當堂檢測要杜絕選題的隨意性,鼓勵教師改編、創編、整合試題,題型的選擇既要多樣也要按照7:2:1的比例選擇,要弄明白課堂檢測和課后檢測的區別,選題要精而少(文科8分鐘處理3道題,理科15分鐘處理5道題),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僅要做完題,更重要的是把做過的題進行講評。
課堂檢測強調習慣、獨立、規范。我們要立足重點的題重點抓,應得的分一分不丟的理念強化落實。習慣,就是學生做題的過程要培養審題、識題的習慣,在閱讀中劃出關鍵詞,找到關鍵信息,要注重學生在解答各類型時的方法積累,教師的點撥要滲透破題能力的培養,實現精準點撥、快速破題;獨立,就是要求在檢測中嚴明紀律,給學生創建考試答題安靜思考、閱讀的平臺和空間;規范,就是要提高得分點,規范步驟、規范結論、規范表述,正確規范得結論不多一個字、也不少一個字,規范得步驟也絕不畫蛇添足、丟三落四,規范必須要確保學生在檢測中拿到高分。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復習課需要穩定的結構,更需要在不斷研課、磨課中提升每一個細節的質量,畢業年級的課堂要以分鐘來計算,要珍惜每一分鐘,保證每一分鐘的質量和產出,偉大的夢想需要實中人團結奮斗、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畢業年級的輝煌創造于復習課的質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