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婷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文章在用詞、造句、結構、整體布局方面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特征,其具有成為小學作文教學材料的基本潛力。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基本內容出發,積累好詞好句,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課文當中的詞句,豐富寫作內容;學習修辭手法,靈活在寫作過程中進行應用,從而達到提高作文品質的目的;學習課文作者的內容推進方法和文章整體布局,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屬于自己的寫作思路。
關鍵詞:課文;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育的一大重點。作文是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應用能力的綜合考驗,其體現出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現有的教學體系當中,小學教師對寫作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很多教師不知道如何開展教育工作,更不知道如何對學生形成有序的引導,尤其是在寫作教學的選材方面,其往往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在無形之中加大了學生寫作的難度。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主動從教學誤區當中脫離出來,從教材的本質出發,將教材課文視為開展教學活動的源泉。
一、借助課文積累寫作素材
從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當中可以發現,學生時常會因為詞匯量不足而導致寫作時出現無從下手的困境,其所創作的文章往往無法體現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和中心思想。為豐富學生的詞匯儲備和素材儲備量,教師往往會鼓勵通過閱讀課外讀物的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對復雜文章的理解能力,其選擇的課外讀物不具備實用性,學生不僅閱讀起來枯燥無味,且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教師可以改變自己的思路,鼓勵學生從課文當中積累寫作素材,主動將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從而轉換為語言。如《匆匆》《懷念母親》等文章不僅出自大家之手,且內容結構,語言的應用程度均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而這些文章的精美語句完全成為學生細細品讀的對象。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加強對于學生的閱讀引導,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更要注重對閱讀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將一些自己認為精彩的內容摘抄下來,一邊抄寫一邊記憶,而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生的寫作水平勢必會逐漸提高。同時,講課文視為閱讀素材的方式還能夠有效減少尋找素材的時間,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對于時間的充分利用。
二、從課文中學習寫作技巧
從某種角度來看,詞句是文章的血肉,而寫作技巧則是文章的骨骼,其承擔著連接“血肉”的重大責任。寫作技巧的學習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其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均產生著較為直接的影響。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文素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共同學習作者對于寫作技巧的應用,正確理解寫作技巧的基本內容,從而將寫作技巧轉變為自己的一種能力。以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匆匆》為例,文章的整體篇幅相對較短,但朱自清先生對于各種修辭手法的應用達到一個頂峰,文章中也屢次出現排比、比喻等常見的修辭手法。較為簡單的修辭手法顯然利于小學學生的學習理解,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習的過程來掌握修辭手法的正確使用方式。
三、精心選擇課文素材
小學語文課文當中所包含的文章素材種類豐富,因而教師需要根據寫作教學的基本需求,靈活、巧妙的對課文素材進行選擇。對于小學寫作教學而言,鼓勵學生在文章當中注入真情實感一直是教師所關注的重點,誠懇的語言往往會賦予學生文章更多的附加價值。例如:《少年閏土》是出自魯迅先生之手的一篇佳作,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其通過對兒時一些瑣事的描寫,成功營造了“閏土”這一個生動、活潑的少年形象。在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依據《少年閏土》的寫作格局和寫作思路,描寫一名自己的童年伙伴。學生在寫作時可以模仿《少年閏土》的寫作方式,但文章的內容一定要從自己的真實生活出發,要體現出學生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當寫作教學與學生情感有機結合在一起時,學生的文章才能趨向于生活化,學生才能正確找到寫作的內容,減少寫作的阻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自信。
四、結語
綜合來看,語文課文中所蘊含有無限的教學價值,其是中國文學大家與現代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結晶。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正確面對語文課文的自身價值,深入發掘其教學價值,讓語文課文成為開展寫作教學的源頭之水,讓學生從課文基礎出發,不斷鍛煉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詞匯應用能力、文章布局能力以及寫作技巧的應用能力,改變學生對于寫作教學的傳統看法,讓學生從中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陳妍,任強,CHENYan,等.以課文為源激活作文之水——小學作文教學有效策略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7,19(4):139-142.
[2]易軍.培養興趣,激活思維,提供方法——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文有效教學[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2(2):91-91.
[3]袁靜.激活評改方式提升寫作水平——淺談小組合作評改習作的策略研究[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2012(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