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敏 呂亞玉
◆摘? 要:技工院校的德育課程,雖然屬于必修課程,但是學生的積極性并不高,甚至是敷衍的態度。隨著各類技能大賽的開展,涌現出一批肯吃苦,勇于拼搏的技術能手,他們絕大部分來自全國各大技工院校,他們年輕,有理想,有擔當,在學生中間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這些選手身上的優秀品質,以及作為技能人才必備的素養,都值得我們的學生學習,德育課程也應該以此為契機,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創新,發揮德育課程的優勢,為技工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德育;技能大賽;技能人才;職業素養
一、技能大賽背景
近期,各地都在選拔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的選手,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技能奧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組織成員展示和交流職業技能的重要平臺。世賽涌現出的選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技能人才的風采。這些選手平均年齡僅19歲,他們大部分是技工院校的在校學生。近幾年,技工院校也越來越重視技能大賽,各類技能大賽成為展示技工院校教學成果和學生技能的重要平臺,對促進技工院校教育有非常積極地意義。筆者認為,以技能大賽為契機,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以此為契機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創新,使學生更好的適應新環境,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同時助力技能大賽,為技工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二、德育課程教學的現狀
德育課程一直是技工院校的必修課程,但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我校選取的教材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德育(三冊)教材,屬于全國中等職業學校通用教材,在內容上分為道德法律與人生,經濟與政治常識,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并沒有把德育與自己的生活,未來的工作聯系起來,德育課程也不受重視。各類技能大賽中選手的表現,給了德育教育很多啟示,在對44屆世界技能大賽冠軍選手的采訪中,我們了解到,選手的職業理想,態度,意志力,現場應變能力,遇到困難如何克服,等等都是成功很關鍵的因素,這些也恰恰是我們的學生缺乏的,德育課程應該以此為方向,創新學科內容,發揮德育課程應有的作用。
三、技能大賽對德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啟示
1.對新生進行職業規劃和習慣養成
(1)以技能大賽為目標,對新生進行在校生活規劃。新生入校缺乏目標,多數同學選擇技校是因為學習成績差被迫選擇技校,或者家庭經濟條件差不得已進入技校,進校后缺乏學習的目標和動力,認為上技校沒前途,對未來也失去信心。德育課程中職業生涯規劃屬于第三冊的內容,一般在技校最后一學年才會上,但是,筆者認為應該把這個部分內容放在第一學期上,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好的開始需要好的計劃。技能大賽的選手在采訪中也提到“如果上技校缺乏目標,不妨把技能大賽作為自己的目標”這樣不荒廢技校生活,也為今后的工作生涯打好基礎。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引導學生從規劃技校生活開始,尋找切合實際的職業目標,有目的地度過技校生生活,在畢業之時,才能檢驗自己的收獲和成績。
(2)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習慣在這里既有學習習慣也有職業習慣,好的職業習慣是職業成功的重要保證,盡早培養好的職業習慣能使學生更快的適應企業,在工作中如魚得水。
2.德育教育以身邊的技能人才為榜樣,為學生樹立標桿
各類技能大賽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技校生,我校學生也多次在全國煤炭職業技能大賽,職業院校煤礦安全技能大賽,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一等獎,二等獎都有我們的學生,世賽中涌現出的技能人才對學生來說比較遙遠,那么學生身邊這些獲獎的“技能人才”則更能引起共鳴。大家有相同的起點,相同的學習環境,都是身邊熟悉的人,但是卻有著不同的學習成果。在學生中間分享他們成功的故事,樹立標桿,號召大家以他們為榜樣,學生更容易受到鼓舞,也更能激發學習積極性,踏實的走好技術工人這條路。
3.德育課程以職業素養提升為核心,貫穿實操訓練全過程
技能大賽取得成功,不僅需要的是選手過硬的技能本領,在對這些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的采訪中,我們發現很多選手提到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團隊合作,溝通,在遇到困難如何克服,這些都是成功的軟實力。職業素養涵蓋的內容很多,教材當中提到了責任感,忠誠,合作意識。作為德育課程,如何讓學生這些內容內化于心,需要在實操訓練中強化,貫穿實操訓練的全過程,并納入學生的實操考核,從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引導學生,向優秀的技能人才靠攏。
4.培養學生以提高技能為使命,成就自己的夢想
德育課程緊跟時代步伐,時刻關注國家大事。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李克強總理在中南海會見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優異成績的中國選手時說,推動中國制造和服務邁上中高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新一代青年技能人才肩負不可替代的使命。國家領導人對青年一代尤其是技能人才給予了厚望,也在努力為技術工人創造好的社會環境。作為傳播者,德育教師應該在我們的學生中間樹立責任意識,增強使命感,使學生將自己的理想與國家夢想結合起來,認識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激發學習的內驅力,為實現夢想努力奮斗。
5.以讀本為載體,培養學生對職業的向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編寫的《中國高技能人才楷模》和《技能成就夢想》,作為德育課程的課后讀本,很多學生沒有深入研讀,筆者認為應該好好利用這些讀本,除了課堂講解外,通過學生演講,板報,讀后感,視頻等多種形式能幫助學生樹立對技工職業的向往,培養踏實,勤奮,精益求精的作風。以及對職業的熱愛,讓技能成就夢想。
總之,德育課程不論如何改革,都應該緊跟時代步伐,技能大賽的開展,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教育也應該順應時代要求,發揮課程優勢,培養出適應社會,適應企業,適應崗位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