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江
摘要:目的:研究剖宮產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預防及有效護理措施。方法:將2018年間在我院接受剖宮產的2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臨床護理措施及出現深靜脈血栓的幾率。結果:經有效護理,200例產婦無一例出現深靜脈血栓,效果較好。結論:導致剖宮產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的原因主要有疤痕子宮二次剖宮產、高齡生產、糖尿病妊娠等,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避免深靜脈血栓的出現,提高剖宮產安全性。
關鍵詞:剖宮產;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引言:
深靜脈血栓指的是血液在深靜脈內凝結,導致下肢靜脈血液出現回流障礙,形成血栓。深靜脈血栓的發病機制較多,且容易引發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在孕婦群體中出現深靜脈血栓的幾率也是相對較高的,尤其在剖宮產手術后,對產婦的子宮、盆腔均造成了損傷,很可能由于靜脈受損而導致深靜脈血栓的出現[1],時刻危及產婦的生命安全,因此應在剖宮產圍手術期提供針對性護理,避免深靜脈血栓的發作。以下為筆者針對這一議題的研究報告。
一、資料與方法
(一)產婦一般資料
200例產婦中,最小年齡為21歲,最大年齡為38歲,平均年齡29歲。其中疤痕子宮二次剖宮產的產婦有72例,高齡產婦66例,雙胎妊娠15例,糖尿病患者23例。
(二)護理措施
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方式的圍手術期護理。對產婦形成深靜脈血栓的危險性進行評估,根據患病幾率調整評估的頻率。普通患者每周評估一次,高危患者每三日評估一次。
術前護理:詢問產婦病史,了解其生活習慣,做好深靜脈血栓的危險評估,將容易導致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和不良習慣進行總結,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杜絕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睡眠和大便的通常。指導產婦進行合理活動,包括深蹲、深呼吸等。向產婦普及深靜脈血栓的常識,發病機制、預防措施和危險性。
術后護理:剖宮產術后,為產婦營造適宜的住院環境,合理控制病房內溫度,指導產婦做好保暖工作,禁止吸煙。了解產婦有無出現下肢疼痛、腫脹等癥狀,對出現了深靜脈血栓前期癥狀的產婦進行有效護理。觀察并記錄產婦尿量,有無咳嗽、呼吸困難、發熱等癥狀,每日保持200ml以上的飲水量。
輔助產婦進行下肢運動:在產婦尚未從麻醉中清醒時,護理人員和家屬為產婦進行下肢的被動活動。包括踝關節屈伸、轉動等,每項活動20次,兩肢交替進行。隨后,按摩產婦的比目魚肌和腓腸肌,用手自下而上的擠壓、推動,促進靜脈血液循環,雙下肢各進行20次。產婦清醒后,進行復合性活動。首先為腳踝的主動運動,包括足部的內外轉動,上下屈伸,兩腳交替進行,每日訓練3次,每次10至15分鐘。其次為膝關節運動,進行膝關節的屈伸,每日3次。第三為深呼吸訓練,每小時保持10次深呼吸,增強膈肌功能,加速血液回流。必要時為患者提供氣球等物品進行呼吸氣鍛煉[2]。手術后第二天,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下床活動。
評估出的患深靜脈血栓高危患者,在以上護理的同時,還要進行空氣波壓力循環治療,每日兩次。注射低分子肝素,服用華法林口服液。期間觀察產婦反應以及有無異常癥狀的出現。在靜脈穿刺時,盡量選擇上肢,避免在下肢穿刺,更要避免反復穿刺,以免對產婦靜脈血管造成損傷。期間如發現穿刺部位出現了紅腫、疼痛等異常,立即停止靜脈滴注并更換部位重新穿刺。建議產婦穿寬松的衣物,禁止穿緊身絲襪、緊身褲,保持下肢血液循環的通暢。觀察患者在術后有無出現傷口滲血、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和穿刺部位出血等情況,如有以上異常情況,則需要立即進行凝血檢查。
手術后一周內,產婦進食流食,增大飲水量,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持大便通暢以減少腹部壓力。護理人員對產婦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調整其心理狀態,使其內分泌功能盡快恢復,良好的情緒也將促進產婦的術后恢復。
(三)觀察指標
統計剖宮產術后出現深靜脈血栓的產婦人數,總結導致發病的主要因素。
二、結果
經有效護理,200例剖宮產產婦中,無一例出現深靜脈血栓,護理有效性高達100%。證明深靜脈血栓是可以通過有效護理預防的。
三、討論
導致深靜脈血栓的主要因素是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一旦出現血栓,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會自行恢復,更大一部分情況是會擴散至肢體的所有深靜脈主干,引發其它并發癥。在臨床上,有許多這樣的案例,產婦在成功接受了剖宮產手術數天后突然死亡,原因便是由于深靜脈血栓而導致了肺栓塞。妊娠期間,產婦的血容量增加,靜脈的血管擴張,導致血液流動緩慢,因此出現深靜脈血栓的幾率更高。已有的研究證明,產婦出現深靜脈血栓與肥胖、二次剖宮產、糖尿病以及術后長期缺乏運動有關,這些因素都容易導致血流減緩。在剖宮產期間,麻醉導致靜脈壁平滑肌松弛,膠原由于皮內細胞受牽拉而暴露。手術后使患者呈屈狀,膝部墊枕,將影響下肢血液循環。手術后,產婦由于疼痛而減慢呼吸,也會使盆腔的靜脈回流出現障礙[3]。這些都是引發深靜脈血栓的誘因。在產前患高血壓、糖尿病和靜脈曲張的產婦,術后出現深靜脈血栓的幾率更高。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護理人員要及時向產婦做好圍手術期的健康教育,避免由于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體內血液循環。同時,要第一時間輔助產婦進行肢體活動,在產婦清醒后,根據其身體狀態,盡早輔助其下床活動,同時在飲食、呼吸、睡眠等方面進行指導,監督患者每日活動情況的同時,控制好病房內的溫度,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
本次研究中,200例剖宮產產婦經以上精細化護理,沒有出現深靜脈血栓,可見做好剖宮產圍手術期護理對于控制深靜脈血栓的發病具有顯著效果,護理人員和醫生應根據產婦生活習慣和所患疾病,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
參考文獻:
[1]盤娟.剖宮產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07(23):74-76.
[2]李會瓊.剖宮產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J].健康之路,2018(2):149-149.
[3]劉艷麗.剖宮產圍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措施和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