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洪
摘 要:村落鄉土資源對當前學生有重要的德育價值,發現村落的德育價值,揭示優秀村落文化對人的積極作用,可以彌補因工業文明和都市文明引起的學生德育不足,以調動每個學生的身心,使他們在社會實踐中從心里體悟自然和生命的意義。
關鍵詞:村落;鄉土;資源;德育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因農耕之需,人們聚族而居,形成了一個個自然村落。激活村落鄉土資源,有利于我們上好思想政治課或德育課。我們可以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自然而然從村落實踐進入到課程中去,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一、宗祠族譜的德育價值
宗祠族譜承載著傳統倫理道德,對宗族子弟悖離倫理道德的行為起著約束和控制作用。經歷了一代又一代霜風雪雨的宗祠,既是后人的精神燈塔,也是一種規訓和懲罰的空間。
1.祠堂
祠堂作為宗族子弟祭祀祖先的場所,對后人具有教育感化和族群認同的作用。和祠堂相關的德育載體有堂號和堂聯,這些文化符號大多具有崇尚傳統美德、鄰里和睦友善、人生積極進取的教育意義。如祠堂堂號往往就是為了對后人的教育而選取的,而堂聯也警示著后人要積極進取,約束自己行為,不要辱沒了列祖列宗,其深刻含義最終體現的是種無言的教化。
2.族譜
除了祠堂的德育價值,族譜的德育價值也不可忽視。可以說,族譜就像教科書一樣,記敘了歷代先賢勤勞克儉、出類拔萃、光大門楣的事跡,為后人樹立楷模,以激勵后人努力勤奮,光宗耀祖。
3.祠規民約
祠規民約不僅對現代道德與法治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識也有重要的意義。祠規民約中關于遵規守紀、尊重長輩、孝敬父母、自尊自愛、言傳身教、和睦友善、重家庭倫理、誠實守信、保護公有祖產、強調權利義務、重視血親關系及維護穩定的政權、反對社會動蕩等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二、農業勞動的德育價值
事實上,農業勞動過程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和途徑,農業勞動對學生素質提高的影響不僅是全面的,而且是深刻的。
1.增長知識
農業勞動是接受綜合知識教育的過程,農業勞動過程涉及作物品種知識、種子知識、土壤知識、肥料知識、灌水知識、氣象知識、光照和溫度知識、防蟲防病害知識、農業工具使用知識等。讓學生觀察作物的生長過程可以使之思考影響作物生長的各類因素,培訓學生綜合思維的品質。這種思維訓練是課堂所灌輸的單一知識所不能比擬的。
2.體驗勞動艱辛,培養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
農業勞動是十分辛苦的活動,從事農業勞動最能體驗“汗滴禾下土”和“粒粒皆辛苦”的因果關系,讓學生進行農業勞動有利于培養“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情感,從而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
3.善待大自然,尊重自然規律
在與自然打交道的過程中,人們體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破壞性,對人的行為與自然災害的關系有深刻的認識,并形成了協調人與自然環境的信仰和規范。讓學生從事一定的農業勞動,有利于養成敬畏自然的品質,讓他們深深懂得生態和自己生產與生活的關系,由此,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
4.培養誠實的品質
農業勞動與其他勞動的區別在于講“誠實”。灌溉、施肥、除草,每個環節都不可缺少;沒有播種就沒有發芽,沒有澆水就沒有生長,沒有施肥就結不出優質的果實。讓學生參與農業勞動,有利于讓其體驗著因果關系,領悟誠實勞動的意義。土地不可以欺騙,對土地不得半點含糊。不僅如此,在農業勞動中,學生為解決問題學會互動,農業勞動互動的所有內容都體現著科學態度,浸透著誠實品質。
5.培養耐力與忍耐品質
辦事虎頭蛇尾、缺乏耐性、優柔寡斷是目前學生較為普遍的行為缺陷。農業勞動的每個環節都是一個完整的活動,容不得半途而廢,否則將前功盡棄。有些意志品質缺乏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寫了半個字就去看電視,電視看完了再把另外半個字補上,農業勞動是不可以的,講究一次做完整。
6.培養感恩的情操
我們的學生只有常懷感恩之心,才能以報答之心去面對父母、面對師長、面對社會。學生在農業勞動中將會體驗到大自然的恩賜,沒有陽光、雨水、土地,作物就不能生長,世界就沒有生機,人也不能生存。
三、村落節日生活的德育價值
村落節日生活不僅滿足了村民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還承載著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優秀成分的重要任務。
1.崇尚團圓的情結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表現為家庭聚會。除夕夜,游子們不遠千里回家圍爐。春節的傳統習俗與村落的民俗活動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人際和諧。在村落中,中秋節格外受到重視,被稱為“團圓節”,自古便有拜月、賞月、饋贈月餅等習俗。
2.濃厚的社交色彩
人們利用傳統節日的各種習俗,比如攜伴手禮拜年、探親訪友、給長輩紅包給后輩壓歲錢等,有助于交流思想、增進感情、消除隔閡。與節日相應的觀燈夜游、龍舟競賽、重陽登高等,為人們提供了社交的機會,有助于人與人的和諧。
3.感恩與責任培養
以清明節為例,清明祭掃活動既能表達對先人的感恩,還顯現了對血脈親情的認同。清明節家長帶子女掃墓祭祖是一種無形的感恩培育,強化了子女的家庭責任意識。
村落節日對今天構建和諧社會依然具有重要意義。中學生所需要的尊老愛幼、相互幫助、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民主參與、家庭與社會責任等優秀品質,都可以在村落節日中找到它存在的影子。
四、結語
村落鄉土資源還有很多德育價值,如提高熱愛家鄉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強實現中國夢的使命感。村落的德育功能滲透到村落生產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也不難理解一些具有教育思想的家長,總是定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鄉村來體驗生活。發現村落的德育價值,揭示優秀村落文化對人的積極作用,可以彌補因工業文明和都市文明引起的學生德育不足。
備注:本文為2018年度華安縣中學教育教學研究立項課題階段性成果。(研究周期為兩年: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
參考文獻
[1]朱啟臻:《農業社會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2]劉建榮,鄉規民約的法治功用及其當代價值,《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3]王俊:《中國古代宗祠》,中國商業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