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曉昶
摘 要:地理是高中生的必修科目之一,我國的高中對地理的教學集中在理論方面,學生通過書本了解地質、氣候等知識,卻難以深入體會,這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創新能力。為了貫徹我國的人才強國戰略,地理老師需要在培養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前提下,提高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幫助學生掌握有用的技能。
關鍵詞:地理核心素養;高中生;地理實踐力
前言: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掌握的知識、對國家的熱愛都屬于地理核心素養,我國現今對于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有了明確的要求,各個高中應該響應國家號召,多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了解地理知識,了解各個國家的風景文化,同時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進而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的樂趣,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1.高中生培養地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實際上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滿足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在培養高中生對地理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還是一個幫助高中生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了解自己的家鄉、國家和世界的過程,有利于學生了解我國的文化,從而培養他們對家鄉、對國家的熱愛。而且在進行地理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滿足好奇心,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引導其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學生可以了解國家奇特的地質地形,欣賞我國的秀麗山河,有利于激發他們對自然的熱愛,使他們認識到大自然的美好,從而培養他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如果高中生不進行實踐活動,只進行書本上理論知識的教育,那么學生了解地理知識只能靠想象,而想象的實物與實際總是有差距的,高中生真正遇到實物時,可能認不出來,也無法對地質等進行深入研究,因此,僅僅進行理論知識教育是不可取的,要想讓高中生真正掌握技能,需要對他們的地理實踐能力進行培養。
2.在地理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培養的近況
2.1學生對地理缺乏熱情
地理知識比較枯燥復雜,如果僅憑老師講解,學生很難融入到課堂中,他們無法理解所講的知識,使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導致他們對地理產生厭惡的情緒,高中生也會因此放棄學習地理。而且高中文理分科,部分學生在未分科之前認為自己將來是理科生,不需要學習地理,因此,他們對地理課缺乏熱情,不認真,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導致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水平低,教學效果差,學生地理核心素養低,地理實踐力也得不到提高,不利于我國實現教學目標。此外,高中的教學模式大多還是以老師講解為主,學生僅憑書本上的文字和老師的講解還是難以了解地理知識,再優秀的文字也比不上學生的親眼所見。學生對于地理不感興趣多數還是覺得地理太難以理解,覺得自己學不好,而且老師講課是有教學計劃的,學生聽不懂只能為其在課下講解,但畢竟時間有限,多數學生還是無法吸收知識,長此以往,學生自然對地理提不起興趣。
2.2地理實踐活動過少
我國多數高中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很少舉辦地理實踐活動,學生外出實踐的機會很少,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也因此無法得到培養。而且地理實踐活動需要一定的成本,學校的經費有限,無法承擔起整個高中全體老師和學生外出的花費,也難以修建地理實踐基地,學生只能在學校學習地理理論知識,無法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地質狀況、氣候變化,且學生無法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鍛煉,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也有不相符合的地方,如果學生不親身去體會,那么他們可能堅信書本上的知識,學生不能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驗證,這會限制他們想象力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不利于我國人才的培養。安全因素也是高中地理實踐活動過少的原因之一。
2.3學校對地理實踐能力不夠重視
大多數高中都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培養,尤其是高考科目,為了學生能夠實現大學夢,學校非常重視文化課,也因此忽略了地理實踐課,忽視了地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導致地理老師在申請舉辦地理實踐活動時得不到同意,且高中生沒有學校的支持很難自己進行實踐活動,因此其地理實踐能力的發展受到了限制。而且高中對學生的評價多數是以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學生在此標準下,也忽視了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其空有理論知識而無法運用。此外,學校不支持地理實踐活動,就不會對此投入資金,地理相關的實踐基地無法得到建設,學生在高中期間很難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其地理實踐能力缺乏鍛煉,學生沒有相關的經驗,可能會對他們的未來產生影響,這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培養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
3.1改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培養高中生的地理實踐力要以培養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為基礎,如今的地理高考題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題目占比大大增加了,如果學生沒有進行地理實踐,那么僅憑理論知識,他們無法從題干中獲取信息,就無法解題,這會影響學生的高考成績,從而影響他們的升學。因此,地理理論教學對培養高中生地理實踐力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而教學模式對理論教學的教學效果具有極大的影響,先進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提高他們對地理學習的信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高中的地理老師要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逐漸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將優秀的教學模式融入地理的教學中,改變地理教學中老師“一言堂”的現象,采取學生老師互動教學的模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地理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來提高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我國高中地理的教學目標。老師可以將要講述的知識分為幾部分,讓學生分組來講解,根據學生講解的效果來發現學生難理解的部分,再進行深入的講解,讓學生對難題的理解更加清楚,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而且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對書本上的知識了解更深,記憶也更深刻,在他們碰到地理問題時,就能學以致用,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地理實踐力。
3.2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地理實踐力
高中地理老師應該意識到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多為學生爭取地理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幫助他們積累實踐經驗,從而培養他們的地理實踐能力。課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老師可以因地制宜,讓學生去觀察當地的地質狀況,如化石、斷層結構等,讓學生了解這些地質結構的特點,加深他們的印象。還可以帶他們去接觸大自然,并開展“識路活動”,讓他們根據所學知識辨認所在地點的方向,加深他們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有利于學生解決高考題中結合實際的題目,從而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同時,這些經驗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在野外自救。此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調查當地的農業生產、地質情況、氣候變化等,調查結束后讓他們用圖表來展示調查結果,從而增加他們對圖表的了解,幫助他們攻克高考題中的圖表題。學生去到一個陌生環境,很能考驗其隨機應變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等,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到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再依賴于理論知識,而是以實際生活為主。
3.3重視地理實踐力,增加資金投入
高中領導要重視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支持地理老師舉辦的地理實踐活動,盡量為老師解決舉辦過程中的難題,確保地理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此外,學校應加大資金投入,建立一個地理實踐基地,讓學生可以在學校內進行實踐活動,避免學生外出的安全問題,同時學生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化石、巖層等。學校還需要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不再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綜合考慮學生多方面的特點,讓學生自信一點,畢竟國家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同時還可在校內舉辦地理創新活動,讓學生創新地理學習和實踐的方法等,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此外,學校還要準備地圖、地球儀等材料,讓學生可以了解世界的組成,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將地質情況和氣候變化等與地圖聯系起來,增加他們的識圖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
4.結語
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已被納入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之中,但是我國高中對于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還不足,導致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水平較低。為此,學校要重視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大投入,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同時地理教師要改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地理實踐的樂趣,并通過多姿多彩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幫助學生培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