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翠華
【摘要】本文以新課程標準為參照,立足語文課堂教學,就如何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課堂教學環節的各個部分,就自己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思路和做法做些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興趣;素養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語文學科越來越被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成為語文學科的重要任務。尤其是中考,更是將語文提到了150分,真是到了“得語文者得中、高考”的時代了。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語文學科屬于慢工,下了功夫并不能短時間內見效,所以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并不高,在語文上下的功夫更是不能和數學、英語相提并論。語文,反而成了弱勢學科。在這種形勢下,語文教師必須要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把握語文課堂的主陣地,從而使學生愛上語文,提升語文素養和語文成績。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愛上語文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課前三分鐘——營造氛圍
重視并利用好課前三分鐘,營造富于“語文味”的課堂氛圍,從上課伊始就牢牢抓住學生的心。結合現在的“大閱讀、大語文”的要求,這個三分鐘我大多時候是讓學生背誦課外古詩文。學生可以根據詩文的內容、感情,創意誦讀,比如背誦《木蘭詩》,學生一邊用手輕拍桌子打出節奏,一邊背誦,特別投入,也特別享受。再比如背誦《勸學》,他們會套入兒歌《小星星》的旋律,將詩歌唱出來,特別優美,也特別有創意。這樣的開頭,既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加深了理解記憶,豐富了學生的積累。堅持下來,最少的一學期也可以背誦30首課外古詩,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導入新課——不拘形式
我在導入新課時,總會下一番工夫,不拘形式,可以說是因文而定:
(1)好玩的小游戲。以好玩的小游戲作導語,極能喚起學生的注意。例如教讀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用游戲法導入:教師示范,用手邊拍桌子打節奏,邊說:“看到了桌子,我想到了凳子。”指定一排學生開始以“看到了……我想到了……的句式接龍。當學生進行不下去時,教師示意停止,并告訴學生”這種由眼前一事物而想到和它相關的另一事物的寫法就是聯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用聯想手法寫成的詩歌《天上的街市》)我想,這樣的方式學生會很樂意去學習的。
(2)巧設的懸念。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從疑問引起的。因此,針對課文內容,我們可以盡力設置疑點,提出問題,制造懸念。如教學《時間的腳印》時,我就設置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時間也有腳嗎?那么,時間怎么會有腳印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陶世龍的《時間的腳印》去尋找答案。這樣的導語簡單易行,言簡意賅,卻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有內涵的佳句。比如學習《愚公移山》時,一上課,我說:“有一個人,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句話:只要你全力以赴,上帝也會為你讓路。”并把這句話板書在黑板上。這樣有內涵的句子既貼合課文內容,又容易使學生受到課文的感染,產生情感的共鳴,激發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多管齊下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只有把握住課堂教學環節,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語文素養。心理學認為,人只有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才能發揮應有的創造力。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營造愉悅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最佳的心態下學習。在教學中,我通常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調控課堂,時時把學生吸引在課堂教學內容中:
(1)多讀少講。《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朗讀的熏陶感染作用。所以,營造書聲瑯瑯的課堂,其實也是語文課堂向本真的回歸。比如在學習《安塞腰鼓》時,我就完全用各種形式的讀代替了講。先是教師范讀,然后指導朗讀方法,接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小組內讀,最后班內朗讀比賽。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在讀中培養了興趣,陶冶了情操。在學習《變色龍》時,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加深了理解,體會到了課文的寫法。總之,多讀少講,是語文教學之本,也是學生對語文課保持興趣的重要方法。
(2)以情動人。在課堂教學中,我利用文本資源,感染學生,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在充滿語文味的課堂中受到熏陶,得到提高。比如,學習《傅雷家書》,學生為父愛而感動,同時也羨慕傅聰有這樣一位既能教自己做人,又能在事業上給自己以指點的偉大的父親。談到這里,我會對學生說:“同學們,傅雷是偉大的,傅聰是幸運的。我們的農民父親,他給不了我們這么多。他們的愛是不是就遜色了呢?當然不是,我們的農民父親,他給了我們他力所能及的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愛,這愛,同樣是偉大的。下面,讓我們在歌曲《感恩的心》中,去品味父愛。”學生們淚光瑩瑩,課后,便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給父親的一封信》。
(3)聯系現實。有些文章,距離現在時間較長,學生在理解起來有難度,也不太感興趣。這時,我會聯系實際,讓學生體會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比如學習《故鄉》結尾,我會對學生說:“文中我渴望過上一種新的生活,這種生活不要像我的辛苦輾轉,不要像閏土的辛苦麻木,也不要像楊二嫂的辛苦恣睢,它應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學生很容易答出:安定、幸福、文明等。我再追問:“這種生活現在實現了嗎?”引導學生從求學、醫療、農補等方面切實去體會當前各項政策的優惠。對于個別只看到社會陰暗面的同學,我會接著說;“是的,我們的祖國現在還不完美,但是瑕不掩瑜。正因為他的不完美,我們才更要立志努力,讓我們的祖國變得越來越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這恰恰是我們努力的動力。同學們,加油吧!”通過這樣聯系現實的談話,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了社會,感受到社會的進步和美好,更加熱愛祖國,熱愛生活。也會更加熱愛學習。
四、布置作業——實踐為主
在作業的布置上,我盡量根據所學內容,給學生布置實踐性作業。比如在學習新聞這個單元時,我會讓學生留心觀察,寫校園新聞;在學習演講詞時,我會讓學生準備演講,進行演講比賽……這樣的作業,既鍛煉了學生能力,提升了學生素養,又讓學生興趣盎然。
通過以上努力,我的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即使在現在的復習時段,學生們也對語文課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學生在聽、說、讀、寫、思辨等方面的素養也得到了極大提升。種種努力所結的碩果,也讓我越來越熱愛我所從事的工作——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