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輝
摘? ?要:隨著國家工業的發展,生態環境惡化日益嚴重,環保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在此期間,林業種植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可以通過林木的種植增加森林覆蓋率,提升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作用,并且改善空氣的效果較為明顯,能夠滿足當前的環保發展需求。由此可見,林業種植有利于全面提升環境的改善效果,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林業種植;環境改善;作用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1-0015-01? ? ? ?中圖分類號: S718.5? ? ? ?文獻標志碼: A
1? ?促進大氣碳含量的合理調節
在林木生長的過程中,光照之下很容易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部分二氧化碳,并且將其轉化為氧氣排出。所以,林木除了能夠為人們提供氧氣之外,還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為人們的生存提供充足能量。當前,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會燃燒很多燃料,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從而存在較多的碳化合物,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而林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此類碳化合物進行轉化,使其成為氧氣,有效地解決碳排放相關問題。與此同時,在林業種植過程中,木材還能為人們提供充足的原料,例如,林木中的碳會通過材料的方式存儲,并且木材還能有效地對燃燒后期的問題進行解決,所以可以將木材作為燃料進行回收。木材還能代替很多金屬原料,減少資源的消耗,對碳含量進行有效控制。由此可見,林業種植發展能夠促進我國碳排放問題的合理解決,但是,當前在林業種植期間,其面積很難達到相關的碳排放根本目標,種植發展速度較慢,木材的需求量很高。要想徹底地解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木材供應等相關問題,需要遵循長效的發展原則,規范工作行為,提升管理工作的整體效果。
2? ?促進大氣酸含量的改善
在林業種植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大氣酸含量的改善以及抑制效果。當前,大氣污染過程中,酸物質的沉降較為嚴重,主要因為工業生產期間所使用的燃料會形成較多硫元素,此類元素會形成酸化合物隨著雨水沉降,在一定程度上誘發酸蝕問題,嚴重影響生態環境。且在大氣酸物質增加的情況下,會導致林木出現傷亡,嚴重影響林業的經濟效益。然而,目前在林業種植的過程中,有很多樹木品種都具有較高的抗酸性特點,抗酸物質沉降能力較高,例如,山茶樹具有較高的酸雨抵抗能力,所以,在酸雨頻發區域,種植山茶樹能夠更好地吸收大氣中的酸性物質,提升抗酸能力,促進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與此同時,在種植樹木的過程中,還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與實際情況進行林業的種植,這樣做不僅可以促進樹木的良好生長,還能形成環境改善的根本作用,促進林業種植工作的良好發展與進步。
3? ?促進水土流失的預防
在林業種植的過程中,由于森林覆蓋率較高,地面會鋪墊較多的樹木枝葉,形成綿軟的地面組織結構,可以有效地對洪水等自然災害進行防御。主要因為在地面形成枝葉結構之后,能夠很好地對水分進行吸收與排放,減少洪水強度,以免洪水侵害下游的群眾。根據統計可以得知,森林可以阻擋21%左右的洪水危害問題,在吸收雨水方面形成良好的效果,并預防洪水對森林以及群眾造成的危害。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預防洪水或雨水導致的水土流失問題,有效保護森林覆蓋區域的土壤,提升穩固性作用。在雨水較少的區域,會出現土壤脆弱以及沙漠化現象,導致土地環境惡化,甚至會出現沙漠問題,嚴重影響生態環境。而在林業種植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對此類問題進行改善,主要因為森林能夠對空氣流動進行阻擋,預防刮風引發的地面風沙問題,且樹木具有較為強大的根系結構,可以對地表土壤進行固定,預防缺水因素而引發的沙化問題。根據調查可以得知,森林能夠減少地面51%左右的空氣流動,在距離森林200 m以外的區域,空氣的流動速度在一致的范圍之內,在空氣流動之后,于森林以外1 000 m左右的區域才能重新加快風速,所以森林屬于地面風速的緩沖區域,有利于對地表結構進行保護,同時還能預防沙化問題。所以,在林業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意識到林業種植對環境改善的作用,采用科學化與合理化的方式開展林業的種植工作。嚴格遵循森林種植規范原則,充分發揮其改善環境的作用,積極地進行森林種植業的改革與創新,不斷提升林業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遵循現代化以及科學化的基本原則,不斷提升整體工作水平。
4? ?結語
在森林種植業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意識到林木對環境的改善作用,利用正確的方式開展種植工作,充分發揮其對防風固沙、酸性環境以及二氧化碳環境的改善效果,為人們提供充足的材料,保證在改善環境的基礎上促進林業的發展。
(收稿日期: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