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芳
摘 要: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更強調教學的有效性。作文是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在農村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中,還存在學生機械寫、不會寫等問題。基于此,筆者就創建良好的寫作氛圍、思路、方法等,以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角度展開對作文教學的策略分析。
關鍵詞:農村;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
一、創設寬松愉快的寫作氛圍
小學生活波好動,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在以往農村的作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多注重對文體知識的教授,強調說明文要闡述清楚事物的功能、特點、構造等;記敘文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應用文不可用錯格式等等,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述,忽視了學生的作文寫作感受,多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機械練習。為了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其能夠在作文中體現真實的所思所想,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好奇、好問、愛探究的天性和特點,為學生構建輕松愉快的寫作環境[1]。例如:可以是在教學中就某一問題進行口語交際,深入探討,鼓勵大家踴躍發言,隨后以小練筆的形式總結自我看法和見解;展開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并借助電子設備記錄下來,為學生播放,使其回顧自己當時的感受等。農村小學生很多都性格趨于靦腆、內向,教師就更應該善于幫助學生打開“話匣子”。以為學生創建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下,使其在作文教學中敞開心扉,進以培養其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記錄下來的習慣。
二、幫助學生構建寫作思路
在農村的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們常常會為寫作感到頭痛,不會構思,無從著筆;或是寫出的文章猶如流水賬、結構松散、毫無重點。為此,筆者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梳理作文思路,將所要描述的重點、次重點、運用的修辭手法等一一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以思路引導,使小學生依據自我理解,先確定好寫作的主體框架,然后為了使內容更飽滿,進行展開描述。幫助學生建立寫作框架,使其具有良好的思路。只有教師勤于創新教學,才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破解作文“難”。例如:農村中的學生會接觸很多的小動物,同學們談論起來話題很多,但一落實到作文,班級中要么千篇一律、要么就是一“逗”到底,沒有層次可言。這時候通過教師的思維導圖框架引領,學生們不僅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更高,也能在畫文繪制中構建行文思路。
三、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能力
相較于城市教育資源發達、具有豐富的可選擇性,農村小學生知識視野具有局限性。雖然也有一定的信息渠道,但因缺少有效的學習指導,他們大多數缺少詞匯和寫作素材,也較為缺乏認真觀察身邊事物,積累寫作素材的意識。然而,觀察是學生開啟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無疑是很難的。對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2]。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發現點滴中的樂趣,使他們喜歡并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例如:在班級中或者校園里養殖菊花,讓學生去觀察菊花的特點及生長過程,使學生對菊花的外形、顏色、習性等有自我獨特的感性認識;也可以在課上播放一些關于文人對菊花描寫的匯總,豐富學生文學視野,加深其對菊花的印象。接著趁熱打鐵,針對菊花引導學生進行作文練習,可以是介紹“我”眼中菊花與其他花卉的不同;也可以是菊花的啟示;亦或者是菊花精神等。以自我總結、情感教學的導入、文人們精彩的描述,多角度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細致觀察生活的習慣,其在寫起作文就會顯得得心應手。
四、著重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
想象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3]”。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外,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也很重要。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設激發想象的情境,培養小學生合理想象、創造力及創新能力。例如:在一次寫作練習中,筆者設計了《二十年后,我的家鄉...》題目,學生對家鄉未來的設想都是美好的,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幫助學生點燃希望之火,增強學習動力,達到“練文育人”目的。與此同時,學生也得到了自主學習,充分表現的機會,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想象思維得到有效鍛煉,不僅寫作興趣提高了,作文也更具“個人特色”。
五、廣泛的閱讀積累
閱讀是實現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更是寫作的契機,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于他們閱讀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近現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也無論是中國經典,還是外國名著,閱讀的內容和范圍越廣泛越好,使他們在課外閱讀積中積累寫作素材。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在班級中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促進學生們閱讀“切磋”、“比武”,使其閱讀行為不斷的深入。
六、結語
總之,新課改為教學指明了方向,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標準和更高要求。作為農村語文教師,在中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應以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為切入,發揮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使其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和文學功底中,進以具有清晰的作文寫作思路和樂于寫作的心態。
參考文獻:
[1]劉吉吉.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研究——以宣化區為例[J].張家口教育學院學報,2016(3).
[2]李敏智.農村小學語文中高段年級作文教學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下),2017(7).
[3]劉鑫禹.農村小學語文中高段年級作文教學途徑分析[J].新課程(下),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