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龔洙玉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中小學教育面臨著更高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如何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廣大教育者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而語文教學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中小學語文教學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從而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引言: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情感認知的有效途徑。而中小學生正處在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就需要廣大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以便更好的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鑒于此,本文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如何開展中小學語文教學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闡述了具體的教學策略,旨在實現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一、深入挖掘語文教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一般來說,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施,主要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進行知識的講解:愛祖國、愛人民、愛自然、愛科學及愛生命。[1]基于此,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關于“愛”的相關內容,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其懂得愛人的感情。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從而實現語文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雙重目標。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教材《為人民服務》時,教師可以突出語文教材中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種優秀的思想品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感動中國”的一些典型事跡,以此激發學生的感情共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從而凈化學生的心理。
二、優化語文教學環境,加強師生間的良好互動
和諧、自由的教學環境,是提高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不斷改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2]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本著民主的教學思想安排教學活動,用公平的態度合理引導每一位學生,使全部同學都參與到語文教學的活動中來。需要注意的是,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教師應站在與學生平等的角度,用理解與包容的語氣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意愿,尊重每一位學生自由表達思想意識的行為。此外,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勇于表達、善于表達,從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進一步為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中學教材《背影》時,教師可以利用有效提問引導學生勇敢地展示自己,比如:“談一談你對父愛的理解。”“你的父親在生活中是怎樣關心你的?”等等,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發言,并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即時評價,以便加強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從而培養學生感恩的意識,進一步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提升。
三、積極創新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些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揣摩,然后結合自己的理解編導出來,之后再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最后老師再給予點評。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文章的記憶和理解,而且還能增強教學效果,從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創造有利的條件。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教材《小英雄雨來》時,教師應思考以下問題:如何在這一節課時間內讓學生們充分理解少年英雄雨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與侵略者作斗爭保衛自己的家園?如何充分理解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國家面臨的艱難險阻?如何充分理解中國人民對侵略者的憤恨?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上述內容,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扮演文中的人物來揣摩任務的心理,然后用20分鐘進行小組比賽,10分鐘小組之間評比,最后,教師給予總結性評價,以此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最終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四、豐富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一直是容易被忽視的教學環節,而實踐教學又是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心理意識的重要途徑。[3]因此,教師應豐富小學語文實踐教學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學習的空間,使其在實際操作中真正懂得健康心理的含義。同時,豐富小學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并不只以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為主,還包括豐富教學內容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體驗社會生活或學習各種語文知識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鍛煉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例如,在學習中學語文教材《春》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戶外進行春游,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春天的生機勃勃,在激發學生創作靈感的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這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時十分有利的。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心理素質形成的重要階段,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抓住機遇,加強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以便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而小學語文作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手段,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為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將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為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從而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進一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霞.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理論觀察,2015(08).
[2]蔡紅艷.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實現語文教學目標雙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64).
[3]顧曉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時代:教師,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