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江東
摘 要:小學數(shù)學水平的高低和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關鍵在于生活中的數(shù)學應用,應用題的解題技巧是最好的體現(xiàn)。提高小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能力,實現(xiàn)解答應用題技巧的多樣化,我們教師必須讓學生以抽象思維訓練為主,努力做好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步驟的訓練。以實現(xiàn)學生對題不慌、穩(wěn)超勝卷的心態(tài)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解題技巧
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小學生解決應用的現(xiàn)狀,一是題材內容不符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往往有些題型的內容在我們農村孩子從來都沒有見過或接觸過,也就是說現(xiàn)在教材中的應用題有許多內容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這就增加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缺乏興趣,缺少與其學科的聯(lián)系與溝通,從而影響到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教師只有普遍采用一問一答的講解;二是教學目標注重解題技能、解題技巧的訓練,忽視應用意識、應用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三是解法不活,解題思路不夠開闊,學生僅僅是模仿解題,沒有選擇的權利,沒有思考想象的機會,更沒有主動探究、創(chuàng)新思維的時間與空間。影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導致學生對應用題理解困難;四是應用題的呈現(xiàn)方式主要以城市為主,把農村的教育忽略,缺乏與農村知識的溝通,導致學生學得不明不白。教學模式單一,多為一例一練,應用性不強,學生學的時候好像明明白白,用的時候無從下手。因此,應用題的教學應該從上面這幾個問題去思考。從而增強應用題的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題教學的效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教學生解決應用題呢?
一、自主創(chuàng)新,鼓勵編題。
在前四步的訓練中,學生已初步掌握了應用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形成了一定的解題技能。通過編題,給思維以廣闊的馳騁空間,最大限度地調動認知結構中的舊知板塊,進入知識的運轉狀態(tài),在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形成新的知識網絡。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結合教材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這部分訓練主要包括:仿照例題編題;看實物編題;看直觀實物編題;根據線段圖或示意圖編題;根據算式編題;定范圍編題等。
二、回顧練習,重視討論。
通過審、析、解三步,教學已告一段落,但不能停留在此。還要讓學生學會回顧過去做過的應用題,展開討論,把思維訓練推向新的境界。這部分訓練包括:較完整、條理地敘述分析過程;計算時敘述每步計算的意義;變換題目的敘述方法;改變應用題的條件或問題并作出相應解答;把問題與算式搭配起來;根據算式補充相應的條件或問題;判斷多余條件;補充條件或問題并作出相應解答。
三、認真把握,仔細審題。
數(shù)學應用題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往往因題目敘述內容較長,沒有耐心,其實只要掌握了審題的技巧,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首先要仔細審題。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往往是十分精確,并具有特定的意義。審題時,就要仔細看清題目的每一個字、詞、句,只有領會其確切的含義,才能尋找解題的突破口,叩開解答之門;其次、審題要善于挖掘隱含條件。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有時對題目的條件進行補充或結果進行限制。審題時,善于挖掘隱含條件,還其廬山真面目,便為解題提供了新的信息與依據,解題思路也油然而生;最后,審題時要善于“轉化”和“建模”。一道數(shù)學題目,在審題時應先把文字語言“轉化”為數(shù)學語言,并結合題意,建立數(shù)學模型、構造數(shù)學算式。總之,解數(shù)學題時,應對題目中的文字語言反復推敲,提取信息,處理信息,獲取解題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使學生在審題中學會動腦,學會分析問題,從而提高數(shù)學素養(yǎng)。
四、認真思考,嚴謹分析題義。
認真思考和嚴謹分析題義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一步。首先要讓學生學會用實物演示、學具操作、畫線段圖或示意圖等輔助手段,使數(shù)量關系更直觀地顯示出來,減緩思維坡度;其次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法和綜合法。分析法的思維方向是逆向思維--執(zhí)果索因。即從最后問題想起:“要求出這個問題,必須要知道哪兩個條件?”通過一步步的逆推分析,把未知量變成兩個已知量相互之間的依存關系(即通過已知量之間的某種運算能得出所需的未知量);綜合法的思維方向是正向思維--由因導果。即從已知條件出發(fā),由兩個已知量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導出一個必然結果。依此法,在基本數(shù)量關系的支配下一步一步前進,直至最后求出問題。第三,在學生基本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礎上,逐步簡縮思維過程,要求學生直接說出條件與問題之間的橋梁,同時逐步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數(shù)量關系,拓展解題思路,拓寬思維廣度。
五、前后兼顧,仔細解題。
要做到“一看二算三查”:看列式與思路是否一致,數(shù)據是否抄錯,算式有無利于簡算的特點;算要按照四則運算的順序進行,鍛煉口算能力和速算能力;查指檢查結果是否準確,是否符合題意、符合常理。在有條理的計算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靈活性。特別是我們在指導學生練習應用題時,最好鼓勵學生實現(xiàn)一題多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嚴密解題的能力。
總之,數(shù)學應用題的教學和其他內容的教學一樣,都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教育教學中,只有我們數(shù)學老師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才能在教學中不斷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化素質。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馬云鵬.小學數(shù)學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羅增儒,數(shù)學教學論[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4]張奠宙.數(shù)學教育學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
[5]張奠宙.數(shù)學素質教育設計[M].江蘇教育出版社.
[6]劉安君.數(shù)學教育學[M].山東大學出版社.
[7]孫瑞清.數(shù)學教育實驗與教育評價概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8]布盧姆.教育評價[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