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洪
摘 要:初中音樂是初中階段學生接受藝術培養,提升審美能力與感知能力的重要課程,也是初中學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渠道之一。“新課改”之后,初中音樂教師摒棄傳統教學的“獨角戲”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引進課堂互動教學,試圖激發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初中音樂教學在引進課堂互動模式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認真分析了初中音樂互動教學策略實施不力的原因,對初中音樂互動教學策略實施不力的原因與對策這一課題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初中音樂;互動教學;原因;對策
“新課改”之后,初中音樂課程具有明顯進步,相較于傳統音樂課堂教學,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感與主觀感受,并通過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刺激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但是,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互動教學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初中學生對音樂教材內容缺乏興趣,并且音樂教師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互動方式較為單一,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這兩點原因角度出發,教師要適當創建音樂教學情境、創建課堂演唱互動模式、創建“音樂+舞蹈”互動教學、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熱情,形成多元化的課堂互動教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初中音樂互動教學策略實施不力的原因
(一)學生對音樂教材內容缺乏興趣
現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勢態迅猛,藝術文化種類繁多,越來越多的流行音樂、外國音樂、日韓歌曲流入中國音樂市場,進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對外界躍躍欲試、缺乏成熟的情感價值觀念,這些特點導致初中生更愿意接觸外來文化及流行音樂,喜歡類似重金屬、嘻哈等音樂形式[1]。初中音樂教材中主要是由不同的民族音樂、民族樂器知識、世界經典樂曲等較為專業的音樂曲目組成,與流行音樂相比較缺乏一定的激情與新鮮,音樂中的審美元素也與現代社會潮流不符,因此,學生對音樂教學缺乏一定的興趣,不愿意主動體會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與思想,陷入“不感興趣—強行學習—厭倦”的惡性循環中。
(二)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化
“新課改”之后,音樂教師積極引進先進的互動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轉變自身教學理念。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始終處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誤區中,認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就是一種課堂互動方法,學生回答教師問題就是教學互動。這就直接導致初中音樂課堂無法落實互動教學,音樂教師無法實現師生有效互動。
此外,部分音樂教師無法理解互動教學的真正含義,就照搬網絡上的互動教案,忽略了不同班級學生的不同情況,導致音樂互動教學“形而上”現象,不僅不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降低了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二、初中音樂互動教學優化策略
(一)創建音樂教學情境,調動學生互動積極性
初中音樂教師要想真正實現教學互動,首先就是要創建課堂音樂教學情境,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音樂學習心態,調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自主互動,主動與教師交流音樂賞析感受[2]。
以音樂教材中《青春舞曲》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根據這首歌曲的主要內容給學生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如:“在吐魯番盆地,盛產哈密瓜、葡萄、天山雪蓮、和田玉;其音樂形式主要以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塔爾族等少數民族為主。請根據這句話猜一個地名”,并在教室中播放較為歡快的新疆歌曲與舞蹈視頻。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歡快、愉悅、興奮的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猜謎熱情,從而引發學生的互動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與教師談論關于新疆的信息,并進一步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青春舞曲》的演唱。
(二)創建課堂演唱互動模式,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初中音樂教師要徹底實現互動教學,獲取課堂互動的教學效果,就要在創建音樂教學情境的基礎上引入相應教學活動,比如:演唱互動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在課堂表演的方式體現學生的課堂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感知,讓學生有表現自我的空間,引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實現高效互動教學。
以上述《青春舞曲》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已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課堂教學基本進入了“討論新疆相關事務”的環節,此時教師要引出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新疆是一個十分質樸、熱情的地方,在那里有許多熱情、奔放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青春舞曲》,感受新疆人民的熱情,看看那里的‘青春是怎么樣的”,進入歌曲學習階段[3];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上臺演出,通過“歌曲我們已經基本學完了,咱們班級有哪位小帥哥或者小美女能夠將這首歌里面的‘青春唱出來呀”等語言激發初中學生的自我表現期望較高的特性,進一步進行演唱互動。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臨時舉辦一個班級歌唱比賽,讓學生演唱《青春舞曲》,互相比較誰唱的更加熱情,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模仿新疆人唱歌”。
(三)創建“音樂+舞蹈”互動教學,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熱情
音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音樂+舞蹈”互動教學,一般情況下,音樂教師都是藝術專業出身,自身的舞蹈及音樂藝術素養較高,教師可以和學生“分工合作”,由教師和班級學生分別演唱和伴舞,調動班級互動氣氛,激發學生“愛熱鬧”的心理,促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打成一片”,共同投入到音樂教學中[4]。
以上述的音樂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出“哪位同學演唱,我可以給她伴舞,大家就可以觀賞歌伴舞了,同學們可以毛遂自薦,也可以推薦其他人”,或者提出“有哪位同學會跳新疆舞的,我們一起給新疆舞配樂好不好?”
結語:
綜上所述,良好的初中音樂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初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的正確情感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初中音樂教師要認真分析課堂互動教學實施不力的主要原因,從學生的學習感受角度出發,創建符合學生音樂學習需求的多元化課堂互動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音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左萍.淺談初中音樂互動教學策略實施不力的原因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9(12):17+21.
[2]李娜.初中音樂課堂互動教學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27):44.
[3]朱夢蕾.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探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12):110-111.
[4]王璐.構建初中音樂互動課堂的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7(36):158-159.
[5]雷紅霞.初中音樂互動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