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澤遠 郝云龍
摘 要:保險學作為一門山東省自學考試課程,內容較多,覆蓋面較廣,我校歷年通過率并不是非常理想。本論文結合應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理念和學生學習水平,從教學方法、學時安排、師資水平等方面找出了問題之所在,并對相關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保險學;教學方法;人才培養
一、保險學課程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課本內容乏味,學生興趣偏低
保險學作為一門山東省自考課程,整體覆蓋面較廣,體系架構完整,內容知識豐富。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的聽課效果不是很好,對于最后的考試一般都是以臨時突擊和題海戰術為主。造成其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課本知識重復率較高。同一知識點會反復出現,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在授課過程中,學生掌握了知識點,在聽類似內容時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能力下降等問題。其次,課程知識理論性較強。雖然加入了一些案例和相關閱讀資料,但是學生對于一些抽象概念、保險主體確立和相關保險原則的運用等方面理解都不透徹,對于一些概念經常混淆,重要的知識掌握并不全面。
(二)學時分配明顯不足
保險學全書共397頁,分為十章。重點內容較多,知識點零碎,設計到簡單的計算。此外,還涉及到山東省和全國自學考試真題的練習和知識點回顧,后期模擬題的訓練。第一學期48課時,只能對課本內容進行大致講解,無法對重點知識進行延伸和擴展。第二學期為16學時再加上考前輔導10個學時,只能對近五年的山東省和全國卷自學考試試題進行講解,完成模擬題和知識點梳理的大部分內容,學生整體掌握情況參差不齊,剩下的課時無法在后期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
(三)保險學實踐不足
保險學是一門與實際聯系性較強的課程。課本內容和教學設計之初,非常重視理論內容的學習,忽略了知識的運用和應用的重要作用。實踐是檢驗知識的唯一標準,期末考試或是自考考試只是檢驗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手段,學生能否學以致用是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標準。特別是保單、保險合同格式和條款、保險合同的成立、生效、終止等內容課本上的知識比較淺顯,內容涉及不深。此外,教師的實踐經驗也是需要重視的一個環節。許多應用型大學的老師,自身理論知識較強,但是實踐經歷較少,對于一些原理、原則的應用并不是很熟悉。在這種情況之下,很難對學生的實踐學習起到指導作用。
二、保險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保險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導致近年來保險學自學考試通過率屢次不理想,達不到省平均線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于上述的問題必須針對性制定相關方案,構建更加完善的教學體系,從教學方案、教學目標入手,轉變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完善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措施結合才能實現
(一)刪減重復要點,增加案例、實踐內容
保險學教材特別是前面的章節內容,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基礎知識,解釋部分比重太多、用詞抽象而且一些知識點大量重復,這樣的方式適得其反,非但沒讓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還容易把學生繞暈,不知道章節的重點內容是什么。因此,建議適當刪減解釋內容,避免知識點重復解釋,可適當增加案例和相關練習題的形式來鞏固知識點。其次,應增加課本的趣味性。全書絕大多數內容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圖表、流程圖等呈現形式較少,在書中可以適當增加圖片占比。一方面是長期進行文字閱讀,效率難免降低。另一方面,以圖表等方式呈現出的知識通俗易懂,方便理解。最后,案例教學法在保險學中的應用被廣泛研究。作為一門聯系實際較強的課程,案例教學法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正確地選擇案例、注意案例教學的組織形式、將案例與其他教學方法聯系起來,將對學生們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適當增加學時分配
從目前保險學所使用的教材來看,上學期48學時的內容并不能滿足授課的需要,建議把學時調整為48理論學時加16實踐學時,一共64學時。老師在課程內容上可以講解的更加詳細,此外還可以適當地增加理論應用等相關內容的知識。下學期的16學時加10學時的考前輔導,建議改為24學時加8學時的考前輔導,共計32學時。保險學知識點零碎,除了要對重點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和適當擴展外,其他的知識點也要有所涉及,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充足的學時作為保障是無法實現。在充裕的時間下,才能建立理論+習題+實踐的三位一體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與保險有關的知識。
(三)校企合作,優勢互補
很大一部分老師是從學生直接轉變成了教師,社會經歷較少,對于保險有關的理論了解較多,但是知識的應用了解較少。保險學教師擁有相關的社會經驗是必不可少的,學校和保險公司或是相關的監管部門建立合作關系,老師定期去相關單位進行社會實踐,了解相關的社會經驗,才能更好地教會學生、指導學習。此外,保險公司遇到的一些問題如保費的定價、產品的設計、合同的擬訂等相關內容可以作為學校研究的內容,讓教師以及學生進行深入的探討。利用先進的知識與理念解決保險學公司甚至監管部分的難題,真正地做到一舉兩得。
(四)因材施教,多種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學生學習水平差距較為明顯,兩級分化嚴重。單一的授課方式和方法很難滿足當代學生學習的需要。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獲取的便捷化使得學生嚴重依賴于手機的使用,對傳統的授課方式提出挑戰,枯燥的課堂很難吸引住學生。基于這兩個客觀因素,把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思考的能力。可采取的方式有情境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相結合、分組競賽法和問題教學法相結合、現場教學與講授法相結合以及體驗式教學法等,利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做學習的主人,避免學生學習疲勞,提高了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韓寶珍.“保險學”案例教學:案例選擇與過程設計[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11):25-27.
[2]王茵.案例分析法在“保險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05):93-96.
[3]任旭.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保險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5(30):93-95.
作者簡介:
孟澤遠(1992-),男,山東濟南人,煙臺南山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保險、證券投資郝云龍(1998-),男,山東聊城人,煙臺南山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