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艷豐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尤其是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各大高校為以良好的姿態迎接這一挑戰,積極研究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基于此背景下,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優化策略進行有效研究,以期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及實施,在實際的教學中使得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滿足該教學標準的要求。在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如何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更多的解題技巧逐漸成為了高中絕大多數學校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通過發散學生思維來培養學生的發現式學習
數學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是將學生的考試成績放在第一位,但是同其相反的現代教學觀念則是將該范圍擴大至培養學生本身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1]。探究式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很多問題,同時對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該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框架并形成自己獨有的知識體系。但是,該過程的實施離不開數學教師的引導與指點,尤其是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發散式培養。除此之外,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也可以結合課堂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究式學習與教學,或者是結合多媒體的特點來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等。其中不管教師采用何種形式都應該始終將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式學習,通過和其他同學的討論提高自己的思維意識。
二、通過加強指導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活動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解題技巧、數學方法的過程[2]。俗話說:“學然后知不足”顯然進行過預習的學生在教師的授課中更加可以做到注意力集中、明白需要詳細做筆記的地方、清楚需要認真聽講的地方,也就是說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明白教師本節所講授內容的大體框架。除了課前預習及時復習也是數學學習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及時復習指的是通過反復閱讀教材、查找資料、訓練習題來鞏固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理論框架的理解的過程,同時及時復習也可以將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內化、建立起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然后通過比較、分析、運用來達到整理筆記并將新知識由懂變為會的目的。獨立作業作為高中數學優化教學的另一種有效策略也應該被教師所重視,該策略具體指的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于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3]。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要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并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
三、通過啟發學生來幫助其獨立解決數學問題
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中,當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時教師應該通過合適的方式來巧妙回答,也就是以另一種提問的形式來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給學生傳遞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以便于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同時這也是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基于此,很多教師都會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傾囊相授、不厭其煩的為學生講解同意問題、除了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問題教師也會給出學生標準答案。表面上教師幫助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解決了數學問題,學生也是十分滿意教師的教學,但是深入研究不難發現這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也就是解決學生獨立答題的問題。這一點從學生可以聽懂知識但是不會做題就可以發現,出現該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將自己作為了教學活動的主角并沒有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學生作為配角只是在被動的接受知識并沒有將教師自己思維的結果真正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學生沒有對教師的教學過程、解題過程進行深入的思考也沒有積極參與其中,這必將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發生變化[4]。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必馬上給予解答,而是設計一系列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問題反過來向學生提問,促使學生積極地、獨立地思考并回答;然后教師再提問,學生再思考、回答……在一系列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后回答的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解決了當前的問題,而且經歷了思考、理解、回答、再思考、再理解、再回答的全過程,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掌握了當前的學習內容,提高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結束語:總而言之,由于高中數學在高考中占據的重要地位,數學教師應該基于新課程標準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技巧、通過不斷地優化教學策略來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宋楊.新理念下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8,(12):17-18.
[2]姜華.論新時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9,(26):91.
[3]李貴.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優化整合的策略解析[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1):160.
[4]胡良均.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中內容選擇與教學優化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9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