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龍
摘要:“微課”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進行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從而呈現短小精悍、目標明確且內容完整的教學資源或教學活動。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巧用微課,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拓展識字方法,使識字課堂變得生動多彩。
關鍵詞:微課;識字;興趣;效率;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識字教學存在單一化、程序化、被動化等特性。學生覺得識字枯燥無味,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師仍然采用“機械記憶、被動學習”的教學方式。今天的社會是快節奏的社會,是新的“微時代”,微信、微博、各種微視頻App大行其道,微課在這種大環境下應運而生。“微課”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進行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從而呈現短小精悍、目標明確且內容完整的教學資源或教學活動。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巧用微課,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拓展識字方法,使識字課堂變得生動多彩。
一、微課激發識字興趣
(一)直觀教學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微課是動態的視頻,容易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需求與興趣,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使識字學習由枯燥無味變得興趣盎然。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識字4《中國美食》時,我結合課文內容,剪輯加入了《舌尖上的中國》和介紹六安特色美食的視頻片段,制作了一節微課在課前播放。學生面對如此多的美食,垂涎欲滴,興致勃勃,此時再引導學生認識書中的美食,進而識字,學生興致高漲,樂于接受。
(二)游戲互動激發興趣
教育家卡羅林認為: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戲,學習任務如果是以游戲的方式呈現,那是孩子們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傳統識字教學的“機械記憶”單調乏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從而在思想上開小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始終處于一種愉快的狀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識字教學微課中,教師可以用“猜謎語”“唱歌謠”等游戲導入新課,用“找朋友”“摘蘋果”等游戲鞏固練習。學生在互動性很強的游戲中識字,把自己完全代入情景之中,激發識字愿望,做到積極主動識字。
(三)及時評價激發興趣
積極的評價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能夠使學生樹立信心,誘發學習興趣,內化學生人格。對于學生取得的成績,我們教師應不吝贊美之詞,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激發學習積極性。在識字教學中,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都可以使用微課。在微課中,我會制作互動練習,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學生沒有答對,我會說“真遺憾,再想想”等類似句子,再配上遺憾的表情。如果學生答對了,我會給他“你真棒!”“給你點贊!”等評價,畫面會出現大拇指或送星星、送鮮花等。學生在激勵之下,對識字越來越有興趣,不斷進步。
二、微課提高識字效率
(一)微課能直觀了解造字方法
“六書”指古代的六種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學生在低年級接觸到的造字方法基本是象形、會意、形聲三種。在識字教學中,運用造字方法來指導識字教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它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字形和結構,知其所以然。但造字方法是抽象的,如何理解它是難點,單純的概念解釋是行不通也是小學教學不允許的,而運用微課就能輕松解決這一問題。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識字8》時,我制作了漢字演變的微課,首先出現小鳥的畫面,接著出示“鳥”的甲骨文,這時學生可以看出“鳥”字和原本的形象是很接近的,接著展示“鳥”字的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字體,使學生很容易明白“鳥”是象形字。再如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日月明》時,用微課動畫演示就能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會意字的造字方法,如:眼睛上的水是“淚”,人靠在樹上是“休”,不正就是“歪”。
(二)微課能輕松區分形近字
漢字形近字很多,低年級學生要想區分它們十分困難,即使做了大量的辨字組詞練習,很多字學生還是容易混淆。針對這種情況,我使用微課幫助學生辨別形近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猴子種果樹》后,我制作了微課《“撥”和“拔”的爭吵》,課中兩個好兄弟“撥”和“拔”晚上在明明家的書房吵了起來,因為明明把“挺拔”寫成了“挺撥”,被老師批評了。兄弟倆在爭吵中慢慢地想到了怎樣讓人們區分他們:“撥”的提手旁邊是個“發”字,也就是出發、發出的意思。發短信時人們撥了號碼,信息就可以發出了;在“紅掌撥清波”的詩句中,鵝用腳掌輕輕一撥就出發了。而“拔”的提手旁邊是“友”上面多了一點,我們可以這樣記:朋友多一點就有力氣把東西拔起來了。挺拔的樹木被拔起來,拔河時想要取勝,都需要朋友多一點兒;拔蘿卜更是告訴我們朋友多一點兒才能把大蘿卜拔出來。通過這樣有趣的故事,學生能牢牢記住“撥”和“拔”的區別。
(三)微課能進行差異化學習
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習效率不同,因此,教師的教學目標必須適當,不能過高或過低。在傳統課堂上可能有的學有余力,有的學生卻跟不上節奏,教師顧此失彼。微課只介紹一個知識點,時間比較短,一般不超過10分鐘,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個性化學習;如果一次沒有學會,可以重復再學。因此,使用微課進行識字教學,可以使學生彈性安排學習時間、學習進度,更加人性化。
三、微課拓展識字方法
(一)圖形合成識字
微課可以使用精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使學生迅速進入識字情境中,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幫助學生識記字形。如在教學《日月水火》這篇識字時,微課開始展示“日、田、禾、火”等實景圖片,再利用Flash動畫將圖片漸變成相對應的文字,使學生了解文字的創造過程,也能輕松記住字形。
(二)動畫演示識字
微課可以利用自身音視頻合一的優勢進行動畫演示,編創故事,融識字于有趣的故事中。如在教學“休”這個生字時,我用微課編創了這樣的故事:“炎熱的夏天,一個人在徒步趕路,他走了很久,累得滿頭大汗。可荒郊野外,沒有可以休息的地方。這時,他看見路旁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濃蔭蔽日。他十分欣喜,便走到樹下,靠在樹上休息。”故事放完后,我再出示“休”字讓學生進行學習,有關它的形和義的識記迎刃而解。
(三)在語境中識字
學生識字應依托語言環境,脫離語言環境孤立地進行識字教學,必然是費時費力卻收效甚微。微課可以真實再現生活場景,在這樣的真實場景下識字,不僅有助于理解生字的音形義,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在教學《升國旗》這篇課文時,用微課創設師生一起去天安門廣場參加升旗儀式,學生在升旗儀式的過程中,識記生字,練習說話,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微課可以融合多種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學生識字效率。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微課與識字教學結合的研究,使學生愛識字、想識字、會識字,為閱讀和習作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杰遠.微課的原理與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
[2]張菊香.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