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煌
摘要: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碰撞、發展的過程中,全球進入新媒體時代,沖擊著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無形之中對播音主持提出巨大挑戰。那么播音主持應充分認識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特點,探索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措施,提高競爭實力。
關鍵詞:播音主持;新媒體;傳統媒體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有更強的互動性,傳統媒體特別是地市級傳統媒體開機率很低,大部分觀眾已經流失,傳統的文化傳播陣地已經消失殆盡。在這種情況下,單一的播音主持模式也變得多元化,大量信息都可通過新媒體直播形式傳遞出去,對傳統的播音主持提出更高的能力與素質要求,其傳播意識和互動能力、主持風格的獨特性等都應進一步強化,而這些是播音主持在傳統媒體時代很容易忽視的部分,在新媒體時代應得到更多關注。
一、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特點
新媒體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出發點,結合使用通信技術的要求,不斷突破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的限制。新媒體的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和傳統媒體比起來有極大的突破,例如數字媒體、移動電視、手機媒體等。現如今,電子雜志和微信、微博等都是新媒體傳播信息的重要形式,并在內容上融合文字、音頻、視頻等,確保快速有效地傳播信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地市級媒體的播音主持的工作環境發生明顯的變化,為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的發展,播音主持人員就必須在實際工作中端正工作態度、樹立學習理念,滿足播音主持工作的時代要求。
二、地市級媒體播音主持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措施
(一)增強本土新聞傳播意識
在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員是向受眾傳遞各種新聞信息、連接媒體和受眾的紐帶,應持續增強自身本土新聞意識,理解新聞傳播的本質與規律,能較準確地判斷新聞信息具有的價值,并及時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新聞,不斷優化新聞傳播效果。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最大的特點就是“快”,在新聞現場一臺手機拍攝畫面+現場解說,發朋友圈、公眾號、官方抖音等就完成了新聞的傳播。針對新媒體的特點播音主持應該走進新聞現場,將演播廳搬到新聞現場,這是一場新的革命。播音主持人員也是傳播信息的一種工具,務必要樹立為受眾服務的新聞意識,培養自己的人文情懷。播音主持人員應持續提高業務能力,圍繞大眾需求確定播報新聞的內容與形式,從大眾的角度分析問題,從細節上關懷大眾[1]。如岳望高速,前后修了五年一直沒有通車,時間馬上就到了國慶小長假,這條路的通車與否很受關注,2018年9月29日上午記者獲悉:就在這天的下午4點30分這條高速即將通車。于是主持人就站在了新開高速的入口處,將何時通車、沿線經過那里、北上南下的車輛從那里進入等信息告訴大家,并配發文字與圖片,通過公眾號對外傳播。當天的點擊率就達到了8萬多。這就是播音主持靈活應對本土新聞傳播中的問題,更好地為大眾服務,提高新聞對大眾的吸引力。
(二)加強和受眾的互動
播音主持人員在新媒體時代獲得和受眾互動的有利條件,如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和受眾互動,或利用直播APP等網絡平臺和受眾交流、互動。特別是現在的手機網絡直播,非常強大。可以將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通過手機送達到每個受眾。
新媒體快速傳播的時代,觀眾不在守候電視機前,他們更容易接受“快餐”式、“碎片”式的信息接收。這種情況下使得地市級傳統播音主持不得不從原來的演播廳里、欄目當中走進新聞現場,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例如在《炎炎夏日小區居民卻無水可用》的節目當中,某小區幾千人因為水壓過低,導致生活用水很不方便,主持人現場與觀眾互動了解事情的原因并與自來水公司領導對話,最終促成了問題的解決。節目大段的采用同期聲,不用太刻意的講究畫面和編輯,事后迅速的通過新媒體的傳播,對民生問題的解決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傳播效果。
(三)積極樹立獨特個性
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特征和個性在新媒體時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彰顯。在過去的傳統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員的風格顯得標準化、概念化,好像新聞主播一直是高高在上的,非常嚴肅。這樣的臉譜化個性表達很顯然無法繼續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樹立獨特個性、體現風格特色是播音主持在新媒體時代的重要工作。一般情況下,播音主持人員的個性由四個要素構成,分別是語言風格、形象特點、學識修養、創新精神,該個性化特點和內容的發展、形式的創新存在密切聯系,要求播音主持在工作過程中應拿捏好情感因素,注意控制聲音、駕馭節目等。新媒體時代的優秀播音主持人必須做到基本功扎實,并在基本功的保障下傳承、發展、創新,充分彰顯播音主持個性,保證技巧性與靈活性共存。
當然,在播報新聞中注入人情味時應把握好尺度,不能過度煽情,以免影響新聞的客觀性和廣播電視媒體的公信力[2]。例如在調查類節目當中,應當充分聽取雙方意見,用事實說話,不選邊站。在做人物報道當中,特別是典型的道德模范、基層民警、環衛工人盡量要用平實的語言,通過拉家常的方式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當中。這些都能在實踐當中樹立播音主持的獨特個性。
三、結語
面對新媒體時代,地市級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想要實現長遠發展,就應用好現有條件,思考并探索發展之道,堅持學習新知識,提高對自身工作的要求,不斷增強本土新聞意識,善于和受眾有效互動,特別是要樹立獨特的播音主持風格,提高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質量,為廣播電視新聞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馬敏.新時期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J].科技傳播,2018,10 (11):66-67.
[2]李靜,馬云.淺談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與新媒體的融合[J].傳播力研究,2018,2 (2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