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斌
摘 要: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猛,經濟發展必將帶來環境的惡化,在這一點上全球都應該作出深刻的檢討,我國清潔生產起步較晚,很多工廠排放有害氣體導致我們的藍天白云不再,排放的污水導致我們的綠水青山不再,一例例刻骨銘心的教訓告訴我們,發展一定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對清潔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的討論,得出了一些綠色環保生產的經驗。
關鍵詞:清潔生產;可持續發展;生產法律
1 前言
清潔生產是一個概念,它包含了工廠最佳工作生活的方針辦法。它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工廠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和業務效率。這一概念也適用于盡量減少廢物處置和修復的需要,其適用與環境和經濟業績的不斷改善有關,它是一種綜合的、預防性的方法,以盡量減少環境風險,而不是一種治療方法。清潔生產的好處包括減少廢物、回收有價值的副產品、改善環境績效、提高生產力、提高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和全面降低成本。全球最佳的環境管理實踐可以上傳至云系統,以適應合適的清潔生產技術。
2 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作為一種工具,通過在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不斷應用綜合預防環境戰略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污染控制技術的效率低下和全面無效的性質,以及這些技術與日益強調可持續發展不相容,因此出現了污染預防措施。從忽視到預防的逐步發展最終導致了為工業節約經濟以及為社會改善環境的發展,這基本上強調了清潔生產的目標。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減少使用有毒材料,減少排放和廢棄物的數量和毒性,產品可以更加綠色環保。清潔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和服務質量。清潔生產可以特別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和那些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的國家,其方法是規劃、設計和管理實踐,促進對無法避免的有限數量的廢物的再使用、再制造和再循環的創新方法。從清潔生產的角度對工藝技術進行比較評價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以及清潔生產實踐。對生產過程和服務的環境和有關業績進行評價,以及隨后的核查和核證,對提高采用清潔生產的決策質量大有幫助。結果表明,為了通過提高整體環境意識來支持更可持續的發展進程,必須解決不同的利益群體。
清潔生產與環境管理的其他要素相結合,是保護人類和環境健康、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不考慮環境影響的生產造成了水和空氣污染、土壤退化以及酸雨、全球變暖和臭氧耗竭等大規模全球影響。為了創造更可持續的生產方法,需要改變人們對污染防治的態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1989年提出了清潔生產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在過程、產品和服務中持續應用綜合預防性環境戰略,以提高生態效率,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
清潔生產活動包括預防污染、減少污染源、減少廢物和生態效率等措施。它們包括更好的管理和管理、有毒和有害物質的替代、工藝改進和廢物的再利用。這個概念的核心是預防污染,而不是控制污染。清潔生產的概念對特定產品的需求提出了疑問,并探討了滿足這種需求的其他途徑。它是我們使用資源的速度減慢,并逐漸從線性過程向更循環的過程轉變,這與自然界中發現的過程類似。清潔生產的最終目標是實現“閉環”操作,所有多余的材料都被回收到生產過程中。清潔生產的四個要素是:預防措施--潛在污染者必須證明某種物質或活動不會造成損害;預防辦法是在污染源而不是在污染產生之后防止污染;民主控制是工人、消費者和社區都能獲得信息并參與決策;綜合和整體的方法是處理所有材料,能源和水流動使用生命周期分析。
清潔生產的好處包括減少廢物、回收有價值的副產品、改善環境績效、提高資源生產率、提高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全面降低成本。實現清潔生產可以像采用更好的內務管理實踐一樣簡單,也可以涉及與流程和產品相關的更復雜的措施。更復雜的選擇可能包括轉向可再生能源,提高材料效率,以及副產品的再利用和回收。該產品本身可以減少資源消耗,延長其使用壽命,并允許拆卸和回收其零部件。清潔生產需要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過程和產品,以及如何使它們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更小。
為了成功地實施,這個概念必須在組織內有效地交流。各級員工,包括高級管理人員,都應積極參與。根據預防原則,確定要逐步淘汰的危險物質;進行化學/物料流動分析;制定生產過程中危險物品逐步淘汰的時間表及其伴隨的廢物管理技術;實施和進一步發展清潔生產工藝和產品;提供培訓、技術和資金支持;積極向公眾傳播信息,確保公眾參與決策;以管制和經濟鼓勵措施促進逐步淘汰物質;利用社會規劃促進向清潔生產的過渡,使受影響的工人和社區參與。采用清潔生產技術的公司可以大大降低遵守環境法規的成本。后者通常比控制技術更具成本效益。處理廢物的費用減少了,而且有可能通過創新或銷售副產品來發現新的市場。清潔生產可以降低環境風險和責任,提高競爭力。通過展示對清潔生產的承諾,企業也可以改善他們的公眾形象,贏得消費者的信心。
清潔生產是我國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實現我國污染控制重點由末端控制向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的重要措施。強調預防污染物的產生,即從源頭和生產過程防止污染物的產生。清潔生產是一種新的創造性思想,它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增加生態效率和減少人類及環境的風險。清潔生產從一個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全過程分析其對環境的影響。把一個生產和服務過程抽象為 8 個方面,即通過原輔材料和能源、設備、技術工藝、過程控制、管理和員工 6 個方面輸入,得出產品和廢棄物的輸出。通過優先回收和循環使用,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的外排量。
對于新建項目,要有前瞻性。要及時掌握國家、地方的環境保護政策、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和發展走向,全過程考量項目的排污情況和資源利用率,避免盲目投產帶來不可彌補的后果。對于現行裝置,可以組織清潔生產分析。收集相關行業先進的生產標準,或與國內外同類裝置清潔生產指標對標。根據生產裝置現狀,評價產污排污狀況,開展“三廢”治理,深挖節能減排增量,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持久攻堅戰。此外,還要立足于生產過程和人員管理,設置清潔生產目標。根據環境保護法規、標準和總量控制規定,以節能、降耗、減污為重點,確定近期、遠期預防污染目標。完善生產管理“軟件”建設,包括崗位責任制、加強崗位管理、完善操作規程、加強崗位操作報表和臺賬管理。主動申請清潔生產審核,定期組織培訓、加強宣傳,增強全員安全環保、節能減排意識,確保各類指標滿足標準要求。
3 總結
本文通過介紹如何清潔生產和可持續發展,向業內從業人員和相關領域科研愛好者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部分辦法,我國工業生產只有遵循這些環保的生產方式,才能更加高效的加快我國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偉偉,清潔生產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8, 30(04):221+227.
[2]何曉君,楊會玲.清潔生產——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J].化工管理,2018(12):5-6.
[3]王洪喜.農業清潔化生產是園藝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J].遼寧農業科學,2017(02):55-56.
[4]何婉莉.清潔生產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7,7(03):33-34.
[5]徐廣英,張萍.清潔生產與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分析[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6,34(03):44-46.
[6]任英欣.可持續發展視角下清潔生產法律制度的重新審視[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6(0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