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學;職業素養;教學改革
高中職業院校不僅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非常注重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去的能力和技巧。由于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高速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教育事業中的重要部分,高職教育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在提升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的同時,重視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局限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求。而體育教育也是高中職業院校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對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教授學生加強鍛煉的技能、為學生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所以基于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深入探討和分析高職體育教學工作的改革策略,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關注。
一、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不夠
現在有一部分的高職學校和老師不重視體育教育,甚至認為體育是學校學習中的“副科”。有的老師讓學生集合之后便讓他們自由活動,并沒有傳授實際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學生們也因此不重視體育課,體育課就用來聊天、散步等,放松一下心情。有的學校甚至直接用文化課占用了體育課,更不用談加強體育教育了。由于沒有引起學校和老師足夠的重視,高職體育的實際教學內容與學生在初中所接受的體育教育內容差別并不大,沒有讓學生得到更高層次的體育技能及職業素養的培養。長此以往不但會打擊到學生對學習體育的積極性,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1]。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現代社會下的體育教學不僅僅要求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鍛煉方式或者體育技能,還要注重將理論知識滲透到實操中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但是在現今的高職體育教學中,一些老師拘泥于生硬的理論,不懂得變通和靈活運用教材,在課堂上經常強調的是一些生澀復雜的相關概念或者鍛煉方式的優質與劣質之分等這些沒有太大實際效用的內容?;蛘邽榱诉_到教學目的而進行單純、機械的體能訓練。雖然從表面上看能夠完成基礎的教學任務,但實際上與現代社會所要求的職業素養的培養是相背離的。
(三)學校體育教學的相關設備落后
有一部分高職院校更重視文化課的發展和培養,忽視了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對其投入的資金也相對較少,導致了學校用于體育教學的硬件設施得不到及時的維保和更新,設備陳舊或者已經落后于教學的需求。硬件設施跟不上要求,無法為高職的體育教學提供基本的保障,例如在學習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或動作時,沒有相應的視頻、電影或競技比賽為大家起到參考指導作用,這不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2]。
(四)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體育職業意識
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的高中相比,它的教學方式和培養方向是不同的。高等職業院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發展規律的職業,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能有一個大致明確的方向。然而目前有一些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卻偏離了教學的“初心”,僅僅注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對于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關注度不夠,導致了學生在真正進入社會之后,無法接受“職業運動員”的角色,不能把自己與職業運動員關聯起來。
二、基于職業素養的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改變高職體育教學的教育理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其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體育教學的發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其影響。為了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和順應當今高職體育教學的新潮流,更新高職體育教學的教育理念是刻不容緩的。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課給學生甚至老師的印象就是隨便敷衍一下就完成了一項任務,很多老師的體育課就是把學生們集合在一起,隨便繞著籃球場跑一兩圈之后就解散自由活動了。這種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要求,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們在放松娛樂的過程中領悟到一定的精神或掌握某些技能。所以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第一個要點就是體育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將一些能夠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內容糅合到課堂中去,真正把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落到實處。老師也要對自己有所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響應時代的號召,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內容[3]。
(二)設定教學內容和計劃應該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歸根到底是要為學生服務的,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其學習方式和思維習慣都會有所不同,每種性格的學生也有自身獨特的思維方式。因此老師在制定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計劃的時候,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計劃,才能體現其實用性與可行性。制定教學計劃方便老師對課堂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提前將能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內容安排到計劃中去,便于更好地利用課堂的時間,讓學生在加強教育鍛煉的同時自身的職業素養也得到了升華。
(三)豐富教學方式,利用多種手段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老師如果能夠利用多種方式,豐富課堂內容,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營造和諧有趣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將良好的生活習慣方式與積極的工作態度等融入其中,為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豐富教學方式的方法多種多樣,例如在平常的體育課堂中老師可以適當設置相應的體育競技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來,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和成就感,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積極的競爭意識。這種將課堂教學輕松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了當代教育工作的發展趨勢,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具有重要意義[2]。
(四)注重運用新型的教學評價模式
在日常體育教學中,老師要勇于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對于學生的考核與評價工作要避免生搬硬套,總是從某一個方面去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是比較片面的。老師應該從多方面進行考核評價,例如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努力程度、完成教學任務的進度等,這些都可以作為老師對學生進行考核的參考。傳統教學模式常常采用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占比進行考核評價,其中期末考試戰相當大的比重。這種考核方式重結果、輕過程,導致學生不重視平時的學習,習慣在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這種狀態對于學生真正掌握知識職能與職業素養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老師應該平衡學生的日常表現與期末考試成績,讓學生平穩踏實地進行有效的學習。利用綜合性的考核方式有助于讓學生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職業素養也相應得到了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職業素養培養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的,這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對于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和老師都應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尋求進步和新方法,推動基于職業素養培養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劉志輝.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路徑探究[J].才智,2019(15):63.
[2]張敬恒.基于職業素養培養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7):173-174.
[3]杜電電.職業素養培育視閾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路徑[J].學周刊,2019(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