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正


摘要:目的:揭示改革開放40年沈陽市大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發展變化,存在的問題,產生的主要影響因素,旨在為政府咨詢服務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文獻資料法、測量法、比較研究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等方法進行研究。結果:男生身高、體重、立定跳遠等三項指標均值2019年高于1979年(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肺活量、肺活量指數、50米跑等三項指標均值2019年低于1979年(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女生身高、體重、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等四項指標均值2019年高于1979年(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肺活量、肺活量指數等二項指標均值2019年低于1979年(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50米跑指標均值(p≥0.05)差異無顯著意義。
關鍵詞:沈陽市大學生;體質健康;40年比較
大學生是我國人力后備資源的核心力量,承擔未來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重要任務,是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軟實力中的重中之重。不言而喻,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體質健康,失去體質健康就失去了一切。因此,揭示改革開放40年沈陽市大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發展變化,存在的問題,產生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政府提供咨詢服務,促進體質健康發展,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1979年沈陽市大學生2476人(男生1269人、女生1207人),2019年沈陽市大學生15182人(男生10119人、女生5063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1979年沈陽市大學生體質健康數據,來至遼寧省體育科學研究所《沈陽市大學生的體質特征與評價》[1]。
2.測量法
2018年9月,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檢測細則[2]的要求,對地處沈陽市的6所大學學生進行身體形態、機能、身體素質檢測,剔除異常數據,獲得15182例有效數據。
3.比較研究法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通過1979年與2019年的比較,鑒別體質健康40年的變遷。
4.邏輯分析法
采用歸納、演繹、類比、綜合與分析等邏輯方法,對所研究的現象、統計數據深度探討,論證有關結論和建議。
5.數理統計法
自編統計提綱,調查數據錄入計算機程序,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處理。
二、結果與討論
(一)男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比較
表1顯示,男生身高、體重、立定跳遠等三項指標均值呈上升趨勢(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肺活量、肺活量指數、50米跑等三項指標均值呈下降趨勢(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身高標準體重雖然正常,但距超重標準近在咫尺。超重、肥胖危險因素早期預警,引起相關部門關注,加以預防非常必要。
(二)女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比較
表2顯示,女生身高、體重、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等四項指標均值呈上升趨勢(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肺活量、肺活量指數等二項指標均值呈下降趨勢(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50米跑指標均值(p≥0.05)差異無顯著意義。然而,在《標準》評分中只得20分,距及格標準還有較大差距。男女生肌肉軟,身體笨的局面沒有任何好轉。
(三)沈陽市大學生40年體質健康變遷的主要影響因素
1.社會發展影響因素
改革開放歷經40年的艱辛努力,社會發展滄海桑田巨變。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經歷十年的社會政治動蕩,經濟發展滯后,物質匱乏,青少年營養、醫療衛生保障較差,生長發育受到影響;改革開放40年,社會政治穩定,經濟高速發展,生活水平有較大的提高,營養豐富,是大學生身高、體重發展的主要動因。
由于社會的發展變化,從工業社會進入信息化社會,體力活動大幅度減少,上樓乘電梯,出門坐汽車;電子產品的發展,吸引青少年的電子游戲占據其余暇時間的絕大部分,擠掉戶外體育鍛煉時間,心肺功能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致使肺活量、肺活量指數急劇下降,女生已經跌到2500毫升正常值[3]以下的危險程度。
2.學校影響因素
(1)中小學影響因素
中小學原本是天真無暇、無憂無慮、活潑好動的時光,更是身體發育、機能發展、身體素質提高的黃金時期。然而,由于千百年來受應試教育,智育第一,學而優則仕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忽視德育,輕視體育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盤根錯節,中考、高考制度進一步加劇了應試教育不可動搖的主體地位,削弱了立德樹人、扼殺了學生機能發展。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各方利益主體拼命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①中央政府為選拔“人才”,人為的設立重點小學、重點初中、重點高中、以及“211”、“985”、“863”等重點大學[4],現在又統稱為“雙一流”大學。
②相配套的公務員系統、企業、事業系統,招工則以重點大學的招牌設立門檻,非重點大學不要,甚至掃大街的事業編制環衛工也設立重點大學碩士、博士學位門檻[5]。浪費資源是小,錯誤的導向更可怕。
③博人眼球的新聞媒體,更是聲嘶力竭的大肆宣傳中考狀元、高考狀元,上門采訪,刊登大幅照片,大有把考入重點大學的學生捧到天上[6],至“名落孫三”者無地自容,即輸了“里子”,也輸了“面子”。
④主管中小學的教育部基教司、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的書記、校長、教師、社會力量辦學機構,是利益的最大受益者,鼓吹應試教育當然就無與倫比的積極,僅拿社會力量辦學,中小學的領導為例。
A.統計學有一個術語叫“正態分布”,眾所周知,拔尖的學生是少數,極差的學生也是少數,大部分處于中間狀態,想通過“補課”就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是白日做夢。然而,許多家長還真聽了能把一根稻草說成金條的《捷登》、《韋德》等五花八門的補課班宣傳,花錢無數,成全了重點中學那些撈外快的、缺德的、違規的教師。教育行政部門,不許在職的教師補課也出臺過紅頭文件,也從來沒有認真執行過,不作為也未見紀委、監察過問。
B.國務院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7]第九條明確規定《標準》不合格,不許升上以級學校。經復查,不合格者不計其數,也都以《標準》合格,堂而皇之地進入高等學校。中學校長是法人代表,是數年來弄虛作假的首要者,甚至有的校長還威脅體育教師,《標準》不給及格就辭退。
(2)高等學校影響因素
①高等學校,對每年考入的新生都進行《標準》檢測。不合格者大有人在,但是無法退回原籍學校。甚至有的省級女足運動員,以體優加分進來,復查發現其800米跑成績竟然不及格,對這樣明顯弄虛作假者也束手無策。
②高等學校相對中小學,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是重視的。但也有一些個別人職業道德較差,工作不負責任,連填寫性別代碼都能顛倒,給統計工作造成巨大損失。有的甚至根本不進行體質健康檢測,數據讓學生自己填寫,違反統計法的行為。
③高等學校雖然為中小學背學生《標準》不及格的黑鍋,但是,如果認真補救、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然而,相當一部分身當其時、身當其事的高校體育部領導、教師,在體質健康檢測中弄虛作假,致使檢測數據南轅北轍,失去有效性、可靠性、客觀性,也失去黨和國家的信任,于2010年后終止了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衛生部、國家民委、科技部共同制定的“每三年進行一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8]決定,這是體育教師、管理干部的恥辱。必須深刻反省,增強緊迫感、憂患意識,在學生的體質健康方面下功夫,挽回影響。
3.家庭影響因素
家庭包括學生及學生家長。學生本人處于青少年時期,本性就活潑好動,調查顯示,絕大多數人喜愛體育課和體育活動。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支持參加體育鍛煉,有一個好身體。然而,受中高考的影響,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出人頭地的思想,好面子的思想,迫使其“身體好我所欲也,中高考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體好而取中高考者也”。容忍、支持學校早7點至晚9點,有些學校晚自習甚至到半夜11點,16個小時罕見的作息時間。
三、結論與治理
(一)結論
1.男生身高、體重、立定跳遠等三項指標均值2019年高于1979年(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肺活量、肺活量指數、50米跑等三項指標均值2019年低于1979年(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
2.女生身高、體重、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等四項指標均值2019年高于1979年(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肺活量、肺活量指數等二項指標均值2019年低于1979年(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50米跑指標均值(p≥0.05)差異無顯著意義。
3.改革開放40年,社會政治穩定,經濟高速發展,生活水平有較大的提高,營養豐富,是大學生身高、體重發展的主要動因。
4.中考、高考是影響大學生身體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5.利益集團是助推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動因。
6.高校體育部領導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工作不作為、胡作為,是全國學生體質監測被叫停的主要原因。
(二)治理
1.各高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支隊伍,齊抓共管,落實校長與學生共餐制,教育、監管學生合理營養,遏制超重、肥胖。
2.構建促進《標準》達標率的長效機制,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機制,責任落實到人,與晉升職稱、評優等掛鉤,激勵教師在促進學生體質健康上下功夫。
3.嚴厲打擊在學生體質健康檢測中違反統計法,弄虛作假,不作為,胡作為,造成惡劣影響者。
4.教育部體衛藝司、教育廳體衛藝處,各市、縣、區向各初高中派出體質健康研究專家,指導、監督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培訓工作人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確保體質健康檢測數據的有效性、可靠性、客觀性。
5.學生體質健康檢測數據,為人類學研究,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人力資源質量評估,不同國家、地區人口特征比較等都有重要參考價值,建議教育部體衛藝司盡快回復2015年終止的全國性的體質健康監測。
參考文獻:
[1]袁慶成.沈陽市大學生的體質特征與評價[J].遼寧體育科技雜志編輯室,1981.08:11-21.
[2]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檢測細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8:18-30.
[3]體育院系教材編審委員會,運動生理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1978.09:120.
[4]鄧小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M].《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40頁,1975.05.24.
[5]趙東平.研究生考環衛工:死也要死在編制里[J].華商晨報,2013.01.14.09:46.
[6]李銘.全國十大名牌高中:高考狀元最多高中[J].2018-06-01 15:36:54.
[7]李鐵映,武紹祖.學校體育工作條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1990.03.12.
[8]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研究組.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02:415頁.